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0277870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12年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二、实习时间本课程讲授及考试结束后第十五周(12月7日-12月11日)进行野外集中实习,时间一周。三、本次实习任务1认识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学会区别三大类岩石;2认识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依据;3认识实习区的地

2、质构造,学会判识方法;4.认识实习区的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5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书。四、实习基本要求1.实习期间严格听从实习队长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几天野外实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需上交)。第 2 页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五、人员组成交通工程系07级交通工程专业88人.六、实习地区简介本次实习地点为*省地区。*市*中西部,位于*、*、*之间(见图-1) 。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长3

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6乡6镇1个工业园区。*市的地形为东高西低,向东开口的盆地。该市区位于盆地中北部,海拔约380米,盆地北侧为*山脉。至东向西由*、*、*、*等山岭组成。*海拔1584米,*海拔1512米。群峰秃立,山势险峻,相对高差大于1000米,属高中山地形;盆地南侧为箕山、伏牛山。箕山海拔1064米,蜿蜒起伏于颍河之南,属中山地形。伏牛山海拔627米,呈东西横亘于箕山之北,属低山地形;盆地内部为丘陵和平原。*为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箕山为颍河与汝河的分水岭。本区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最高40,最低-8,年降水量为614-765毫米。年蒸发量平均为1

4、259毫米。十一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第二章 实习地区地层概况 这个地区发育的比较齐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由老至新分诉(一)太古界*群出露于*市及其以北等地,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岩层,自上而下分为三组岩层。石碑河组:主要为灰绿、灰黄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厚度大约256米岩石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其中变闪长岩年龄值为29.8630.6亿年。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的沉积岩。第 3 页2、郭家窑组:主要为黄褐、暗绿色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等,上部夹杂少量的云英片麻岩。厚度857米,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积岩

5、。3、老杨沟组:底部为不稳定的长石石英岩,下部为云英片岩等,岩石厚度630米,本组岩石以片麻岩为主,未见混合岩化现象,具斜层理及各种片岩构成的韵律层,含大量云母等粘土质矿物。原岩为浅海碎屑岩。(二)元古界下元古界*群:分布于玉寨山、*、*一带,自上而下分为罗汉洞组、*、届坡山组、花峪组。(1) 罗汉洞组:与下伏太古界*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下段为灰白色巨厚含粗粒石英岩、含长石石英岩等,厚155米。中段为白色厚巨厚层中细粒石石英岩,呈不对称波痕发育,厚391米。(2)*组:含一、二、三段。一段为灰白、浅黄色娟云石英岩片岩、石英岩与千枚岩交互层。上部有白云质大理岩薄层或透境体。二段为青灰、灰白色千枚

6、岩,顶部有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厚304米。三段为紫杂色绿泥娟云片岩、娟英片岩夹赤铁石英岩。底部为一层厚层中粗粒石英岩,上部是一层厚810米的假象赤铁矿层封式铁矿。本段厚310米。(3)届坡山组:下部为灰白的厚状粗粒石英岩夹致密石英岩,底部岩层发育呈波痕或泥裂状。中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条带状石英岩。上部为中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紫红色赤铁石英岩及千枚状绢英片岩。厚395米。第 4 页(4)花峪组:底部为紫红色铁质千枚岩和角砾状千枚岩,靠上有一层含磷千枚岩。下部为灰黄色厚层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偶夹千枚岩。中部为灰质、灰白色千枚岩。底有一层含磷千枚岩。上部为灰白色中层状石英岩。厚194米。2、中元古界五

7、佛山群不整合覆于*群或*群上,自下而上由何家寨组、骆驼驼畔组、葡萄峪组、*组组成,本区缺少底部兵马沟组。何家寨组为中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与黄绿、紫红色页岩夹细砂岩及粉砂岩。中上部为叠层石灰岩。骆驼畔组为紫红、灰黄色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底部为粗粒或细砾岩。葡萄峪组为灰黄、黄绿、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泥质灰岩。*组为紫红色底砾岩和灰紫色含砾石英岩、肉红色石英砂岩夹层间砾岩痕、泥裂和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变化较大。向东南均变薄。本群总厚度大于1000米。3、上元古界震旦系罗圈组主要分布在林区临汝罗圈、偃师上徐马等地,实习区南部送表马窑一带有零星出露。与下伏五指山群石英砂岩成不整合接触,厚30-60米,下部为灰黄色胶结冰碛砾石。砾石分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岩、石英斑岩、花岗岩及各种变质岩。上部为含冰碛砾石的紫红色泥砂质页岩。12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