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329764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史学案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本节学习重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进步主要成就;2、玄学形成的时间、思想特点、主要经典、政治主张和活动中心;3、道教发展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历史地位;4、佛教传播的原因;5、范缜神灭论的历史意义和灭佛的两个人物;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和民歌的代表作;7、书法艺术形成的时间及主要代表人物、成就;8、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著名石窟。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魏晋刘微:运用 理论提出圆周率的正确市场计算方法。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早于外国近千年。著

2、 等书。北朝 著,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系统总结了 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西晋裴秀绘制出 ,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 元为水经作的注。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特点: 发展方式: 主张: 活动地和代表:洛阳为主,何晏、王粥、 “竹林七贤” 。东晋: 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萧梁:经典增多, 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因: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也适合统治者需要。

3、 。 。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存神存,体亡神灭。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先后灭佛。特点:承上启下。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曹操蒿里行 王粲七哀诗 、蔡琰悲愤诗 。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归园田居 、 桃花源诗 。骈文: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佳作。南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如采桑度等。北方:慷慨激昂,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敕勒歌 、 木兰辞等。小说兴起:宋刘义

4、庆的 以笔记形式记录铁闻趣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 是著名书法家。曹魏: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 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 兰亭序 、 黄庭经是其代表。其子王献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三国: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顾恺之画人物 和 是其代表作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科技数学南朝祖冲之地理学佛教农学:齐民要术魏晋玄学水经注道教反佛危害齐梁范缜 思想的宗教文学诗歌南北朝民歌艺术书法绘画2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1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突出特点(1)(2)(3)(4)2关于佛教盛行的问题佛教盛行

5、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这一现象,应注重从如下方面分析:(1)佛教盛行的原因: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前兴盛起来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秉死、轮回” 、 “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2)佛教兴盛的表现:信奉佛教的人多,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百姓,都信奉佛教,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3)佛教的影响:同佛教

6、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佛教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3、道家与道教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教家,这是一种误解。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也未创立宗教。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为了避免长期积累下来的观念含混,有必要把道家与道教严格区别开来,总括起来,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1)先秦无道教,只有老子哲学、庄子哲学,以及与他们的哲学相应的老子学派、庄子学派。(2)汉代的道家代表西汉时期融合各派的一种思潮,它以黄老清静无为思想为基础,包括儒、墨、阴阳、名、法各家

7、的部分内容。(3)学术界习惯把老庄学派称为道家,是后起的一种学派分类观念。东汉时期严君平老子指归开始有了以老庄为道家的倾向。魏晋玄学早期“老庄”联称,后期“庄老”联称。魏晋以后,以老庄为道家的分类法得到承认,这个“道家”不同于司马炎的道家,乃属于哲学。(4)道教是宗教。它有团体、教派、教义、宗教规范仪式、宗教组织、固定数量的信徒、固定的教派传授系统、共同信奉的经典、固定的传布地区等。以上这些特点,使它区别于道家,与儒、佛并称为三教。5、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和范缜的比较 王充和范缜分别是东汉和魏晋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论衡是反对封建神学的,范缜神灭论是反对佛教的发展。二者在主张上相同之处都阐述

8、了精神与肉体与形体的关系,但范缜的认识更加深刻。6、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的哲学、宗教主要有:玄学、道教、佛教,还有反佛的无神论。3关系:玄学,以道家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思想。道教也得以改造,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的传播。随着佛教传布,不断有人反佛灭佛,范缜更是著神灭论 ,给佛教以沉重打击。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1 (1989 年全国卷)下列著作中曾被日本朝鲜学校用作教材的是【 】A、 周髀算经 B、 甘石

9、星经 C、 九章算术 D、 缀术2 (1998 年上海卷) “神即行也,行即神也。是以行存则神存,行谢则神无也。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行亡而神在?”说这段话的是【】A、扁鹊 B、荀况 C、王充 D、范缜3 (1999 年全国卷)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人死精神不死C、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 D、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4 (2000 年春季卷)南北朝时期的优美民歌敕勒歌出自【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5 (2005 全国文综 3 历史)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10、,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墨子学说 D 神灭论 的观点 6 (2005 全国文综卷 1)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 浮艳华丽模拟考场考点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 (齐民要术)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是()A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B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方法C农产品的加工方法 D游牧民族的生产经验总结2 禹贡地域国的作者是()A郦道元B裴秀C范缜D陶弘景3下列有关水经注一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魏地理学家剧道元所著 B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C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 为纲而成书

11、D全国系统介绍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内容4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特点是()A道教形成并广泛传播 B道教吸收封建观念形成自己的体系C道教与道家相结合并吸收了佛教教义 D道教以“三玄”为经典丰富了道教教义5下列选项中,有关魏晋玄学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政治上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B主要活动在洛阳C尊奉周易 老子 庄子 为经典 D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6下列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表述,错误的是()A东汉初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B东江阴帝曾派伸着到西域大饨法C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 D云冈、龙门石窟是北朝佛教盛行的产物7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动荡佛教的欺骗性人民

12、饱受战乱之苦统治阶级支持AB C D8下列哪篇文章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A 七哀诗B 悲愤诗 C 蒿里行D 采桑度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A王羲之作兰亭序B顾恺之画 洛神赋图C 陶潜作桃花源记 D贾思勰作齐民要术10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学艺术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下列表述与之不相符的是()A陶渊明的诗具有朴实恬淡的风格 B曹不兴所绘佛像画开创了该领域的先河C龙门石窟的佛像保存了古印度佛教的艺术特色 D度信的哀江南赋继承了汉赋的某些特点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武帝) “求兵于增众之间见地于塔庙之下” 。 引自广弘明集4

13、材料二(灭齐后,周武帝下令禁齐白内怫教):“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兵,还归编户。融扩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发赐,分散荡尽。 ”引自广弘明集材料三(周武帝总结灭佛结果说):“自废以来,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请回答:(l)结合材料一,周武帝灭佛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概括周武帝的灭佛措施,并说明灭佛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周武帝民族政策的什么观念?依据是什么?12下列材料摘自贾思勰齐民要术 ,读后回答问题。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丈人(即荷条丈人:指劳动人民)曰:“四体不敬,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曰:“人生在勤,勤在不匮。 ”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则以避锅。夫财货之生,既艰难矣,用之又无节。既饱而后轻食,既暖而后轻农,或由年谷丰穰,而忽于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于施与。穷窘之来,所以有浙。今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lhdi 希海,醋与肉酱)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其有五谷果瓜非中国所殖者。存其名目而已。种莳之时,盖之闻焉。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