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0647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章类型:论文题目: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作者姓名:盛一杰学校名称: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联系电话:13597306007电子邮箱:2教学中如何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541206)盛一杰新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旧的主体客体关系。教学中,教师积极发挥教育智慧,可以让师生在教学中平等地对话,交流,形成可变的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在有关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中曾出现两种误区:一种是教学过程开放了,但教师跟在学生后面,教学失去了目标:另一种是放开教学,让学生“自由”学习。这样的师生互动反映的是一种低效放开的教学,而我们需要的师生互动要达到的是一种高效开放的教学。真正让课堂

2、开放,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如何让一些有利因素“活”起来,实现师生高效互动呢?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和实施的关键什么是“师生互动”?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 ,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

3、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 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什么?师生互动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师动生不动”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还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二:要树立几种意识要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在真实的,变动的课堂教学中树立以下几种意识:1 “人”的意识。课

4、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参与、交往、探究等多方面的需求,课堂教学的进程是由师生相互作用来共同推进的,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2、开放与目标意识。课堂教学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开放度,以有利于资源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让师生产生更多的创造,但开放不是随意的,是有序的,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33、参与与调控意识。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担任两种重要角色:参与者和调控者。参与与学生共同研究,形成学习共同体;调控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调控包括两个方面:(1)预知性调控课前估计有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采取的措施;(2)动态性调控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面对课内出现的意外进行的即时

5、性和结果性调控。三:教学要有开放性,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教学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议论,去争辩,去论证自己的意见,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师生互动创设条件。正如赞科夫所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最重要是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 ”1、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所谓情景就是一种气氛,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去联想,能使人们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我们不难想象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严谨却枯燥无味的教材,太难或太简单而又豪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什么情景,这样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强行的实施加压力,长期以来,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不出学生的潜力,

6、这样就很难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如在讲关于利率问题时,从以往的教学中不管你是怎样的讲解,学生总是感到迷惑不解,没有兴趣,我联系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开始上课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假如你是一位厂长,你将要修建一所希望小学,现在你存入中国银行 30 万元,已经定期 5 年,年利率是2%,那么你连本带利总共能从银行取出多少元钱?”这样把学生置于自主解决问题的地位,带有更大的责任感,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动机,调动了情感因素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2、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三动” 。即动手,动口,动脑。动手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获得

7、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 SSS 中,首先我已知了三角形 ABC,然后让学生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DEF,使 AB=DE,AC=DF,BC=EF,并剪下来放在三角形 ABC 上,那么会发现什么规律?从而归纳总结出 SSS 判定公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做,加深了对公理的理解,也为以后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动口也就是讲,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述性思维活动,教学中,要尽量把教师的讲改为学生的讲,如在解题或证明分析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的思路或分析的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思路做出评价。动脑思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应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

8、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要经济推广“问题解决”的教学法,鼓励学生动脑提出问题,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如:在讲完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即 SAS,ASA,SSS,AAS4外,引导学生仿照以上四种还可能有哪几种,学生会想到 ASS,AAA。接着问:“那么这两种方法可判定三角形全等吗?”同学们经过画图说明不能,则肯定了学过的四种方法,从而也防止以后出现错误。四、及时做出有效回应,实现师生有效互动除教师树立互动意识,教学具有开放外,教师还应能及时做出有效回应。1、及时疏通,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陷入错误认识的怪圈而进行讨论,产生无效互动。对此,教师要及时疏导。如教学有理数加法时,对-

9、70+45=?这个问题,有学生这样想:-70+45=-(70-45)=-25,这种想法使其他同学进入思维的怪圈,为什么要添括号?括号从哪来?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步是法则的应用,可以不写出来。这样通过在思维堵塞点上的疏导,实现有效互动。2、引发思考、讨论。当学生产生质疑、争论时教师应在争论点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形成师生之间积极,有效,高质的互动。比如刚教学“有理数的减法”时,要同学们根据有理数加法猜测-2-7=?对于同一题,有的认为等于-9。有的认为等于-5,还有的认为等于+5 等等。这时教师在学生思维的碰撞点上推一把,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自学这部分内容。为了分辨谁是正确的,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开展了思考,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到“是-9,还是-5”时教师从参与者转为组织者,待时机成熟了,教师分别请持两种意见的同学说明自己的理由。在他们处暑、陈述的过程中,全体同学通过自己的思考认识到错误意见产生的原因。在这过程中,教师没给出明确答案,只是设法促进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得到正确的认识。总之,教学中要实现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需要发挥教育智慧,使各种有利因素“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