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277989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摘要:感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也是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内容。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古语说“百善孝为先” ,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对数都是独生子女, 本文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相对缺乏的现状,试图在小学教学阶段探讨通过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学生从小学阶段树立起感恩意识,为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意识奠定基础。促进个人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

2、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关键词:培养;感恩意识;方法和手段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上看,中国人的感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价值,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当发扬和肯定的优秀成分。如成语中的“恩重如山” 、“大恩不言谢” 、 “恩将仇报” 、 “忘恩负义”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都反映了中国人对“恩”的一种评价标准,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对中国道德作分析时,认为中国的道德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报恩和感恩。在西方的文化中,把感恩也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文精神进行弘扬和继承,这可是在西方的专门的节日“感恩节” 、“母亲节”等节日中可见一斑。但是,从近年来有关大学

3、生、中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他人的施恩行为没有感恩意识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网络、电视,引起了社会的理性深思。在小学教学阶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可塑性比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灌输和教育,本文主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学及小学班级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定的探讨。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感恩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会语文教学内容的字、词、句的内容,更要将语文课文中有关感恩内容的文章作为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的良好题材,有意识的强化,使之作为培养小学生形成感恩道德思想的重要题材。良好的感恩意识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

4、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意识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培养。(一)感恩意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1.父母之恩是人产生感情思想最原始的心理基础古人所说的“恩始于家庭,报先于父母,推父母之恩及于兄弟,衍为家族”的意思就只指父母之恩的主导性和基础性,所以,有人说“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的内容,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小抄写员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这些文章通过

5、对父母道德力量的描写,将父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表现得十分清晰,使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母爱或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树立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识,为今后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2.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政策主要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经济的发展许多成分都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取得的。现在,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环境,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人类,没有长

6、江、黄河就没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蓝天碧水人类的生活将大打折扣,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是何等重要,使学生树立对自然的感恩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 黄河之水天上来感受黄河的雄伟壮观, 长江之歌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 大自然的语言 西湖的“绿” 能让我们心灵小憩。3.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亿万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受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

7、几十首古代诗歌, 长城赞 、 赵州桥 、 卢沟桥的狮子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 可爱的中国 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到英烈的祖国心、名族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4.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师恩难忘等课文感受师恩。从他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在为了他的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二)感恩意识的价值取向语文课中的感恩意识,要在引导学生深入为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1.感恩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

8、,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只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和其他形形色色的不良行为。2.感恩承担责任在感恩意识的培养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恩父母之情,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有

9、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舍身而取义” ,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3.感恩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三)在课文教学中感恩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1.信息筛选知恩感恩意识,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

10、性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恩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2.情感体验感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意识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意识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3.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意识培养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怀,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件、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

11、如, 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验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 ,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4.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

12、刻,如狼牙山五壮士 ,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5.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之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 ,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圆明园的毁灭 ,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向往奥运 ,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名族的自豪感。6.倾诉衷肠报恩从语文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但是还要让学生对感恩意识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3、(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 ,可以“我为西湖的 绿 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 “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二、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除上述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外,本人认为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年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通过一系列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一)讲故事法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教师讲学生讲,晨会讲班队会讲,举行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感恩,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却很多。名族英雄袁宗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 ,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

14、17 代人为他守墓 370 多年。诸如“忠孝双全” 、 “望云思亲” 、 “上书救父” 、 “彩衣养亲” 、 “哭竹生笋” 、 “打虎救父” 、 “笼负母归” 、 “鹿乳奉亲”等等。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二)办小报法把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感恩故事、格言、新闻制作成手抄报、电视报、剪贴报等小报,举办感恩主题的办报展览,评出最佳办报能手。通过办报的过程,使学生即受到感恩意识又提高动手能力。(三)调查汇报法调查的内容有:父母每天为我做了哪些事,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以分钟计算) ;我为父母做了那些事?我的一月生活费、一年学费是多少,父母为此付出多少劳动(以天数计算) ;我对父母的态度怎

15、样,我哪方面需要改进;父母对我期望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自己的父母或同学的父母,学会理解父母。可根据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一个到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然后利用班队会把调查计算的结果向大家或父母汇报,可邀请家长到会参加,增加互动效果。(四)写信法通过调查活动,影视节目,学习教育,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给你的老师或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或谈谈你的其他想法。(五)征文法教师引导孩子阅读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故事,阅读父母亲教育子女方面成功的事例,带领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 、 背起父亲上学等影视,让好的文学作品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观后可组织讨论并写出读书心得。( 六)作业法

16、有些学校在周末节假日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作业、亲情作业。在元旦前布置“我做一张节日卡送老师” , “三八妇女节”前布置“做一天家庭主妇,让妈妈休息一天” , “五一劳动节”前布置“节假期间洗碗我承包” 、 “整理房间我承包” , “中秋节”前布置“我和妈妈一起做月饼” , “重阳节”前布置“我为爷爷洗脚” 、 “我为奶奶梳头” , “春节”前布置“谢绝压岁钱”等多方面的感情亲情作业,还可与家长联手吧感恩意识日常化、生活化。(七)渗透法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堂上的渗透大家都知道其功能,我们在思想上得时时绷紧那根铉,得经常提醒大家注重。同时,在校规校纪、入队入团、评先评优中,都可制定有关感恩内容的要求。(八)主题演讲会利用班会队会活动举行“感恩的心”演讲会。演讲主题可以是母爱的主题,可以是师爱的主题。透过演讲呼唤儿童的感恩心理,让孩子受到更深刻的教育,让感恩意识的种子扎根孩子的心田。( 九)文艺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