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2902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与 “实验稿 ”的比较分析关于中国古代史内容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袁从秀2001 年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进中学历史课堂,进入课程标准的实施阶段。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义务教育新的历史学科体系,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学者、教师也在不断总结、反思,为课标的完善,献计献策。终于,在2011 年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面世了。“2011 年版”与“实验稿”相比变化何在?笔者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为例作比较分析。一、课程

2、内容和体例的比较笔者按时序、分时期对比“实验稿”和“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2011 年版”新增的内容、“2011 年版”减少的内容。为方便对两稿内容的知识要点进行对比,表1 按“2011 年版”的内容顺序进行排列,对“实验稿”内容呈现的顺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据不完全统计,“2011 年版”与“实验稿”相比,新增加29 个知识点,减少11 个知识点。新增加的知识点,如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东汉建立、南北朝的更替、隋的统一、隋朝的灭亡、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北宋建立、元朝统一、李自成起义、满族入主中原等,弥补了“实验稿”割裂历史的状况,使中国古代各时期基本完整,便于学生清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

3、发展的脉络。新增的知识点“东汉建立”,突出了东汉在大一统国家中的地位,“隋的统一”和“元的统一”强调了统一对国家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历史,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减少的11 个知识点,如元谋人、九章算术、赵州桥、齐民要术等,不影响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学习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悟和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体例与“实验稿”不同。“实验稿”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历史课程体系,为突出学习内容与主题的关系,个别内容跳跃性大,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对

4、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同时,主题式编排理性较强,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学生应该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历史。“2011 年版”则还原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线索性的特点,建立在时序发展的基础上,弱化学习主题,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以“线” 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时空意识,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二、学习要求的比较笔者对“实验稿”和“2011 年版”的中国古代史内容中相同学习要点,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了比较,旨在通过比较,窥探其变化。表1:

5、“实验稿”和“2011 年版”内容对比表时期 实验稿 2011 版 2011 版增加内容 2011 版减少内容元谋人、北京人 北京人、化石的作用 化石的作用 元谋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原始农耕 考古的意义史前时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传说夏朝建立;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夏朝建立;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司母戊鼎;青铜工艺成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青铜工艺、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夏商周时期春秋争霸;

6、战国七雄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社会变化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都江堰 都江堰孔子;百家争鸣 老子、孔子的百家争鸣老子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始皇;秦的统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的灭亡;西汉建立西汉建立汉武帝大一统 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东汉建立;外戚宦官专权东汉建立;外戚宦官专权佛教、道教 道教和佛教秦汉时期四大发明、华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史记司马迁和史记 ;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东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更替;东南

7、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更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水经注和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艺术;农业技术和农历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水经注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大运河隋的统一;科举制度;大运河;隋朝的灭亡隋的统一;隋朝的灭亡“贞观之治” ;唐太宗、武则天;“开元盛世”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武则天唐与吐蕃的关系;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唐诗 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唐诗社会风气 赵州桥隋唐时期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局面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局面宋元时期北宋建立;重文轻武特点北宋建立;重文轻武特

8、1.在17 个学习要点中,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了解”“说出”“知道”“简述”等识记层次的,“实验稿”与“2011 年版”各有9 个;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的“概述”“认识”“理解”等理解层次的,“实验稿”有4 个,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女真族的崛起;岳飞抗金;南宋偏安岳飞抗金;南宋偏安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崛起;灭夏、金和南宋;元朝统一元朝统一宣政院管辖西藏 宣政院管辖西藏宋代社会生活;宋词 宋元时期的商业贸易、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元代的都市生活;元曲四大发明;资治通鉴 活字印刷术的发

9、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资治通鉴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明朝建立;皇权强化;八股取士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长城;北京故宫 明长城;北京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本草纲目 、 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李自成起义;满族入主中原李自成起义;满族入主中原郑成功收复台湾;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清朝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军机处的设立;文化专制明清小说 红楼梦与京剧 京剧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政策 清中期腐败和闭关锁国清中期腐败“

10、2011 年版”有8 个。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的“探讨”“评价”“分析”等运用层次的,“实验稿”有4 个,“2011 年版”没有。相较之下,识记层次两个课标相当,“实验稿”中属运用层次的,“2011 年版”均变为理解层次。说明“2011 年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重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要求。2. 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2011 年版”所提出的学习重点与“实验稿”也不尽相同。如“北京人”,“实验稿”要求“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而“2011 年版”要求学生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和“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

11、源的主要证据”,旨在引导学生注重证据意识,掌握历史学习和思维的基本方法。“实验稿”中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2011 年版”不再要求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因为对初中学生来讲,理解文化特征实在过难。又如“远古传说”,“实验稿”要求“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2011 年版”要求“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虽同属识记层次,但两者的价值取向迥异,“实验稿”力图要让学生区别传说和史实,旨在说明传说不是史实,但是“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现实,特别在古代,是历史记录和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求初中生真正认识传说和历史的区别有难度”1。而“2011 年版”是让学生感受历史

12、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除关注历史考古、历史文献等传统的历史资源外,还能更多地去关注其他历史载体,并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还如“商鞅变法”,“实验稿”要求“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即让学生认识到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变革时期,可初中生怎能理解“变革”这样的术语?“2011 年版”要求“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虽同是理解层次的“认识”,但难度大大降低,因为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史实,如秦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增强去认识到“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样的论断。表 2:“实验稿”和“2011 年版”学习要求的比较序号 学习要点 实验稿的学习要求 2011 年版的学习要求1 北京人 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

13、类的文化遗存了解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2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业简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3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了解传说和神话中的历史信息4 西周的分封制 说出分封建的主要内容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5 商鞅变法 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6 百家争鸣 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7 秦的统一 探讨统一大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 汉武帝 评价汉武帝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9 丝绸之路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

14、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0 北魏孝文帝改革 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1 “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 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12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3 明朝的中央集权 了解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14 郑和下西洋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15 郑成功收复台湾;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 清朝的中央集权 了解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认识君主专制

15、在清代的极端强化17 闭关锁国政策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通过清代中期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再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验稿”要求“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011 年版”要求“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融合”有合成为一体之意,而“交融”则是相互融合,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从而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三、“2011 年版”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课程改

16、革纲要(试行)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因此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通过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分析,笔者认为“2011 年版”体现了如下的价值取向:1.追求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人格教育和国际意识培养等教育责任。“2011 年版”继承“实验稿”的优点,并根据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