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3563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福清 350300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有些病例临床表现较为隐匿,有些病例发病急骤,甚至突然死亡,而极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我院自 20012004 年 6 月共诊治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 7 例,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 例,男 6 例,女 1 例;年龄 2759 岁,平均 38 岁。7 例均为车祸伤致多发骨折,以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为多。7 例均未合并颅脑及胸部损伤。1 例病人术中突然出现症状,其余病人出现症状时间为受伤或术后 684 h,平均 46 h。2 临床表现

2、2.1 呼吸及肺部改变 7 例中 6 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呼吸困难、急促,达 2756 次/min;5 例 SPO2 明显下降,低到70% 87%;3 例出现口唇、甲床紫绀, 1 例呼吸音粗糙,1 例肺部闻及少量湿性罗音,1 例咳嗽伴血性痰。胸部 X 线表现:2 例呈典型暴风雪样阴影,1 例呈棉絮状斑片状影。2.2 循环系统改变 6 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动过速,最快者达 156 次/min;2 例血红蛋白降低至 100 g/L 以下;1 例血小板降低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2.7109/L;6 例可见皮下出血点,分布于颈部、肩部、前胸壁、腋部、腹壁、大腿根部等部位。2.

3、3 神经系统及精神方面改变 3 例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或神情淡漠、牙关紧闭、尿失禁、昏迷等症状。2.4 其他 5 例病人体温明显升高,最高达 39.4。7 例病人尿中均未检出脂肪滴。3 诊断与治疗临床多按 Gurd 诊断标准,治疗上尚无特殊药物可直接溶解脂栓,均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1。主要措施为保护肺、脑等重要脏器,纠正缺氧和酸中毒,促进受累器官的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4 护理要点4.1 一般护理 a)将病人安置于危重病室,保持室内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b)给予低脂饮食,禁食脂肪餐。昏迷病人应禁食;c) 注意骨折肢体确实有效的制动与固定,及时处理过紧的石膏、夹板、外包扎物等,抬高肿胀肢体。

4、在搬动、运送病人时动作须轻柔;d)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鼓励并协助排痰,按病情做好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应用等护理;e)高热者给予冰枕、冰帽或冬眠疗法以降低脑耗氧,保护脑组织。及时更换汗湿衣服、被褥,定期口腔、会阴及皮肤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f)严格统计 24 h 出入液量。根据病情调节输血、输液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以保证疗效。正确执行医嘱,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g)脂肪栓塞病人常因发病突然和病情危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护理观察4.2.1 皮下出血点 脂肪栓塞病人可出现较为典型的皮肤点状出血,多出现于伤后 13 d 或

5、56 d,分布于下眼睑、颈、肩、前胸、腋部等。出血点呈针尖大小,形圆,多分批出现,不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且颜色由红变淡。据以上特点可与过敏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药疹等区别。4.2.2 呼吸 据报道,脂肪栓塞发生于肺部的占 100%,均存在缺氧征候2。如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速、紫绀、胸闷、咳嗽、咯痰,特别是血性泡沫痰,如能排除肺部、脑部损伤、左心衰等应警惕是否发生肺脂肪栓塞。4.2.3 意识情况 如骨折病人排除脑部外伤,突然出现意识水平改变,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嗜睡、昏迷、尿失禁,肌力下降、双瞳孔大小不等症状,提示脑脂肪栓塞可能。4.2.4 体温及脉搏 凡超出创

6、伤应激或吸收热范围,又无其他感染迹象可以解释的发热,以及突然增快的脉率,常提示脂肪栓塞发生。5 结果本组 7 例,1 例住院 4 d 好转出院,6 例痊愈出院。其中3 例分别于并发本症后 8、10、19 d 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体会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严重创伤,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后,以意识障碍、皮肤淤斑、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2 ,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得当,可使大部分病人取得良好转归。护理人员应熟悉创伤后脂肪栓塞的病因,明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掌握其防治救护原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利用与病人接触机会相对较多的工作特点,早期发现,正确判断有关症状与体征,协助医生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促进病人健康的恢复。【参考文献】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 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88 290.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 第 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4 98.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