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9264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总结重点中的重点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1、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

2、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3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统的关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的过程中,他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4.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

3、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6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工作岗位分析是

4、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8 岗位规范的概念: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9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岗位劳动规则员工定额标准岗位培训规范岗位员工规范 10、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

5、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1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1.基本资料 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 5.工作权限 6 劳动环境和条件。7.工作时间 8 资历 9.身体条件 10.心理品质要求 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12.绩效考评 12、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6、”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13、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7、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

8、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14、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需要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地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岗位分析专家,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16、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1)横向扩大工作(2)纵向扩大化 2工作丰富化(1)任务多样化(2)明确任务的意义(3)任务的整体性 (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5)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而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

9、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地发展。 (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三)岗位的工时制度(四)劳动环境的优化 17、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18、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2、动作研究。 (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

10、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的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1、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2、企业定员的作用: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

11、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3、企业定员的原则:(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供兼职。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第三节 1、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12、: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册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 , “科层制” ,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2、特征: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利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层次不同岗位权利的大小,确定起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征,提出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明确通过考察成员经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而获得的技术资格,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挑选。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 3 个特点:一是

13、因事设人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利;三是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利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某个人。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牌的规定;员工绩效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制度包括:工作时间的规定;考勤

14、规定,休假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带胸卡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8、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9、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 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10、制定具体人力资源制度的程序 1 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有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

15、,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3 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 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 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个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6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中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 对本项人力资源

16、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 8 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 原则规定 9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第四节 1、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1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 2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 3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3、 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1、 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各自合法权益。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薪酬调查)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成本预算时,先将本年度的费用预算和上下班一年度的费用预算,以及上一年度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