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6647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新老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与探讨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需要更多的休闲和公共空间。与此同时,城市居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显露出各种问题。通过对新老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调查研究与比较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居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研究与探讨。 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的意义 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居住者对公共服务配套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各类居住区公共设施之间不论是运作方式还是分布特征都显示了很大的差异。 研究主要围绕着在现阶段如何有效的对城市居住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的引导而进行,主要研究内容为现阶段居住区公共配套的差异性。也涉及到对居住区公共设施配

2、套发展趋势的研究。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分析人们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段的居住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并总结居住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各类问题。 以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居住区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对新旧居住区的调查和研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各种相关因素,研究探讨改善和管理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措施,并提优化途径与建议。 对居住区实际案例进行诊断与分析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教师生活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教师生活区(以下简称建大南院)属于上个世纪较老的小区,位于西安二环以内,交通较便利。

3、主要居民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教职工为主。 (1)优势 建大南院位于雁塔南路与建设路的交汇处,南有二环南路、北有友谊东路,多条公交线路均过此处,还有地铁3 号线,交通十分便利。毗邻大雁塔景区,富有良好的生活和文化气息。周边的万达广场、赛格电脑城、百脑汇和东新科贸等都已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建大南院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职工的一个生活区,而且小区内部建有幼儿园、附小和附中,如此便利的教育设施将使小区内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2)存在的问题 随着居住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新的要求,扩建了新的高层住宅楼,但是基础的文化体育配套设施跟不上,就出现了滞后现象;休闲活动设施在住宅之间随意配置,导致

4、设施脏乱差,也没有管理和养护;伴随着老龄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服务设施突显短缺;人车交叉的问题日见突出,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和居民交通工具的快速更新,停车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乱停乱放、侵占绿地和活动场地的现象随处可见;整个居住区缺少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混乱,居民活动无序,外部空间的组织没有章法,相互之间缺少关联,景观绿化单一。 融侨馨苑 融侨馨苑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电子西街 2 号,项目总占地 432 亩,总建筑面积约 80 万平米,共有 51 栋楼,以板式小高层为主。容积率为 2.73,绿地率 40%,停车位3500 个,建筑密度 23%。 1.优势 融侨馨苑项目位于西安

5、市高新区电子西街 2 号,西接太自南路主干道,北临店城墙遗址绿化带。周边拥有众多的大中型医院,各种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且小区内部建有幼儿园。融侨馨苑周边的商业众多,都已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与此同时,小区内部也配置了相应的商业,为业主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便利了业主的生活。 2.存在的问题 部分景观区域荒废、文化体育设施闲置、内部商业街不景气;现行的国家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很难执行和落实;由于容积率被严格控制,开发商多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用地条件较差的地带,造成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不合理;商品房空置率高导致新建住区人口实际密度与规划密度产生较大背离,造成文化体育设施闲置内部商业街不景气。

6、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思考与建议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和数量能够满足当今以及未来居住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合理分级,着眼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由传统的“小区一组团一单元”三级模式向“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系统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注重居住区与城市间的关系,通过强调与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相联系的“社区”概念,更有利于营造亲切、完备的城市社区生活圈。 以人为本,适应人口多样化。人口结构的多样化是造成需求日益多层次的关键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就要体现以人

7、为本的原则。要根据居住者的主体特征、生活模式、生活喜好等进行规划。 加强政府支持,协调多方利益。在基层社区公共设施中,很多公共服务设施由于缺乏资金和政府的支持不能得到及时的建设。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市场引导,引进有能力的企业投资或是鼓励公益性民问组织进入基层,动员社会力量承建各类便民的城市居住服务。 结论与展望 居住区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居住区建设好也就是如何协调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居住区规划应该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的过程,它需要管理者,规划师以及城市居民共同参与。城市居住区如何完成从传统居住区向现代居住区的转型,如何有效的对其转型进行指导和调控,这些都是需要不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1.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分院; 2.陕西西咸新区域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