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7190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摘要:奖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奖励是幼儿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教师在管理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策略。但教师在运用奖励行为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如奖励目标一维化、对象分布不平衡、内容缺乏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有效奖励行为的运用策略:注意多维度的奖励目标指向;控制奖励对象的分布平衡;注重灵活运用奖励方式,要适时、适度、适宜,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奖励行为。 关键词:幼儿教师;奖励行为;问题;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奖励 现代汉语词典中,奖励的解释为“为了表扬,

2、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 ;辞源中将奖励定义为“对当事人表现出的优良思想和行为,给予荣誉或物质上的鼓励或言语方面的好评与赞同。 ” 2.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 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是一种或物质或精神的鼓舞,是教师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行为给予的肯定和表扬,并使之引起更为积极的回应,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使幼儿继续保持一种积极的行为或品质。 二、幼儿教师奖励行为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科学的奖励行为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但如果不恰当地运用奖励,则会产生相应的负面效应。笔者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幼儿园实习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几位教师的奖励行为,发现了一些

3、共性问题,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策略以供参考。1.奖励的目标有所偏重 奖励的目标有所偏重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幼儿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问题是,幼儿教师更多关注幼儿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情况,而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内容重视不够;而另一方面,教师往往更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教师经常会因为幼儿在某个教育活动中行为表现很出众而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而缺乏对幼儿纵向发展的评价和鼓励。而且对于奖励最终归属谁,完全由幼儿教师一人决定,极容易导致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偏爱对幼儿进行不平衡的鼓励,其根本原因在于?励缺乏明确的奖励标准。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

4、儿施加奖励行为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供参考,往往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奖励,这就容易产生对奖励目标的偏重行为。 2.奖励对象分布不平衡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体活动,因此也相应地形成了对这三种活动形式的奖励方式。在幼儿园中,偏向于个体和集体的奖励相对要多一些。小组活动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幼儿沟通合作能力的形式,但教师对小组奖励却关注较少。除此之外,奖励典型的幼儿也是奖励对象分布不平衡的一个明显现象。幼儿园受到奖励的幼儿大多属于班级里的典型,因此不属于典型的那一部分幼儿往往受到教师的忽视,这一现象导致奖励对象分布不平衡。 3.奖励方

5、式形式化 被幼儿园教师广泛使用的奖励方式包括口语奖励、动作奖励、代币奖励等。这三种方式的奖励在不同情况下都具有有效的作用,但幼儿教师一味地运用司空见惯的奖励方式必然会使奖励丧失原有的吸引力。 “表现真好” “嘿嘿,你真棒” “小粘贴”是许多教师采用的奖励方式,奖励变成了活动课的“润色物” ,似乎活动课上没有这种奖励的评价语言或行为就是不完整的活动。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活动,教师这种形式化的、泛泛的、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奖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过量的奖励和过于形式化的奖励,都会使奖励的效果“贬值” 。奖励,并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实施是否能取得成效。因此,奖励行为不应该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方式。 三

6、、幼儿教师奖励行为推进策略 1.注意多维度的奖励目标指向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指向多个维度,切不可单一地指向认知的发展,幼儿的品德、语言、行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教师对幼儿奖励的目标和内容。虽然目前没有一套完善的幼儿教师奖励体系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运用奖励行为,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有意关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时给予鼓励,促使幼儿的良好行为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自身的奖励行为,提高对奖励行为的认识,理性、全面地对幼儿行为进行奖励。 2.控制奖励对象的分布平衡 在奖励对象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全面关注

7、幼儿、关注全体幼儿。无论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还是个体活动,奖励都要有的放矢。每一名幼儿都会有他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利用奖励行为给予强化,不能只关注典型而忽视大多数,要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3.注重适时、适度、适宜,灵活运用奖励方式 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奖励方式。针对小、中、大班幼儿奖励方式的侧重就要有所不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少,如果给予他们不能理解、不熟悉的精神奖励,就很可能达不到奖励的目的。因此对小班应当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为辅;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则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其次,奖励方式要因人而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8、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奖励方式。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教师的微笑、拥抱等动作奖励,那么给予他们喜欢的奖励方式就更容易激发积极行为的再发生。 再次,奖励行为要适时、适度。所谓适时,指的就是奖励行为的及时性。当幼儿出现了小进步或闪光点时,教师应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及时给予奖励,这样能够促使幼儿形成动力,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发展积极行为。所谓“度” ,就是说奖励并非越多越好。过度的奖励会使幼儿形成依赖,会产生幼儿行为目的的偏移,严重时甚至会阻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奖励行为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适度。 尤为重要的是,奖励形式要多样化。在

9、实施奖励行为时,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灵活运用口语奖励、动作奖励、代币奖励,还要注意单独奖励与公开奖励的不同作用、效能。在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只有注重适时、适度、适宜,灵活运用奖励方式,才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反思、总结,不断完善奖励行为的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把握奖励行为的运用艺术,更好地发挥奖励行为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伍友艳.幼儿园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3郭胜.小学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