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小溪流的歌》分析理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812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四年级下《小溪流的歌》分析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小溪流的歌》分析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四年级下《小溪流的歌》分析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四年级下《小溪流的歌》分析理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小溪流的歌学习指导积累词语五颜六色:形容颜色驳杂繁多。例我用五颜六色的颜料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漂浮:浮在水面上。例荷叶漂浮在水面上。跳跃:跳起腾跃。例动物园里的猴子跳跃着,玩得十分起劲。阻止:阻拦;使停止。例什么也阻止不了我读书的想法。忧愁: 忧闷愁苦。例淅淅沥沥的小雨,引出了我一丝淡淡的忧愁。停留:暂停前进。例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时间是不会停留的。汇合:(江河等)合流;也泛指事物合在一起。例无数小溪汇合成一条河流。课文分析理解:1读课文第 1 节,想一想, “太阳” 、 “月亮”都向小溪流微笑,这说明了什么?小溪流见到朋友就打招呼,又说明了什么?“太阳” “月亮”都向小溪流微笑,说明了

2、小溪流深受大家的喜爱。小溪流见到朋友就打招呼,说明了小溪流性格活泼、热情。2第 2 节中作者连用四个“一会儿”刻画了小溪流怎样的形象?作者在第 2 节中采用了拟人化的动作,连用四个“一会儿”刻画了小溪流顽皮可爱的形象。3课文第 3 节中“小溪流笑着往前跑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说明了小溪流怎样的特点?这句话说明了小溪流乐观、不怕困难的特点。4读课文第 3 节,思考: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因为小溪流是生机蓬勃的,他发出的声音是悦耳动听的,在山谷里的回声也是悦耳动听的,所以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5读课文第 47 节,概括小溪流、枯树柱和枯黄的草的

3、特点。小溪流永不停歇;枯树桩、枯黄的草不求上进。6课文中的“小溪流” 、 “枯树桩” 、 “枯叶”和“巨石”各代表什么?“小溪流”代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枯树桩”和“枯叶”代表前进路上的各种诱惑, “巨石”代表前进路上的障碍。7 “到前面去,到前面去呀!”这句话表现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这句话表现了小溪流勇往直前的精神。8 “为什么呀?不能停留!”表现了小溪流具有怎样的信念?这句话写出了小溪流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敢于挑战,敢于克服,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这句话表现了小溪流不停前进的坚定信念。2 “前面出现了村庄,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推动”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小溪流积极向

4、前,要为人们做贡献的想法。学习了小溪流的歌思考一下:小溪流的歌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呢?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于助人自强不息的前进之歌。课文分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写小溪流唱着歌向前奔流。第二部分(第 28 节):写小溪流在前进的途中遇到了“巨石”的阻挡、枯树桩的诱惑,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向前流的决心,仍然向前流去。第三部分(第 9 节):写小溪流长大了,汇人了海洋。“阅读新体验”我来答:1先查阅字典,理解这两个词在字典中的意思。 “清亮”:清脆响亮;“清脆”:清亮悦耳,不沉闷。再将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区分它们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 “清亮”:形容小溪本来的声音,侧

5、重说明“十分响亮” ;“清脆”:形容小溪在山谷里的回声,侧重说明“悦耳动听” 。要想回答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在课文第 3 节找到这句话,再想想小溪流的歌声是怎样的,第 3 节写小溪流不怕困难,积极向前,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会受到感染和鼓舞,歌声可以驱除人们的疲劳,解除人们的忧愁。2文中说小溪流是活泼欢快的,是不知疲倦的。那么你认为小溪流是怎样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先整体阅读课文,再扣住“不知疲倦”一词,可以回答小溪流是“积极向前“的,或者是“永不停息”的。3 “跑” 、 “漂” 、 “游”都是事物的运动方式。 “跑”指小溪流快速向前奔流的情状,表现了小溪流积极向前,活泼欢快,不怕困难的精神。小树叶浮在水面上随小溪流淌而转圈,以“往前漂”描写树叶和小溪流共同前进比较准确。在水中的小蝌蚪受到小溪流挠痒后,赶快“游”向岸边,一个“游”字再现了小蝌蚪在小溪流中玩耍的生动场景。这三个动词赋予了小溪流以生命力,使他显得趣味盎然。感受小溪流欢快、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7、我们应该向小溪流学习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