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6670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当前报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场景价值被取代,即使在 PC 互联网时代,便携移动的场景价值仍然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纸的移动便携的场景价值不再,报纸也就失去了媒介竞争力。面对此种困境,本文探讨报纸如何重拾优势,为自身寻找到合适的场景的思路与途径。 一、两个场景的区别 梅罗维茨对媒介特征与日常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不同地域场景中的人,由于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电子媒介,比如电视创造了共同的信息环境,影响社会群体的认知。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他们的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则认为:用户场景是移

2、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他们将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五个要素看成是场景时代的“五大技术力量” ,并进一步地认为,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匹配起来。 这两者提出的都是场景,但两者的内涵有所不同,梅罗维茨提出的场景更多是指行为情景或心理氛围,着重的正如书名所言,是媒介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而本文所应该探讨的场景应该是媒介如何配适场景,发挥场景的对于媒介的最大价值;后者的场景更偏向于空间环境,着重于社会行为对于媒介的影响。因此,本文中借用的是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的场景的含义,即“社会行为对于媒介的影响” 。

3、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报纸的最大冲击:场景 手机正在成为网民上网的首选,也是最近几年网民增长的主要空间。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共有手机网民 6.95亿人。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这对报纸造成巨大冲击。 在本文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在于场景价值,不同的场景适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报纸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移动媒体,便携移动是报纸作为媒介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广播也具移动性。广播与报纸一样,适应的都是不同的接收场景,满足不同场景的信息接收需求。在前移动互联时代,除了书籍,很少有其他的媒介能提供这样的场景服务。这也是那些年,在电视以及 PC 互联网的冲击下,报纸仍然保持强势发展的主

4、要原因,电视的价值在于固定场景,PC 互联网也是如此。 但是,移动互联网所拥有的核心优势是可移动性,也就是场景优势。移动互联网更先进的场景功能取代了报纸的场景功能。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进行匹配。移动互联网对于报纸的最大冲击在于对传统媒体场景价值的消解,一些场景的价值被移动互联网所替代,比如地铁通勤、公交移动、等候排队等,而这些场景本来都应该是报纸的“势力范围” 。2014 年 10 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移动媒体的用户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现在的媒介接收包括新闻阅读、娱乐、社交,过去“卫生间”和“床上”这样的空间只属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

5、成为移动传播的主要场景,被移动终端所占据。这就是为什么在 PC 互联网时代,报纸还不会感受到压力,而到了移动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的这几年,报纸会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报纸的场景价值都被移动互联网消解。 移动互联网现在唯一不能涉及的场景是伴随接收信息,比如驾驶员开车时的伴随收听,只有广播才能够满足,这是在移动互联一统天下的时代,广播仍然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原因。 三、广播是如何重塑优势的 考察广播的转型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广播重塑媒介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独特场景价值的坚守。广播媒介只有声音,人们只需要用耳朵听,还可以同时从事其他的活动,广播的伴随性特征是广播的媒介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的

6、媒介形态则都需要感官的专注,看报纸、读杂志、看电视、上网、翻手机,都是如此。伴随性是广播不同于其他媒介形态的独特优势。 曾经,广播是人们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渠道;但是,在电视冲击下,广播听众锐减,影响力下滑,发展面临着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放弃了一些无法与电视抗衡的节目形式,如舞厅音乐、肥皂剧、情景喜?龋?而是在音乐、新闻节目、服务信息方面下功夫;强调特色化与专业化,突出伴随优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重塑媒介优势。 一是由综合频率分化为专业频率。音乐广播兴起,调频广播由于较好的接收音质而逐渐被各电台采用。上世纪90 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消遣需求也在增加。为适应这种需求,199

7、3 年 1 月,北京电台开通了音乐频率,使用的就是调频广播,具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即使在收音机上,也如现场录音机一样没有多少杂音和干扰,这极大地吸引了听众的收听。音乐广播开始在各个广播电台流行,以此作为起点,广播的发展越趋专业化、细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广播。如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教育频率、生活服务频率广播首先以专业化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是寻找到广播的独特场景价值。通过频道专业化,从广播中分化出来的交通广播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而兴起。交通广播过去主要定位于出租车司机,后来随着汽车的增多,导致各大城市堵车现象加重,普通市民开车行走在路上也对路况播报信息产生了极大的

8、需求。广播电台立足于这种需求,将交通广播做深、做细、做广,成为广播中的重要分支。北京交通广播招募了 2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及时播报路况信息,还把直播间直接开到北京交管局的指挥中心,为听众提供及时、有效、权威的交通路况播报。从 2000 年起,北京交通频率的广告收入就超过了音乐频率,成为北京广播电台的营收支柱。 四、寻找报纸未来的场景 未来的终端将呈多元化的趋势,多元的媒介终端满足各种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对于报纸而言,所力争的应该是在这种多元场景中占得一元。而实际上,现在留给报纸的场景已经不多,排队等待间隙、卫生间、床上、客厅都成为移动互联的场景,大部分碎片场景也都被移动互联占用。报纸所能做

9、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 比如疾驶的高铁列车由于速度太快,移动网络信号极差,为打发闲暇时间,除了预存的电影外,看书看报成为第一选择;飞机在高空飞行,信号全无,不允许打开手机、电脑等具有信号发射功能的设备,报刊、书籍成为必须。而现在,高铁由于铁道部准入的原因,目前只有人民铁道报社旗下的几本杂志偶尔能够看到,很少有其他报纸的身影。民航方面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以及航班出发地或目的地的都市报,是飞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报纸。但报纸的这种机会和空间随着 WIFI 信号逐渐在航班和高铁上普及也变得愈发缩小。 (二)家庭客厅

10、阅报场景 类似这种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数量有限,不足以支撑未来报纸作为大众媒介;更有效的做法是利用报纸优势营造适合自身的场景。 朝日新闻2000 年曾进行过一次媒介接触的调查,其中有一个调查选项:10 年后,你觉得你会使用什么媒介获取新闻?回答中选择未来读报纸的只有 16%。但 13 年之后,2013 年,读卖新闻社也进行了一次有关报纸的媒介接触调查:约有 86%的日本民众对报纸的报道更信赖,他们都认为报纸在今后必不可少;有近九成的日本民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读报习惯。原因在于纸质阅读对于眼睛的消耗要远远小于电子阅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局长刘绍权认为:对于不同的阅读群体,纸媒仍将长

11、期存在,比如,从保护视力角度,从婴幼儿到高中生的这个阶段的群体最适宜的阅读介质是纸质,这种需求仍将长期存在;而且社会、政府、家长、老师等都在努力保证孩子的纸质阅读。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报纸可以通过对孩子需求的满足来营造报纸的独特场景。 “小记者”在报纸中运作由来已久, “小记者”是报纸提高影响力、培养年轻读者的重要手段,一般在中小学生中招募,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及采访报道活动,也为报纸提供稿件。现在,全国大部分的报纸都有“小记者” ,报纸中也都有专门的“小记者”版面。 都市快报在 2017 年 2 月 18 日用单独一叠 16 个版的体量,推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平台“爱写作的

12、狮子” ,刊登中小学生作文。家长可以单独抽出这一叠给孩子学习借鉴,上面没有家长认为不适合给孩子看的一些社会新闻。 “爱写作的狮子”迅速打开局面,积累了人气和口碑。寒假作文大赛的投票活动,短短几天时间,读者累计投票 162 万,访问量近 700 万次。 “爱写作的狮子”公众号,上线一个多月已有近十万粉丝。 小记者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能给报纸带来多少营收,而是通过小记者的采访写稿到发表,能够在小记者家庭及亲朋中营造一种“读报场景” 。报纸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小记者”活动,在报纸上刊登“小记者”的“新闻报道”等方式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参与;伴随孩子的媒介接受,家长也开始阅读报纸、关注报纸,并积极参加报纸

13、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认知与认同,以及家庭客厅一起阅读报纸的场景。 (三)营造社交情感展示场景 永康日报是个县市报,开办了“家园”专版,展示一个个家庭的家庭梦想、家庭故事、家族历史、成功失败,等等。每期专版中的“家”字由家庭成员自己写,或由亲朋、老师书写,亲朋在祝贺区按广告收费发出祝贺。报纸成功营造出一种市民社交展示及收藏的场景。 都市快报连续十年在清明节前后十天推出“快报为你寄思念”专版,刊登读者缅怀先人、追思亲友的小文章,既是告慰逝者,也给更多的人以启迪和感悟。十年来,每到 3 月下旬,就有很多读者提醒都市快报要开专版了,追思文章也随之而来,2017 年是从几百篇文章中挑选了 64

14、 篇刊登出来。追思文章最打动人的是真诚,作者写作时不会掺杂别的念头,文章中的细节和故事,文章背后的深情,常常让人读着读着,热泪盈眶。十年坚持, “快报为你寄思念”已成为品牌栏目,也成为杭州市民对都市快报认知里不可缺的一部分。今年专版结束后,就有读者发来感慨,除了快报这个栏目,他还想不出,在这个城市里,哪里还有这样一块小小的园地,可以承载普通人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可以和大家一起,在情真意切的文字里,体味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传统。这是一块虚拟的布告栏,而对整个都市快报来说,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希望充分运用各种传统和新兴的媒体手段,把快报打造成一个虚拟的城市客厅,让更多的读者和用户随时来坐坐,在热闹温暖的

15、氛围里,交流和分享,获取和展示,倾诉和倾听 (四)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形成的“虚拟社群”构成独特的社群场景 萧山日报的小记者团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包括萧报乐学网和“萧报小记者” “PAT 家长会”等微信公众号,将“小记者”活动的各种信息,包括活动预告、报名流程、刊播时间等都放在新媒体矩阵中传播。刚开始,新媒体矩阵仅仅是为了便利工作,没有想到传播效应越来越大,一些家长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等转发,极大地扩大了“小记者”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引来了更多的关注。而且,通过新媒体矩阵传播的信息可以直接到达商品客户,这吸引了众多广告商的参与,甚至直接成为销售产品的渠道。 都市快报的“快拍快拍”虚拟社群营造

16、一种交流的氛围。2016 年初, “快拍快拍”客户端新版上线,目前有近 3 万注册用户,用户数虽不算多,但活跃度非常高,目前平均每天用户上传照片有 3000-5000 张。 “快拍快拍”在杭州市民和国内摄影爱好者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成为他们踊跃上传图片、热情参与活动的一个交流园地。依托这块交流园地,都市快报摄影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既有人气,也有收入。依托“快拍快拍” ,摄影部还在尝试开办摄影培训班,目前开出的有面向入门需求的“菜鸟班” ,面向提高需求的“大师班” ,分层收费教学。他们还和杭州知名的绿城物业公司合作,把培训班开进绿城物业下属的小区会所里,教喜爱摄影的小区业主怎样拍好自己家人、怎?优暮蒙肀叻缇埃?这一块也很有发展潜力。新时期,除了寻找报纸的独特场景之外,报纸还应该寻找核心用户,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用户流失的背景下。党委政府是报纸最重要的用户之一,各级党委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