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33371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患配合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摘要:目的 探讨护患配合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68 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护患配合组和常规组各 34 例。分别采取护患配合组和常规组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的指标变化。结果 护患配合组皮下注射肝素钙时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7.14,P关键词:护患配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钙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具有使用方便,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以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近年来已成为替代普通肝素用于治疗

2、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药物1。但在使用过程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易引起皮下出血、皮下血肿、硬结等不良反应。皮下出血会阻碍药物被有效吸收,降低临床疗效,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疗2。为了探讨临床切实可行并能有效减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的局部出血,减轻患者疼痛的新方法,我们应用护患配合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6 月11 月新入住心内科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8 例,其中男 42 例,女 26 例,年龄 3260岁;均于入院后第 1 d 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IU/次,每隔 12 h 皮下注射 1 次

3、,共注射 7 d,每例患者注射 14 次,共注射952 次;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拜阿司匹林 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 75 mg/d。随机分为护患配合组 34 例与常规组 34 例。所有患者皮下注射前血小板、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感觉正常,脐周皮肤无瘀血及破损,无意识障碍,能够表达注射后的反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此针剂为一次性预装药物注射液,配套的针管内刚好有 0.1 ml 空气,规格为 4100AXaIU

4、/支,国药准字;H20063910。 1.2.2 注射部位 以患者脐部为中点,脐上下 5 cm,左右 10cm范围内,做十字线将腹部分成 4 个象限,注射时患者的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4 个象限顺时针轮换注射,2 次注射间距 2 cm 以上3。注射时避开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 1.2.3 注射方法 护患配合注射组:注射前向患者讲解低分子肝素钙药液所产生的作用、副作用及选择腹壁皮下注射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腹壁皮下注射时所采取的位置、注射时间,及注射时需拇指和食指以 56 cm 距离捏提腹壁皮肤形成凸起皱褶,在注射过程中及拔针后 3 min 要始终保持这一皱褶,并教会患者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来捏提

5、腹壁皮肤形成这一皱褶。护士选择注射部位,常规消毒腹壁皮肤后,嘱患者双腿屈膝,指导患者捏提腹壁皮肤来形成这一皱褶。护士右手持注射器,将空气弹至注射器上方后,在皮肤皱褶最高点垂直刺入4,进针深度为针头的 2/3(根据患者胖瘦,选择进针深度,一般约 1 cm,使进入脂肪层为宜) ,左手抽动活塞未见回血后,左手继续缓慢推注药液,推药速度一般以 45 s 为宜,注射完毕停留 35 s 后垂直拔针,拔针后患者继续捏提注射部位,护士棉球按压针眼 3 min。常规注射组:注射时护士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患者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在皮肤皱褶最高点垂直刺入,进针深度为针头的 2/3,此时松开左手,左手抽动活塞未见回血后,左手缓慢推压活塞注射药液,注射完毕护士棉球按压针眼 3 min。 1.3 评价标准 疼痛:疼痛程度是按照文字描述评分法(VDS)来界定,即将一直线等分成 5 段,每个点均有相应描述疼痛的文字,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选择其中之一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5。皮下出血:下一次注射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出血程度判断标准:皮下出血直径 2.0 cm 为重度6。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运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以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