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二战后新马分家的影响摘 要 马来西亚联邦因经济上未能满足马来亚、新加坡,政治上存在着民族矛盾和治国理念差异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最终分家新马分家风波对新加坡的经济、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影响 二战前新加坡一直是马来亚的一部分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是没落的马来政权─廖内?柔佛王国的属地,曾先后被室利佛逝、满者伯夷、柔佛王国控制,一直处于臣属他国的地位,没有脱离过马来政权而独立1819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在马六甲海峡寻找商业据点在新加坡登陆,1823 年强迫当地统治者将新加坡及周围岛屿割让给英国,从此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1942 年日本占领马来亚和新加坡1945 年英国回到东南亚,对马来亚和新加坡实行分治,之后新马经历了一段合并风波,1963 年新加坡与马来亚合并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 年新加坡从联邦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新马分家的经历对独立后的新加坡及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马来西亚则没有多大影响本文就新马分家的影响做一个考察探析 一、影响新加坡的生存 新马分家对新加坡的生存产生了影响,使生存问题成为新加坡的工作重心 除了人力和港口,新加坡没有其他资源,不具备独立生存的条件。
战后东南亚一系列独立国家都努力发展自己的对外贸易,新加坡的传统的转口贸易港的角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马来亚合并就能扩大经济生存的空间,提高经济独立的能力 “新加坡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所以繁荣发展起来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新加坡政府必须为这颗”心脏”重新建构一个躯体 二、影响了新加坡的经济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原来新马之间紧密的传统经济联系受到破坏,新加坡无法像以前一样得到马来西亚的原料供应,共同市场计划无法实现, 进口替代工业又受国内市场的限制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新加坡政府着手调整它的经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工业计划,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工业化发展战略从发展替代进口工业迅速转为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导向工业,鼓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为出口而生产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一批龙头工业,同时,政府还努力培养新加坡人的国民意识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建成以制造业,金融交通运输,贸易,旅游为支柱的现代化经济结构,并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重心,不仅创造了亚洲的经济奇迹,而且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成为新兴国家的典范。
从这个事实来说,新马分离对新加坡来说又是明智的 三、严重影响了新加坡的外交 首先,使新加坡有敏感、强烈的独立国家意识,在外交中坚守主权至上的原则 1965 年宣布独立的新加坡,它算不算独立的国家?能不能生存?新加坡必须马上解决国家身份的合法性问题,得到国际社会对其主权国家的承认新加坡的主权是别国赋予的,当然随时都有可能被剥夺因此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原则上,维护国家主权始终是其外交政策的中心因素它谴责任何对主权国家的侵略行为或干涉行为其次,使新加坡在外交上表现得相当谨慎 分家后,新马在防务,经济,文化领域都越来越来走向隔绝甚至对立,新加坡退出新马联合防务委员会,新马各自发行货币,新马禁止在本国出版的报纸到对方境内销售,持新加坡身份证的人被限制通过长堤入境 新马分家严重影响了新加坡的外交,使其外交上表现的相当谨慎新加坡受到诸多限制,马来西亚对李光耀访问东欧国家,新加坡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签定贸易协定等新加坡与共产党国家发展关系的行为深感不满,特别是与印尼的关系上,新加坡受的约束更大 新加坡独立后,印尼对新加坡采取友好行动,新印尼的接触在马来西亚领导中产生了疑虑东姑宣扬:“新加坡必须选择他的朋友” 。
李光耀小心谨慎地处理对外关系,一方面强调新加坡现在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权独立处理对外关系,强调为了生活,必须在全世界而不单是在印尼有市场和贸易马来西亚的敌人,不一定是新加坡的敌人 另一方面,李光耀也防止惹恼马来西亚,他多次公开声明,保证不做任何损害马来西亚的安全或利益的事情,如李光耀在访问柬埔寨,泰国,吉隆坡时,李光耀打电报给东姑,保证新加坡不会做任何损害马来西亚利益的事情,东姑要求公开发表这份电报,李光耀立即同意新加坡为了避免引起邻国的猜疑,仍然坚持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与中国建立和恢复外交之后,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再次,使新马关系风云变幻 源于分家经历的不信任和互相排斥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新马之间,使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形成一种机构性紧张自 1965 年,分家以后,新马关系反反复复,从没出现根本上的变化 总之,新马分家对新加坡,新马关系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两国之间的关系,新马分家成为新马关系的起点,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外交的雷区 参考文献: [1]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余定帮,黄重言.中国古籍中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2002. [3]李光耀.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M].新加坡联合早报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寻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