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02747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检测专项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27281目录一、工程概况 .31.1、工程简介 .31.2、地质情况 .3二、编制依据 .5三、监测准备 .53.1、技术准备 .53.2、现场准备 .53.3、主要进场仪器与设备 .53.4、主要进场人员 .63.5、监测周期 .6四、沉降观测与稳定监测方法 .74.1、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类型 .74.2、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7五、沉降与稳定观测精度、频率与周期 .10六、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与预测 .10七、监测成果资料 .12八、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148.1、监测管理体系 .148.2、监测保证措施 .14九、施测安全及仪器使用与管理 .169.1 施测安全: .16

2、9.2 仪器使用与管理: .16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填方穿越水田地段较多,为高液限非适用性材料软基;亦有经过水塘地段,为淤泥软基。软土地基主要位于沟谷内或水塘,上部为水田,积水,表层多为耕植土,分布非适用性材料、淤泥。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黏土呈现软塑饱和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能填筑路基。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实际问题多的部位和土质调查点附近应设置沉降与稳定观测点。根据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沉降路基共有 3 处,分别如下表所示:1.2、地质情况本项目主要地貌类型为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连绵起

3、伏,山体高大,丘顶标高在 100300m 之间,最高约 450m。因受构造、侵蚀等作用,地势崎岖,自然坡度一般为 1570,表层出露的基岩一般呈全中风化;沟谷狭窄深切,多呈“V”字型,且河流多形成鸡爪型冲沟,沟底基岩裸露,悬崖陡坎多见,外营力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一般堆积有较厚的冲洪积土,常为水田或旱地。山坡表层多分布残积土,多为灌木、乔木,或种植桉树、松树等经济林,植被茂密,通行条件差。中 心根 位 置 根 根 位 置1 MK30+560 MK30+720160 3 23.9MK30+620、 MK30+6702 MK30+720 MK30+820100 3.1 20.3 MK30+770 1

4、 左 坡 脚 1 1 2643 LK0+070 LK0+150 80 3.4 17.3 LK0+120 1 左 坡 脚 1 右 坡 脚 1 1 1 337 1 112稳 定 与 沉 降 观 测 工 程 数 量 表左 侧 中 心 右 侧 观 测次 数分 层 沉 降 标序 号 起 讫 桩 号 长 度 最 大软 基厚 度 最 大填 高 监 测 点 中 心 桩 号 左 侧 中 心 右 侧地 表 位 移 观 测 桩左 侧 右 侧沉 降 板观 测次 数(1) 、第四系(Q)洪积层(Qal+Pl)以褐、黄褐、灰褐、灰黑色软可塑状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含砂粘土、砂卵砾石等为主,多分布于丘陵间冲沟冲槽、河流冲积阶地等部位,厚约 2 15m,厚度变化比较大。残坡积层(Qel+dl)多为黄褐、红褐黄红色可硬塑状粘土、 粉质粘土、含砾粘土、含砂粘土,主要分布于丘陵表层,厚 310m不等。全线均有分布。(2) 、寒武系(sh)主要出露中 上组,岩性为浅灰、灰绿、灰褐色厚、巨厚层状夹中厚层状强 中风化细砂岩夹石英砂岩、页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或侵入接触关系。分布在 K24+850K4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