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270267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主创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河北大学我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由教育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与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和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总体部署、精心组织、整合资源、促进交叉、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的原则,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和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我省科技创新、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一、 “十五”期间学校整体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 ”期间,我校全面 贯彻落实河北大学面向 21 世纪建设与发展规划,突出

2、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努力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经过五年来的建设,我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整体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一)成功实现省部共建,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协调发展2005 年 11 月,河北省和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河北大学,成为河北大学发展史乃至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经省政府批准,原河北省职工医学院整体并入河北大学,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我校现有 25 个二级学院(含医学部),3 个公共教学部,1 个教学中心,33 个研究所(室),1 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3、研究基地”宋史研究中心,7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 个省级重点学科,2 个省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 所三级甲等综合性附属医院。各类学生64000 人,办学规模、结构、层次和效益实现了协调发展。(二)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十五” 期间 ,我校主 动应对办学规模迅速 扩大对教学质量提出的严峻挑战,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学分制管理平台, “厚基础 、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2001 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全国 44 所参评院校中获得“优秀”,并位居 8 所“优秀 ”院校第

4、一。教学改革 获得社会肯定,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均位于全省高校的领先地位。(三)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我校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努力实现学科建设升层次、上水平。 “十五 ”以来,新增本科专业 53 个、硕士点 95 个,新增动物学、世界经济、中国哲学等 7 个博士点。目前我校本科专业达到 85 个,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 127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 3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涵盖全部十一大学科门类;设有 12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授予哲学、经济学

5、、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 8 大学科门类的博士学位;建有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1 个项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 5 个一级学科和 34 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结构日趋合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四) 加快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校把办学条件的改善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新增建筑面积 60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用房面积近 4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60%。占地 1545 亩、建筑面积达 40 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校区为我校加快发展、实现教育事业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校本部新建设教学科研用房 73400 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学主楼、逸夫研究生楼、多功能馆和机械学院楼等工程。建设了省内高校中惟一的建筑面积达8500 平方米的博物馆,图书馆馆藏量在河北省各类图书馆中居首位,位居全国高校 24 位。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共课及专业实验室,新增大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按计划完成了校园网的阶段性建设,并开通了基于校园网的办公系统。这些举措为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原始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围绕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制 定 实 施 一

7、 系 列 相 关 政 策 ,优化科研环境,整合科技资源,完善评价体系,学 校 的 原 始 创 新 能 力 得 到 很 大提 高 ,产生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 创性成果。“十五” 期间 ,我校共承担各 级各类政府科研 课题 1300 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80 多项,科技投入 2 亿多元。获得各级政府奖励 260 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4 项,省部级奖励 97 项。发表学术论文 6000 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 572 篇(SCIE 收录 323 篇、EI 收 录 147 篇、ISTP 收录 102 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总数在我省高校保持领先。以印象初院士、宋大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创

8、新团队,在昆虫系统学、蛛形动物系统学、原生动物系统学和甲壳动物系统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学术地位。近年来,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1 项,面上项目 8 项,科技部资源平台建设项目2 项,出版学术专著 30 部,发表论文 427 篇,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科技自然资源库累计收藏各类蜘蛛和昆虫标本 35 万余件,其中收藏模式标本近 700 种,总价值 1 亿多元。承担国家“863”计划“ 抗蚜虫转基因小麦” 课题。通过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入基因,实现小麦抗蚜虫转基因表达,表明我校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步入了国内的先进行列。研究成果在我国北方地区实现了大田小麦植株表达,对进一步

9、提高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产量有重要意义。我校物理学院在纳秒尺度研究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过程发现了具有时间反演特性的多套网格嵌套结构,揭示了几种新的时空对称性,突破了其它系统只能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斑图动力学研究的限制,研究成果发表在 APL、PSST 等权威刊物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极大的关注并多次被引用。国内外著名专家如国际等离子体权威科格查兹教授、协同学创始人哈肯、我国等离子体科学首席科学家吴承康院士等对该项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创新基地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科研支撑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重点实验室是我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近年来,我校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和校内重

10、点实验室,优化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学科结构,集中力量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研究基础雄厚、攻关能力强的创新团队和研究基地。五年来我校新建成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省招标实验室“药物质量研究实验室” 获得 100 万元建 设经费资助,是我省近年来重点建设的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把重点实验室建成基础研究的重要创新基地。在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学科作为领军学科,同时将若干相近和相关的学科作为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推进“学科群” 协调发展,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学科交叉的条件。经过几年建设,各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均形成了优秀的科研创新梯队,装备了较先

11、进的仪器设备,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省队和国家队”。据不完全 统计 ,近五年来我校各省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攻关” 、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达 300 余项,研究经费近 1000 万元,发表 SCI 收录论文 400余篇,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对提升我校的综合实力、扩大国内外学术影响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把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依靠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目前,学校重点实验室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近 200 人,经过在重点实验室工作的多方面的锻炼,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

12、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一批优秀的年轻骨干也大量涌现出来。重点实验室不仅为我省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也形成了高水平的科研梯队,已经成为我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把重点实验室建成应用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基地。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由于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连接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桥梁。我校与华北制药集团、河北宝硕集团、河北威远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等几家制药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已在国内外建立了联系广泛的科研合作网。在微生物生产菌种的遗传改造、新化合物的筛选、新药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产、学、研” 相结合的科研之路,提高了我省药物研究和开发在国内外的

13、竞争力,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源头,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四、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培养造就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是科研团队。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组成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群体,要想实现科技创新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 “十五” 期 间,我校大力 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分别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小组。一方面,实施自我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双 轮驱动” 战 略,先后把 100 多名教 师送往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接受培训,培养了 200 多名博士,引进高层次人才 80 多人,专项投入达到 1600 余万元;另一方面加强环境建设,培育良

14、好的“ 学术 生态环境 ”,如:着力提高了学 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津贴收入,改善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提高科研人员住房标准,为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创造了有力条件。通过完善科研人员综合评价体系,改革和规范学术带头人选拔、评聘、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具有高素质、高素养和科技创新潜能的科研骨干脱颖而出,解决了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拔尖人才少等问题。造就、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富有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带头人。目前,我校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817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人,“软引进”院士 7 人,中科院“百人 计划”1

15、人,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 1 人,省管优秀专家 8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8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3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 4 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 人,全国模范教师 2 人;正高职教师 312 人,副高职教师 69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9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564 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近 400 人。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正在成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五、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服务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十五” 期间 ,我校大力推 动高校与科研机构及企 业的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科技创新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的学、研、产完整体

16、系,共签订横向合同 269 项,合同金额 5473 万元,创利税近 6 亿元。我国是农业大国,温室大棚种植业已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当今制约温室大棚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阳光照射不足。针对作物生长发育对光谱的选择性,我校研制用于植物光照明的专用光源,针对作物光合作用及光周期调节对光谱的选择吸收、改变光源发射光谱中各光谱波段所占比例的特性。温室大棚使用该产品后可使蔬菜产量提高约 20%,对植物组织培养周期、苗壮率提高 30%以上。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 栏目、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该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国家五部委推荐的重点新产品证书,2004 年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已推广到全国 20 多个省市、地区,新增产值 6544 万元、利税2922.3 万元,设施农业专用光源的推广使用为我省和全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良港,仅秦皇岛第二港务公司年煤炭输出量就达 3000 万吨以上,但煤碳装卸也带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