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诗歌赏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2841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诗歌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诗歌赏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译文: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像蓬草飘出汉塞,像归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2、作者: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称其为“诗佛”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副美丽的图画。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2、。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3、词语解释: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长河:黄河。4、内容理解(1) 、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2)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要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3)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 ( ) 等修辞手法。(4)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 ) , ( ) 。(5) 、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做“征蓬”

3、 “归雁” ,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6) 、王国维评价这首诗“诗中有画” ,请据此任选角度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赏析。首先,它有画一样的绝妙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面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它,它有画一样的简约线条。一望无际的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色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它有画一样的明丽色彩。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

4、直上高空,雄浑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7)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可从诗题“使至塞上” ,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 “圆”两个字用得直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9)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

5、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10) 、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11)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 ,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5、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6、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6、A:首两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道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饮 酒 晋 宋 陶 渊 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记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采菊东

7、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情)一、背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二、译文:我把房子建在了喧嚣的人间,门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之声(没有世俗的来往)。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脱俗,只要内心远离世俗,即使身在喧闹之地,也会觉得自己身处偏僻的地方。 在东墙下采一把菊花,悠闲自在的无意间看见南山。 傍晚的山色最美好,鸟儿结伴飞回山林。 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义,我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出来!三、词语解释: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四、内容理解1、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同意。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觉得偏僻安静,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谈愉悦的心情。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3、 谈谈你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理解。答:“心远地自偏”是指心灵远

9、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4、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答:“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谈。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如改为“望”字,则表示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5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6、赏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0、 这句话是在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即使用最精妙的语言,也不能够表达出人们复杂的感受。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8、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答出其中一个即可)。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9、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哪几句诗是写景的? 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

11、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 ,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11对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 分)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

12、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 ,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12、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 ”意思是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

13、“真意”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13、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 ( )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 (1 分)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 分)一、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

14、,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二、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贬官朗州司马,至宝历二年冬罢和州刺史,经历约22 个年头,估计回到洛阳当跨进第 23 个年头了。三、中心: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

15、,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四、理解全诗: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用诗原句填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 ) , ( )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 ) , ( )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 , ( ) 。3、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懑不平的心情。4、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太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承上联写归来后的感触。上句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