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0278045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为学习外地先进地区加强社区和非公党建工作的有效作法,提高我区社区和非公党建工作水平,确保创建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取得圆满成功,经区委同意,由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劳动就业局、各街道党委及部分社区党组织有关负责同志一行21人于4月19日至4月28日,分别考察学习了*市*区、*区,*区、*区,*市*区,*市*区的社区,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党建工作取回了真经。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一、社区党建工作 (一)外地社区党建工作的成功作法 1、积极构建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地实现了社区党建格局区域化。 *市*区于20*年在大连率

2、先进行了街道党工委改建工作,将原街道党委改建为区委的派出机构街道党工委,吸纳驻辖区党组织为工委成员,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小区楼院党支部为架构的三级纵向社区党组织体系。建立了“三会一站”工作机制(即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在职党员联络站),构建了横向的联系纽带。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研究会,街道成立了分会,社区成立了研究室。 *市*区委成立了由12家驻区单位和47家区属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与成员单位党组织共商社区党建事宜,共谋社区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由区委、驻区单位、街道社区共

3、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新机第 2 页制。同时,在全区成立“三会一组”,即:在区成立“*地区党的建设研究会”和“对口共建联络组”;在10条街道和一个管委会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90个社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在全区形成了以区街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上下联系、横向互动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市*区适应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发展的需要,在*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委,直接隶属于区委,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安居工程公司为支撑,社区内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

4、机制。 *市*路街道在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党员为基础,社区各种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此外,*港区、*区通过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在街道及社区普遍建立了分会及党员联络小组,网络辖区单位党组织各200多个。 2、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有效地实现了社区建设力量社会化。 *市*区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抓好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共驻共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党建共抓、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广泛开展“六联六共”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联抓,共育文明市民;公益事业联办,共建联系体系;社区治安

5、联防,共创安全小区;生活秩序联管,共创优美环境;文体活动联谊,共同陶冶情操;社区党建联抓,共谋社区发展),签订党建共抓协议书、党员共第 3 页管责任书,建立社区对口共建责任制,深化共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市*区十五冶社区属于单位型社区,90%以上居民系十五冶的职工家属,十五冶社区党总支通过与十五冶公司签订共建协议书,走出了一条“共建双赢”的新路子。在社区总支班子建设上,*区委和陈家湾街道党工委主动与十五冶公司协商,由*公司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党建业务熟的同志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其它班子成员。 *市*区委与包括大连造船重工有限公司在内的460多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立了共建关系

6、,共形成共建项目580多项,形成了志愿式、合约式、结对式、互动式、对接式、节日式六种主要形式,全区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已有81支,区直机关43个支部与69个社区全部结成共建对子,全区共建对子达239对。 *市*区*社区从整合社区资源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入手,成立了社区公共事务协会。由社区居民担任协会主席和理事,居民自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 6789 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并结合市场需要和党员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以转变就业观念和增强再就业技能、本领为重点内容的培训;其三,逐步建立社区下岗职工党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网络,及时为下岗党员、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就业需求等信息;其四,创

7、办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带领和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三是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主要采取“三卡一评”的方法: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填写登记卡,到社区党组织报到,社区党组织建立档案,实行有效管理;其次,社区党组织对社第 4 页区在职党员领导干部参与社区各类活动的情况及表现进行记载,并定期向街道党工委和区委组织部进行反馈;其三,建立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社区评价机制,区管在职党员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提拔任用、评先表彰以及民主评议等工作,必须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要求区管干部监督工作“五进社区”(身份进社区、考核进社区、考察进社区、评先表彰进社区、监督信息员进社区)。 *市*港区以制度

8、建设为重点,建立了社区党员管理新机制。一是建立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制度,通过采取在职党员回社区党组织报到的办法,建立了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制度。社区党组织每半年向单位反馈一次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二是建立党员志愿者制度,在离退休党员志愿者中实施“余热”工程。通过开展义务治安巡逻,帮教转化失足青年,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消除居民群众的隐忧,保持一方平安。在在职党员中实施“志愿”工程,该区已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00余个,参加党员达2800多人,有4000多人次的在职党员利用工余时间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实施“双带”工程,以全省再就业明星*为代表的500多名下岗党员带头再创业,并带

9、领6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建立党员报告评议制度,要求每名党员每年都要在支部大会上报告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并组织居民群众代表进行评议。*街道党工委还在社区建立了9个党员公示栏,把党员置于居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5、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效地实现了社区人居环境亲情化。 第 5 页*市*区以党员联络服务站为平台,实现了对党员和群众的双重服务,在服务党员方面开展以“四知四访”为主要形式的联络服务(“四知”就是要知党员家庭现状、知工作情况、知思想动态、知困难情况;“四访”就是当社区党员生活有困难时必访、家庭有矛盾时必访、生病住院时必访、发生

10、丧事时必访)。通过发送党员服务卡,为其提供服务,使贫困党员、下岗党员、流动党员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市*区初步形成了“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项目系列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新格局。一是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一体化组织领导机制、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机制、社区服务考评激励机制、社区服务共同参与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人人参与的服务格局。二是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了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残疾人康复站、少儿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大厦、体育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防疫站以及社区医疗保健站(室)、托老所、社区教育课堂等功能比较齐全、不同类别的服务设施和

11、社会化服务队伍。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将服务门类归纳为养老托老、医疗卫生、青少年教育、计生、残疾人康复、再就业、法律咨询、婚丧嫁娶、家政和婚介咨询等十大服务系列,百余项服务内容,使社区服务在便民利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创新服务形式,推进社区服务数字化。*区筹建了数字化呼叫系统,开通了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和居民服务网,形成了以社区硬件设施为框架、网络系统为传媒,各类服务实体为依托的数字化社区服务新体系。*区政府和各街道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政务办公内部局域网,创建政府党建、教育、服务、保障、政策和治安等网页,还在网上开设了第 6 页区长信箱,通过网络互联,进行内部公文传递、信息发布等,提高了政府办

12、事效率,并向辖区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和居民家庭拓展,形成了覆盖整个社区的大型信息化平台。 *市*区*社区党委把社区党的工作重点放在优化社区环境、方便居民生活、建设温馨家园上,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建设“绿色社区、安全港湾”,为居民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党委通过协调安居公司,使每个小区都有绿地和休闲亭阁,每栋楼房都有草坪,社区绿化率达40%以上。为确保社区安全,社区构筑了保安值班巡逻、居民义务关照、红外线防盗监控等8道防线,形成“专业保安为主、群防群治结合”的社区治安体系。二是立足“用心服务、亲情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生活服务。社区党委努力完善服务

13、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在居民就业、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坚持“以人 6789 为本、以德为魂”,倡导社区居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区党委建立多种载体,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致力“扶危济困、安居乐业”,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采取开辟服务岗位、低价出租商业门点、组织家政服务等措施,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对社区弱势群体,社区党委协调建立了*安居教育援助会和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设立200万元的援助基金,开展“爱心工程”活动,为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升学提供帮助,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救助。 *市*区*街道在社区服务方面,建成社区

14、服务中心、社区敬老院等社区各类便民服务阵地,开展了文化、法律、教育、卫生、治安进社第 7 页区活动,做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不出社区”。街道社区服务事务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敞开式办公”,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市*区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在全区建立了11个社区服务中心、122个社区服务站,成立了160余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家政服务队、350余个吴天祥小组,15000余名各类社区服务人员积极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活动,较好地促进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二)几点启示 1、社区党建必须有一个整体联动的社会环境。所考察地区,不仅是区委、政府、区直部门、街道、社区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各地通

15、过各种宣传手段和优质化服务,不断赢得了驻区单位和群众的社区认同、归属意识,驻区单位和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很高,真正体现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建设精神。 2、社区党建必须有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所考察各区的共同特点是建好用好了“三会”(全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一方面是街道党委改建为街道党工委,协调驻区单位的职能大大增强,另一方面,采取建立“三会”章程、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等有效落实手段,使共驻共建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3、社区党建必须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各区适应城市改革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创新发展了社区党建

16、工作,在党员管理上分类实施、因人而宜,发挥了先锋作用,在党组织设置上建立工委、提升职能,形成了领导核心,在工作载体上不断创新、构建特色,打造第 8 页了特色品牌。*市*区社区党建工作起步晚,但起点很高,特别是区、街、社区三级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4、社区党建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所考察各社区的干部人数都不多,但素质较高、能量也很大。人员中有的是区直机关下派干部,有的是公开选拔的优秀青年,有的是退休、下岗的党务工作者,没有照顾关系、照顾就业现象。其工作方式实施服务工作和组织服务活动双轮齐驱,不仅亲自去服务,而且重点抓好一大批各类服务组织的组建、管理和指导,增植了一支庞大的社区服务工作力量。 5、社区党建必须有一个分级负担的财政支撑。所考察各社区干部的工资(补贴)都是由市、区、街三级财政解决,水平在400-800元不等。社区办公用房、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