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读”不如重心放在习惯养成上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55783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陪读”不如重心放在习惯养成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长“陪读”不如重心放在习惯养成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陪读”不如重心放在习惯养成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陪读”不如重心放在习惯养成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陪读”不如重心放在习惯养成上一个月之前,广东江门市培英高中开启了晚自修“陪读”模式:家长可自愿在晚修期间,到孩子所在课室,参与教学管理,和大家一起上晚自修。此举在江门学校是首开先河。 (2017 年 1 月 2 日广州日报 ) 无论是自愿还是受邀, “陪读”家长的恪尽职守在客观上确实有利于协助班级管理,课堂秩序、学习效率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r,家长也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许多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不过,模式可以复制,成效却未必亦然。如果其他地区或学校就此盲目跟风效仿,当新奇感和新鲜劲消失殆尽, “陪读”模式还能走多远,有些不容乐观。一方面,不是所有的

2、学校和家长都具备“陪读”的条件。如果无视自身的客观实际而生搬硬套,结果多是东施效颦或虎头蛇尾。另一方面, “陪读”现象本身有利有弊,业内人士对之也是褒贬不一。比如: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会得到弱化,进而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无微不至的“陪读”无异于看管,更容易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适当的陪伴是孩子成长成才道路上必备的精神营养。但陪伴式教育并非“360 度无死角、24 小时无间断”的严防死守,而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体系,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不妨把重心放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在张弛有度、规范民主的学校氛围和家庭氛围中,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孩子树立自觉、自我、自律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