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3815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总结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资源管理小组报告题目:中国如何在工业 4.0 实现弯道超车小组代号:信管 2 班第 7 小组组长姓名:徐仲华小组成员:徐仲华(1208210423)陆啸烽(1208210436)龚世沛(1208210430)汤长海(1208210421)何详琪(1218010128)提交日期:2015 年 4 月 22 日0成员分工表成员 分工徐仲华 正文现状部分陆啸烽 正文挑战部分龚世沛 正文机遇部分,总结报告的撰写汤长海 正文措施部分,PPT 的制作何详琪 正文总结部分1目录成员分工表.1目录.2中国工业 4.0 现状.3中国工业 4.0 面临的挑战.4工业 4.0 给中国代来的机遇.6面对工业 4.

2、0,中国应采取的措施.7总结.8参考文献.122中国如何在工业 4.0 实现弯道超车一、中国工业 4.0 现状面对工业 4.0,德国有优秀的制造业做基础,美国有强大的信息产业做后盾,那么中国有什么呢?先说下工业情况吧,2013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 20 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首位,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3 年发电设备产量1.2 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 60%;造船完工量 4534 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 41%;汽车产量2211.7 万辆,占全球比重 25%;机床产量 95.9 万台,占全球比重 38%,从数据来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

3、制造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美、日、德等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1、中国大量的科研单位形同虚设,大量的科研人才名不副实;2、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使中国的制造业釜底抽薪;3、中国企业的根本目标是暴力致富,讲究更快、更多、更大,偏爱跟风、模仿和收购。4、中国制造业粗犷式发展,规模很大,含金量很低,集中在中低端;5、中国的生产设备跟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些精密模具等要求高的设备,还需要大量进口。6、中国制造业的一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只适合流水线生产。一直需要依赖国外技术人员。7、中国制造业的主体还是初级加工,甚至还没实现自动生产的前提

4、精加工。而“工业 4.0”要求的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要求比精加工还高一个层次。8、中国周边的形式导致中国能与邻邦在科研、管理、人才方面的交流十分有限。生产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对智能制造设备的大量需求。从对智能制造设备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看,当前许多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人力等条件还不具备使用工业机器的要求。同时,碍于成本回报比率和周期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对运用智能制造设备等仍有疑虑,3智能制造设备价格偏高,难以承受,成本回|收周期过长,投资风险大。中国的成就来源于血汗工厂模式,所以中国并不会有多少企业能够做出改变,敢于壮士断腕。说完中国两化融合或者工业 4.0 进程的劣势点我们再来看看优势,中国离工

5、业 4.0 真的很远吗?我们先从去年一个法国的媒体报道说起:真正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是中国企业在网络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当整个欧洲大陆都被谷歌,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西方网络巨头霸占时,它们吸收大量广告财富,摧毁书商,“逼得”开发商们不得不把应用程序以低廉的价格出让给他们。但是,中国网络业的发展却对这些企业建起了“铜墙铁壁”,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有可以和谷歌对抗的百度,有可以和 Facebook对抗的微博,QQ 空间和人人网,可以有与 eBay 和亚马逊对抗的阿里巴巴,有可以和YouTube 对抗的土豆优酷视频,更有中国自主研发的 Kylin 操作系统,使得 Windo

6、ws 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今,德国企业的数据由美国硅谷的四大科技把持,正是因为把持了跟消费者的接口,GE、思科、IBM、AT&T 英特尔等 80 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准备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企图阻截德国的工业4.0 进程!工业 4.0 的本质是制造业和信息业的深度结合,工业 4.0 比拼的不止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水平,是一种综合水平。中国的信息产业,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电子商务也是工业 4.0 的一部分,其实“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分别是工业 4.0 的后端和前端。中国完全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弯道超车!二、中国

7、工业 4.0 面临的挑战德国“工业 4.0”战略的提出,凸显出全球制造业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这对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中国制造 2025”的计划已经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值得一提是,这个计划虽被称为“中国版工业 4.0”,“但是中国制造 2025 还需处理好 2.0 普及、3.0 补课的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在 3 月 6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坦言。中国打造自己的工业 4.0 梦想将面临哪些阻碍?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应该从自身工业生产体系的弱点去寻找。4总的来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 2.0 和工业 3.0 阶段。中国制造业存在的

8、主要问题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水平较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耗偏高,环境污染较严重;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制造能力较低等。过去,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但随着中国“高成本时代”的悄然到来,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不得不向高端和高附加值领域寻找出路,而这会与美欧高端产业形成正面竞争。因此,德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本质的“工业 4.0”将对中国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挑战。技术鸿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别人的传感器响应时间是 0.03 毫秒,我们国产的可能就 0.03 秒,差一千个数量级,比如冲孔,国内的冲压设备可能冲几千次那个

9、头就坏了,但是德国的可以冲十万次”,姚维兵说,传感器是工业 4.0 实现人、机、物相连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基础产业技术薄弱。想做好制造业必须“必须耐得住寂寞”。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国内元器件的质量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姚维兵就表示自己几乎不买,“原来做一个项目,为了省 3 万块买了国产的轴承,3 个月就坏掉了,最后我花了 200 万去搞定,所以再不敢去用了”。吃过亏的姚维兵把原料采购投向国外市场,明珞装备的德国、意大利等子公司相继建立,除了销售和并购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采购国外元器件材料。虽然姚维兵透露明珞装备正在与西门子合作搭建“智能仓储”、“模拟工厂”等,希望通过一些工业 4.0 的布局

10、,“在 3 年内把 8 个月的交货周期压缩到 4.5 到 5 个月”,但他也坦言企业向工业 4.0 转型存在这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投入成本上“不现实”。“企业也想改造,可是制造业利润薄怎么做?建设生产线都是重资产投资,成本大,另外工业 4.0 的变化太快了,我的生产线建完了不一定能赶上你的变化,原来的设备可能就得浪费,投入几十个亿,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得回来”,姚维兵认为,政府投入实体企业或者减轻税赋才能增加企业升级改造的动力。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是冲击,传统制造业未来也一定会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当然不能忽视的是,人工成本还比较低的东盟国家和印度拉美国家,也越来越明显地对中国低端制造业构成了威胁。

11、我国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是薄弱的,许多企业还是以 OEM 等跟踪模仿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核心技术缺失,更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缺少著名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传统发展使我国5经济和经济制造处于全球经济产业价值链的低中端,我们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更不是一个设计和创造的强国。有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对挑战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为了应对挑战,有必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对策。三、工业 4.0 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一是市场机遇。中国拥有最大的制造业市场,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来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

12、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驱动人类智能迈向更高境界,推动着人类各种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在廉价体力劳动不断被机器替代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者正在被智能工具所替代,人类正在迈向第二次机器时代,其带来产业变革和就业结构影响将超越过去 300 年工业化历史。基于新一代智能装备生产组织方式将广泛普及,从普及单机智能化到普及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其背后是庞大的、快速成长的智能装备市场。二是技术机遇。工业 4.0 要求产品和流程标准化、模块化,可以推动中国现代弱点项目建设,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智能制造不仅需要单项技术突破,也需要各种技术综合集成,而这正是德国的优势所在。面对全球新

13、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趋势,中国迎来了学习和强化技术的机遇。具体来说,一是工业软件技术。工业软件是智能装备的核心和基础,德国企业资源管理(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核心工业软件在全球都处于领导地位,而中国工业软件技术产业规模小,而且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二是工业电子技术。集成了传感、计算、通信的工业电子是智能装备的核心,这也是德国优势领域所在,一批德国企业在汽车电子、机械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引领全球发展,这正是我们学习先进电子技术的大好机会。三是产业机遇。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物联网、大数据网络是工业 4.0 的基础。在这方

14、面,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存在差距。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世界上最大的运 行最快的计算机在中国,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在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明显加强了元器件、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上的基础支撑能力,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 应用方面也有了大幅提升。6这些都为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工业 4.0”倡导的产品定制化和多元化,将产生海量的需求,在制造、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比如可定制化的机器设备、完善的软件系统和广泛的终端用户。工业 4.0 与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不谋而合,德国工业 4.0 和中国国策有很大共鸣,而在世界范围内看,工业 4.0 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中国的信息产业。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中国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机遇。四、面对工业 4.0,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实现措施不同。我们以工业 4.0 的发源地德国来做比较。一点点衍生我们需要注意以及关注的地方。得出中国对待工业 4.0 的措施。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强国,而德国也与严谨形影不离。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却大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