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03635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万卷)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姓名:_班级:_ 考号: _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B 分钟收答题卡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孔子 B 孟子C. 董仲舒 D 朱熹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 孟子 B 庄子C. 韩非子 D 道德经、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

2、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 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

3、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

4、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造成其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根本原因是( )A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人所处时代不同 D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12.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 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朝统治专制腐败A B C D西欧启蒙思想家却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尤其对孔子崇拜有加。两者“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

5、册,不收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A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A反对“咸以孔

6、子之是非为是非” 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1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D民贵君轻19.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

7、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B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 秦始皇也” 。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李斯作为宰相,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岱年主编

8、的中国文化概论 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未能促进社会变革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C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性质相同D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来源:学科网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来源:学|科|网 Z|X|X|K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若是饥而欲食,渴

9、而 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 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 存在 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 “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 。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物致知”理学教条 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二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

10、代。“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二: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材料三: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2)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2 分)(3)材料三中“讲

11、鬼话 的人 ”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2 分)(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27.(2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妇女的两张图片(1)观察唐朝妇女图,可得到哪些历史信息?(8 分)(2)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朝流行哪几种宗教?(4 分)(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在宗教文化上的基本政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唐代三藏圣教序碑易县唐玄宗注道德经石幢唐代太原古清真寺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 朝 妇 女 图 一 唐 朝 妇 女 图 二“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解析一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儒学的官方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试题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项与史实不符,答案选C。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解析】根据课本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从题干倡导“仁义礼智”可判断是儒家,从提到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进一步判断出是孟子,项与题干不符,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