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358383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练贤、 叶欣、王晶、丁秀 兰、李晓红的英雄事迹邓练贤,汉族,1949 年 12 月 9 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员,生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 年 4 月 21 日光荣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 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 10 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到 20

2、 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 3 时。邓练贤又对妻子食言了。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 11 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 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 4 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 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 4 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 3 次恢复跳动。 23 时 50 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 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向邓练贤学习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 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

3、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 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 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 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 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一个时间表:1 月 31 日晚 9 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 2 月 1 日凌晨 3 时才回到家;早上 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 3 时才回家吃中午饭;晚上 8 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 12 时才回到家。2 月 2日早

4、上 8 时,他又赶往病房,2 月 3 日晚上 7 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发烧至 38,但他仍坚持工作,2 月 5 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 30 多年,有防护知识 !”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 4 月 21 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 ,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 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 邓练贤 30 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 人

5、。我不是共产党员,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到了。” 初一抢救“毒王” 4 月 2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4 月 25 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战斗在 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知指出,邓练贤等人的 先进事迹是“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生动体现。 4 月 25 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 “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 4 月 28 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 4 月 29 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 200 人的追悼会 ,最后竟来了 70

6、0 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 4 辆大客车,载着 20 0 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 4 月 30 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 4 月 31 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邓练贤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5 月 6 日,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仪式,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共产党员。 日前,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决定授予邓练贤等“白求恩奖章”。 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决定赶制出邓练贤泥塑,并将在 7 月1 日向中山 三院捐出一尊汉白玉雕像。 王晶,女,汉族,1971 年 2 月 2 日出生。生前系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优秀共产党员。在此次抗

7、击非典的战斗中,王晶同志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最后不幸染病,于2003 年 5 月 27 日 15 时 30 分光荣殉职,终年 32 岁。 王晶同志于 1990 年 6 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主动报名到工作繁重的急诊科工作。在工作中一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因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 1991 年度和 1993 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护师奖、1994 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佳护士小姐称号。 1996 年 9 月王晶同志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夜大学护理专业深造,毕业后承担了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认真负责,不断地探索、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的新模式,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扬。2001 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工作中,她临危授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急诊室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为 SARS 病人输液,她为 SARS 病人调整呼吸机,她为SARS 病人清理分泌物,哪里有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当时急诊科没有卫生员,没有护理工,护士又减员,王晶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全组护士出色的完成了护理任务。 由于疲劳和紧张的工作,王晶同志于 2003 年 4 月 17 日不幸染病。王晶同志在患病期间,仍然坚持尽自己所能协助护士的工作,

9、坚持做身边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励她们树立信心。她用无比坚强的毅力同病魔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托医护人员帮她转交了她一生中最后一笔党费。 鉴于王晶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的英勇事迹,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于 5 月22 日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衣天使”称号,并号召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向王晶同志学习,学习她不为名利,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优秀品格;学习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 在王晶同志生病期间,为了救治王晶同志,医院专门成立了特别医护小组,为抢救王晶同志提供了技术、物质和器械的全力支持。她的病也牵动

10、了北京市、北京大学和医学部领导的心,他们多次组织本市及外地专家会诊,地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也全力投入抢救工作。王晶同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她经常说: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她就是这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塑造了医务人员的形象,是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

11、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 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 月 13 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她永

12、远地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离开了她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 49 岁。 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她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她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她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

13、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

14、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 5 月 14 日开通。短短 3 天时间,超过 5000 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 3 月 25 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 月 11 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她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

15、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她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她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她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

16、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她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她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她有过担心,但她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她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她 33 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她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