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806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 2013 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 一、1 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 “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做到词连续,句子间停顿恰当。 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不能唱读、不能拖腔拉调。 “有感情”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较高要求)、态度、语气,停顿恰当,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一般平稳、舒缓、从容和深沉。2 背诵 3 默写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

2、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指导1、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

3、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删、补、替 (换) 、调 。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书名、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补” , 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

4、省略了的语句。“替”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 “调”,就是调整句子次序。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一)“之”的用法 含义1、结构助词 的 2、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不译) 其格式为:主语(名或代)+之+谓语(动)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 无实义(不译)4、宾语前置标志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无实义(不译)5、定语

5、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无实义(不译)6、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他” (他们) 、 “它” (它们) 、 “这” 、 “这样” “这件事” 、 “那” 、 “那样”等。7、作动词 “去” 、 “往” 、 “ 到” “何”的用法 含义21、代词 什么。 为什么。 哪里。【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 “把怎么样?”2 副词 多么。“也”的用法 含义 1句末语气词 【表判断】可不译;【表陈述】可不译;【表感叹】 “啊” ;【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 “呢”。 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乃”的用法 含义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

6、。(2) “才”、 (3)“于是”、 “就”。2、表判断 “是” “本来是” “原本是” 3、作第二人称代词 “你” “你的” “哉” 的用法 含义 1. 助词,表疑问或反问 “吗”, “呢” 。2 助词,表感叹 “啊” 。“则”的用法 含义 1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2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就,或不译。 4连词,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转折】 可是却;【表示让步】时 虽然倒是。 5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就是”“不是就是”。 6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是就是。 7副词,表

7、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8 名词 准则,法则。 9 动词 效法。 三、咏雪1举几个聪明机智孩子的事例。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或带雪的古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题目)。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说说原因。 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4 文末最后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深意?陈太丘与友期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本文涉及三个人物你最佩服谁?请简要说明理由。 (陈太丘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君”、“尊君”、“家君”

8、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34 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5 练习写出这则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陈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对:耐心说明;据理反驳;错: 。5 从世说新语中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成语还有很多,试各写两个。论语十二章一、 1 朗读 2 背诵 3 默写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9、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10、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二)“而”的用法 含义l (连词)表并列关系 “又” “和”“并且”“一边,一边” ,一般不译2 (连词)表顺承关系 “就” “接着” ,或不译 (有先后关系) 3 (连词)表递进关系 “而且” “并且”或不译。 4 (连词)表修饰关系 “地” “着” ,或不译。 (“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5. (连词) 表转折关系 “却”“但”“但是”“可是” 6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 “假如” 。 7、作代词。 同“尔” ,译为“你的” 。 “其”的用法 含义1.代词 【用在名词之前

11、】 “他的” , “它的” (包括复数)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他” “它”不能加“的” 。 2.代词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 “我的”或“我(自己) ”。 3 代词 【表远指】 “那” “那个” “那些” “那里” 【表近指】 “这” “这个” 【后多为数词】 “其中的” 。.4 副词 “大概” “或许” “恐怕” “可能” ; “可”、 “还是” 、 “一定” ;“怎么” “难道” , 5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是还是” 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 。“以” 的用法 含义1 介词 【介绍原因】因为,由于 ;【介绍条件】凭借 、按照 、依靠;【表示方式】把 、拿 、用。2 连词。

12、 【目的】 “来” 、 “用来” “以便” ;【 结果】 “以致” ;【 修饰】 “着” 、 “地”等,可不译;【顺承 】 “就” “接着” ,或不译;【并列或递进】 “而” “又” “而且” “并且”等,或省去。 43 动词 “认为” 。 4、特殊用法 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助词 无意 如:“有以异乎” 相当于“而” 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为”的用法 含义1、介词 【表被动】 “被” ;【表示对象】 “向”、“对” 、 “给” 、 “替” 、 “当” ;【表原因或目的】 “为了” 2 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 。3 动词 ,读 wi “做” , “ 当作” 、 “成为”

13、 , “雕刻” , “是”等4 助词 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5 特殊用法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者”的用法 含义 1、结构助词 的 2、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断】 ;【与“也”连用,表判断。】 ;【助词,表停顿】 ;【语气助词 】不译。3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 “样东西”、 “件事情”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译为“的原因”。4 指人、物、事、时、地等, 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 。“焉”的用法 含义 1、人称代词 他,它。 2、疑问代词 哪里,怎么。 3、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4、助词,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问,表感叹。 “了”“呢”“啊”。 “乎”的用法 含义 1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 “呢”。【表反问】 “吗”。 【表推测】 “吧”。【表感叹】 “啊”。 2介词 相当于“于”。 三、1 论语 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