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30592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1二轮复习诗歌语言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诗歌语言考察的角度;2、把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一、中心内容诗歌鉴赏(二)鉴赏诗歌语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诗歌鉴赏要从字词句篇入手。字词的含义,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同时,因为诗歌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往往代表家乡, “梅花”往往象征高洁等。诗歌的句式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

2、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只有在理解诗歌中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已。二、感知诗歌语言【知识点精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 ,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

3、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 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着一“闹”字而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蜂来

4、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2004 年全国卷一就考了这首诗。例 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解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 ,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2. 诗词中的省略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2金开诚先生

5、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只在此山中。山前抑山后?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

6、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3. 语序的颠倒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 。诗里也有,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

7、莲动” ,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多得多,鉴赏时一定字字揣摩。语序倒装有以下几种类型: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 , “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 、 “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 “云鬟” “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

8、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陈亮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在词中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意思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 ,本来是宾语的“竹”和“山” ,在诗中成了主语。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谓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

9、“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门户生光彩)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林暗风惊草)等。 定语变化。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A、定语前置。王昌龄从军行 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 ,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10、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都是定语前置的例子。B、定语后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3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的花重)花的定语锦官城在诗中后置。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春风”做笑的状语,在诗中跑到笑的后面去了,叫做状语后置。这

11、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都是同类的例子。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应为“寒秋, (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到)湘江北去” 。更为典型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应该为“欲目穷千里” 。4. 语言风格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风格,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

12、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 ,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 ,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 ,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绛唇

13、蹴罢秋千 ,白居易的诗草等。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杜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世。【解题方法指导】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有释、补、调

14、、想、品五种。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方法指导:1. 释。释,即解释,即根据诗歌的大意,对特定的词语进行注解。在解释的时候,既要诗歌鉴赏问啥答啥 4考虑到词语的本义,还要考虑词语的语境义。 “瑟瑟”的字面意义有两个,一是指秋风的声音,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二是形容颤抖,如“瑟瑟发抖” 。这两个意思放到这里都不合适,因为诗歌的语境是形容江水在夕

15、阳笼照下若明若暗的样子。诗人白居易喜用“瑟瑟”一词来形容水波的碧色,如“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 “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评此诗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 ”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2. 补。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在这首诗的背后,一直隐藏着

16、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白居易,他平视红日西坠的江面,俯视露珠晶莹的小草,仰视弯弯似弓的新月,心情轻松愉快。3. 调。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这首诗的三、四句,其实应该交换位置,因为诗人只有见到“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景,才会由衷地发出“可怜九月初三夜”的感叹。4. 想。调动想像,尽量还原诗歌意境, “一道残阳铺水中”,不说“照”而说“铺”,这更生动,也更准确。 “残阳”不仅照射在江面上,而且余辉染红了整个天际,火红的晚霞又降落、铺展在静碧的江面上。晚霞在残阳的热情护送下,融入江水,半隐半现、若暗若明的绚丽风光多么逗人情思。5. 品。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感情,诗歌中的情感流露是比较含蓄的,需要仔细品味才能准确把握。诗人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