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唯一之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6939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4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唯一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教育的唯一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教育的唯一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教育的唯一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教育的唯一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唯一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唯一之道(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唯一之道王财贵教授网络回复精编进德修业访问王财贵教授代序1、 关于朱子治家格言的辩论;2、 所有的复杂丰盛,都要根植于明白 ;3、 所谓“打稻草人”现象;4、 为何不可太早启发孩子的聪明;5、 为什么古人读经还会出现一些小人奸恶者;6、 读经教育可否以教案呈现?方针如何定位?7、 什么是“透悟”读经原理?什么叫深入了解?又,什么才叫合乎人性?8、 关于八大智慧的回复;9、 什么是专心?什么是尊师?10、 编选中英文经典教材的标准;11、 到底是谁骗了谁?12、 关于朱熹改大学、中庸、论语一事的回复13、 关于读经的顺序14、 只有老子,没有“道德经”之称,兼论版本问题15、 唐诗宋词在孩

2、子的美育上是否可以替代诗经?16、 重要经典如论孟岂可挑选17、 读经班开办成功的关键18、 这是“恨铁不成钢”的见解19、 关于全日制私塾教育模式之辩20、 如何免除学堂和家长的矛盾21、 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22、 能堅持 ,則必有動人之效應23、 孩子如何保其童真?24、 对那些品学不好的孩子该怎么办?25、 孩子可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26、 答或问“小学终至四书”之意27、 关于中医读经教材28、 如何教导儿童读诵佛经?29、 经典教材的注音会不会影响小孩认字?30、 通俗儿歌和故事为什么不用教?31、 知阅读之为末,方真能得阅读之益32、 如何开发孩子的作文实力?33、 该要求孩

3、子每日写札记吗?34、 如何培养中国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5、 “数理”读经的构想36、 读经与才艺的实现问题37、 如何面对读经班的统考成绩?38、 情何以堪,在上课前后念千字文 是灌输 坏思想吗?39、 读经儿童如何避免污染?40、 回复“王财贵说的是鬼话”!41、 经孝不能两全!42、 读经会变成书呆子吗?43、 当好老师的至要条件;44、 何以说“受诚信感动”不是“人类的最高品质”?45、 经教不彰,管教将亦无大用也!(论语为主,弟子规为辅)46、 有关品德教育的实施47、 读经孩子是否能化解其功利心?48、 读经和身教关系49、 关于行礼及将来书院中孩子要用哪种礼仪的想法!50、 读经

4、能让人过目不忘吗?51、 读经本旨在于使人“尽其才”52、 吾辈读书之标的!53、 读完十本书后要背史书吗?54、 读经孩子是否要读四库全书?55、 只读经就够了吗?56、 如何读史记?57、 如何读资治通鉴?58、 如何读曾文正公全集?59、 用中医来衡量西医才是正道!60、 院士何祚麻:中医阴阳是伪科学?61、 习国学之辩62、 培养文化认同和知书达理心灵的重要性63、 听陈其钢谈奥运开幕式音乐有感64、 中国,你回来了!65、 孔子是否可反?66、 谈五四的文化悲剧67、 五四,五四,新五四!68、 评鲁迅69、 评谈谈 70、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整这种风气呢?71、 关于愚公与方舟之喻

5、!72、 从压力来源处减,才能“真正减压”!73、 英国语言学家葛拉铎迎接中文时代的到来!74、 我们应该锻炼出的一种心态75、 可期盼者,在下一代!76、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77、 论宽猛相济78、 群言本自混淆,我守我的道,即使我的德!79、 我们现在所须做的,是稳住自己!80、 如理尚志谓之豪杰81、 尽心,知性,知天!82、 何谓“真了解,真实践”以及“罪恶感”与“碰壁”?83、 关于鹅湖月刊卖钱原委及读经推广中义利之辩!84、 所谓吾道一以贯之“释仁”85、 儒者之德量86、 人的生命可分为气性和理性两层87、 谈读经实践境界的“三进三退”!88、 请以君子之风讨论89、 读经

6、教育是否须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90、 读经人宜相赞莫相非91、 声援孟母堂92、 这是匹夫之勇还是政府开明?93、 不是人人都可以质疑读经的!94、 有些事是必须争的,有些事是不必争的!95、 面对媒体的正面反应96、 关于厦门绍南文化的质疑97、 君子亦有恶乎?98、 公众论学,宜守规范,切莫斗气!99、 真理愈辩愈明是有条件的100、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101、 谁说虚拟世界没有用?102、 吾平生有两位恩师103、 为什么要独尊儒家?请把牟宗三的书多看几本!104、 新儒家的心量!105、 若无牟宗三,吾曾不知学问之何所在也!106、 有志者,可不读牟宗三书哉?107、 大家来

7、当儒者吧!108、 为何说“儒释道”而非“释道儒”亦非“道释儒”?109、 什么是儒家和新儒家?110、 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兼谈“以教定宗”的目的!111、 论学:善的意义;孟子性善之证成;何以只略谈荀子;112、 关于意志自由之客观真实性113、 解此人类永恒之难题,唯有中国良知教化而已114、 答“天命之性”與“佛性”有何區別兼谈儒家的性、命观115、 关于转成文字的指导116、 闻诗经弦歌申遗117、 关于“推荐王教授作教育部长”的话题118、 关于上课跑马119、 乡愿自辩120、 若非心存恶念以害人为乐之人,皆吾友也!121、 看来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凡人所能轻易了解的!122、 对

8、于字体的采用,不可以法律限制之!123、 汉字简化运动,是一个“非愚即妄”的运动!124、 期待一个大有为的政府!125、 中华文化传续,两岸宜共勉之126、 都在折腾些什么呀?127、 何谓“对尊长勿呼名”兼“季谦”之说128、 关于台南王、王爷和老大教育的唯一之道王财贵教授网络回复精编进德修业访问王财贵教授代序访问老师的那一天,我在系办找到已经忘了这码事、正看着报纸的老师,老师常常忘掉一些没有登记在行事历上的日常琐事,或许,是因为太忙碌的缘故。 老师请我们到语教中心去坐,近黄昏的夕阳从窗口探进,落在我的脸上,我伸手拉上窗帘,老师又把它拉开:太阳才好!有阳光的屋子才有生气。 然后很有兴味地笑

9、着,说:把这段也写进去! 坐定之后,我们就开启一段令人很有收获的访问。虽然我问了几个很可笑的问题,问题的顺序也很凌乱,但是老师的回答非常清楚明白,而且有其条理性在,所以我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就这么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用 A&A 的方式写。除了少数文句略有更动外,一切完全按照逐字稿。 Q: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A:我想在校园中提倡读经的风气,这其实也是一种读书风气。大学生最主要的还是读书,读书为本,不可失其本。所以,如果家境还可以的人,可以供应他生活费的人,最好不要去当家教,去打工。如果认为打工可以增进他的人生经验,那他对于人生的想法就太狭隘、太浅疏了,他居然只想要过社会一般人的生活,

10、只想到自营营生那不是读书人的本质所在,读书人要有比这个社会的流行观念更高的深心大愿。如果不去学德慧术知,只为了学怎样生活,而去打工赚钱,那就违背了读书人的本质。孔子说:士志于道。 他居然为了达到比较好的生活,满足他的日用品所需,放下求道的本质,那不是本末倒置吗!所以,年青人应该不要辜负了自己的才华。 Q:那么,关于社团呢? A:社团如果是进德修业 ,我就不反对。越能表现这种意义的,或是越以这个心态参加越好!如果你的意愿在进德修业,但有一些社团不能够进德修业,那么,我们要选择。其实,参加社团活动是进德修业的一个管道,却不是最重要的,读书是更直接,更有效率的。 而在读书的这个活动里面,应该多读一些

11、好书,至少,是好书先读,好书摆在前面。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以,要以读好书作为一个读书人最首出、最重要,常常念兹在兹的责任,在学生生活中,要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没有时间读很多书的话,只读好书也可以。 Q:如果有人为了读书读到三更半夜、废寝忘食,这种人好吗? A:不一定!那要看他为何而读书啊!因读书而败坏了身体也不好,生活是全体的,虽然是以读书为本,但他也要全盘考虑,不可以执一而废百。如果因为读书而败坏了身体,也不叫完美啊! 而且如果废寝忘食是为了分数的话,那更违反读书的精神!读书的本质是知书达礼。现代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或许各有各的所长,但对于基本的人文素养

12、,是嫌不够的,相当不足的。 比方说民国初年的时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虽是以理工为主的学校,但清华大学的学生也相当重视人文,至少,他们希望自己有人文素养,对人文有所向往。人文素养是基本的涵养,专业是进一步的事,可以说,人文是任何一个学院,任何一个学科,基本的素养。即对于人生的见解,对于人类文化的休戚与共的关怀,这样的教育应该是普遍的,不分科的。 所以,他们请人文的学者,尤其是有关中国国学的学者开书单。起先请梁启超去开,梁启超的书单开了两百多本,是连中文系研究所的学生都没办法读完的。后来又请胡适开,开了将近两千本梁启超就笑了,说,你开的书有的我都没看过,怎么要求一个读理工科的学生看呢? 于是梁又开

13、了几本最低必读书目 ,大概三十几本,包括四书、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老子、庄子、韩非、墨子,还有历史的:史记、通鉴纪事本末因为资治通鉴太多了,文集:杜公部集、李太白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诗词曲集各选几种。这些书目开完,梁启超还说:不管学工学矿,如果连这些书都没看过,真的不能称作中国读书人!可见中国读书人不管在哪一个科系,都要对中国文化有基础的认识。 五四时代的文化主张是人类史上最坏的示范!它为了吸收别人的文化,而居然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其实,中国人如果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不会妨碍他放眼世界。而且,以自己的文化基础作底,更能够学习西方文化,甚至,可以说,有自我文化基础的人才比较容易吸取别的文化的精华所在。一个具有兼容中西的雅量的人,纵使无法学尽中西文化的所有内容,但,他除了自己的所长之外,也较会有宽阔的胸襟尊重其它文化的成就。 Q:所以老师要推广读经的风气? A: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