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27212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6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六七单元(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理想大课堂“三维四环五度”导学案年级 6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彭亮华 个性设计及修改者课题 21、熟读精思 教学课时 2-1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目标 三维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1、借助注释和搜集治学的资料学会理解课文内容。2、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自主读书。 1、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

2、文的意思,了解“熟读精思” 的要求和意义。 教师教学准备: 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 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角色行为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及修改意见流程 四环目标导学一、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 1、回忆引入:从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引入,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让我们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题目熟读精思 2、初解题目:题目是我们

3、常常提到的一个、初解题目: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学生可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如:要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同时理解到“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词,学生可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自主探究1、 老师范读或教读。2、 小组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反馈: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如这些句子: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j)案”,“不可倒(do)一字”。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

4、顿放”,“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4、理解大意:直译者当充分肯定,达到意译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说只需要理解每句话和全文的大意即可。可这样处理: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整顿: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顿纪律、作风、组织等等。正身体,对书册: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分明读之: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5、齐读课文:理解了大意,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引导学生根据复习学习文言文的经验。(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2)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3)联系实际。2、自学克难:学生根据如上办法,理解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注意

5、读好停顿。3、练习朗读: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反馈: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如这些句子: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j)案” ,“不可倒(do)一字”。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顿放” ,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 5、齐读课文:理解了大意,再读课文,深化理解。合作深化1、 结合上节课的理解,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指名反馈:3、提出问题,那么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呢?(1)读

6、书前必须做好哪些准备工作?(2)“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3) “精思”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4、联系实际,畅谈感受:引导学生谈谈对最触动自己的语句的感受。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或他人的事例来谈,正面或反面的事例都行。5、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2、3 段1、结合上节课的理解,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2、指名反馈: 第一段:读书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习惯) ,第二段:“熟读”的要求和意义。 (熟读)第三段:“精思”的要求和意义。 (精思)3、提出问题,那么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呢?4、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5、反馈,交流: 6、联系实际,畅谈

7、感受:7、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 2、3 段总结评价一、读记治学名句1、名句回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治学的名句,引导学生回忆。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 读记名句:出示课后题中的三句话,二、结束语:一、读记名句:出示课后题中的三句话,学生理解、朗读、记忆。二、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治学语句。评价 五度注:主要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合作参与度、自主感悟生成度、教学资源整合度、课堂效果高效度”这五个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等进行评价。武胜县沿口镇小学理想大课堂“三维四环五度”导学案年级 6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8、彭亮华 个性设计及修改者课题 22、空城计 教学课时 2-1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目标 三维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再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合作探究。 1、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书读懂古文,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教师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三国

9、演义的精彩情节和主题曲。三国演义原著。角色行为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及修改意见流程 四环目标导学1、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电视剧的主题曲吗?2、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自主探究1、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2、 反馈、交流。(1) 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并强调要点。(2) 反馈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订正。皆:都 遂:就,于是 汝:你 骇然:又惊又怕的样子。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1) 自学生字词,在不理解

10、的词语旁做记号。(2) 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2、学生自读。3、 反馈、交流。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并强调要点。反馈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订正。皆:都 遂:就,于是 汝:你 骇然:又惊又怕的样子。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合作深化1、 出示要求,小组内学习。2、 反馈、交流。(1)课文中的主人公有两个,孔明和司马懿。(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诸葛亮释计。3、用小标题来概括各层的内容兵临城下 临危施计 司马中计 孔明释计4、通过情节分析人物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

11、章是如何具体表1、出示要求,小组内学习。组内解说故事大意。课文的主人公有几个,他们是谁?找出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2、小组合作学习。反馈、交流。(1)课文中的主人公有两个,孔明和司马懿。(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兵临城下。 “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3)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诸葛亮释计。3、用小标题来概括各层的内容。4、通过情节分析人物(1)开端司马懿兵临现诸葛亮的智慧的。(1)开端 (“军情紧急”及“侧面”写足智多谋。)(2)发展(“处变不惊”及“正面”。(3)高潮(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 退表现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神机

12、妙算,是从侧面表现的。)(4)结局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起衬托作用。3、诸葛亮的两次笑:4、文中采用最多的写作方法是衬托的写作方法。西城:(2)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 (3)高潮司马懿中计:(4)结局诸葛亮释计5、诸葛亮的两次笑:(1)笑容可掬:这是大军压境时的笑,故作镇定,为的是迷惑对方,让对方上当。(2)抚掌而笑:这是魏军退兵的笑,如释重负。总结评价小组讨论1、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2、学生拓展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评价 五

13、度 注:主要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合作参与度、自主感悟生成度、教学资源整合度、课堂效果高效度”这五个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等进行评价。武胜县沿口镇小学理想大课堂“三维四环五度”导学案年级 6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彭亮华 个性设计及修改者课题 23、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学课时 2-1A、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B、过程与方法(核心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延伸性目标)目标 三维1、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把故事讲给别人听。2、拓展学习,和同学交流神话故事。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遵循略读课文教学的原则,放手自读,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适当地展开想象,入情人

14、境。 1、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梗概。教学难点: 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师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 有关古希腊神话故事。角色行为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及修改意见目标导学1、 讲解有关火的起源,及我国神话中火的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2、 在古希腊 ,也有一个关于火的神话故事,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偷来的火种 。3、 读题目,质疑 读题目,质疑:(1) 谁去偷?为什么偷?(2) 怎么偷?结果怎样? 自主探究1、 用自己的语言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说。2、 把课文中的人物

15、名找出来,读顺口。普罗米修斯 宙斯 阿波罗 赫拉克勒斯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2、思考刚才的问题,自己找出答案,用自己的语言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说。3、把课文中的人物名找出来,读顺口。普罗米修斯 宙斯 阿波罗 赫拉克勒斯流程 四环合作深化一、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1、 这篇神话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神?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一、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二、反馈、交流:1、这篇神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普罗米修斯。他是一个正义、善良、勇于献身、2、 其他的神各有什么特点?写他们对于表现主人公有什么作用?二、反馈、交流:1、 这篇神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普罗米修斯。他是一个正义、善良、勇于献身、无私无谓、不屈不挠的英雄。2、 其他的神的特点:宙斯 自私狠毒火神 善良,不敢与恶势力斗争赫拉克勒斯 正义勇敢他们都起衬托作用。无私无谓、不屈不挠的英雄。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都正面表现这些优点;如:看见人类生活困苦,瞒着宙斯偷火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火神劝诫他,他坚持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