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5147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终极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导论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以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1、司外揣内2、注重整体研究3、援物比类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古人认识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和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阴阳两种属性。阴阳的属性特点? P141、普遍性 2、相关性3、相对性4、可分性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1、阴阳偏生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五行相生相克相生:相互资生,助长,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相互制约和克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2、金,金克木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具体治疗方法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法 培土生金法 益火补土法实则泻其子:肝旺泻心法第三章 藏象学说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脏,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2,心主神志系统连属2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3,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 运化水液2,脾气主升:升清 升举内脏3,脾主统血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肝藏血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藏精2,肾主水3,肾主纳气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3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 激发和促进2,温煦作用 产生热量 温暖3,防御作用 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

4、邪入侵4,固摄作用 血、津液等液态物质5,气化作用 通过其的运动产生各种生理功能效应气的分布与分类(一)元气1、生成 主要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气,又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2、分布 藏于肾,通过三焦,流布全身。3、功能特点:a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b 固摄人体各种体液。c 温煦人体脏腑组织。(二)宗气1、生成 由肺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气和由脾胃运化饮食物所得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2、分布 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脉。3、功能特点a 温煦营养肺和呼吸道,走息道以行呼吸。所以,凡呼吸、声音、言语的强弱,均与宗气有关。B 温煦营养心脉,贯心脉以行气血。主要体现在助心行血。(三)营气1、生成 由

5、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中最富有营养的精华部分即精气所化生。2、分布 循行于脉内,运行周身,环周不休。但偏于内脏。3、功能特点a 营养全身以内脏为主, b 化生血液(四)卫气1、生成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中性猛而活力强悍的慓悍部分即悍气所化生。2、分布 行于脉外,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肤,布散全身。但偏于肌表。3、功能特点a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b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c 开合汗孔,调节体温。血的功能1、 营养滋润全身2、 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在内,如胃液、肠液、关节腔液,以及涕、泪、唾等。津液,同气血一样

6、,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第四章 病因病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风:性质:a 浮越。风为阳邪,其性轻扬上浮、开泄外越,易袭阳位。b 多变。风性善行而数变。4c 善动。风性主动。d 多兼邪。风为百病之长。致病特点a 病症易发生在头面、肌表、阳经。b 病变部位不固定;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c 有明显的感觉或肢体的动摇症状。d 易兼挟他邪致病。寒:性质:a 寒凉。寒为阴邪,易伤阳气。b 凝滞。凝结停滞、主痛。C 收引。收缩牵引。致病特点a 全身或局部有明显寒象。b 气血凝滞,经脉不

7、通,不通则痛。c 肌肤收缩,毛窍闭塞,筋脉牵引拘急。暑: 性质:a 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 升散。上升发散,易耗气伤津。C 易夹湿。暑多挟湿。致病特点a 热盛症状。b 汗多伤津,气随津泄。多见口渴、气短乏力。c 除暑热症外,可同时见胸闷脘痞,肢倦,便溏不爽等症。湿: 性质:a 趋下。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b 湿性重浊。c 湿性粘滞。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若 4 点:1 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2 湿性重浊。3 湿性粘滞。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致病特点:a 气机升降失常,易损脾阳。b 肢体沉重,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c 症状粘滞,病程缠绵。c 病症多见于人体下部。燥

8、: 性质:a 干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B 涩带。燥易伤肺,清肃失司。致病特点a 干燥症。b 燥邪犯肺,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火: 性质:a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b 火易耗气伤津。c 火易生风动血。 d 易致疮疡。 e 易扰心神。f 多兼邪。 致病特点:a 症状多见于上部头面。b 高热多汗,口渴气短。5c 热极生风,迫血妄行。d 疮疡痈肿,红热肿痛。 e 心烦失眠,神晕谵语。f 风热暑热湿热等。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的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与六淫区别:外感)喜伤心 怒伤肝 悲伤肺 思伤脾 恐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忧)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3,

9、影响病情转归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的致病特点1、 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2、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3、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4、 易扰乱神明5、 多见滑腻舌苔瘀血瘀血: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第五章 四诊望诊:望神、望色等全身,望舌象等局部。神,广义是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是指人的神智、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包括望精神表情、意识思维、面色眼神、语言呼吸、动作体态

10、等,其中望神情、眼神最为重要。1,得神,又称“ 有神” ,提示正气充盛,肺脏功能为衰,或病情较轻,预后良好。2,少神, “神气不足 ”,提示正气已伤。3,失神,又称“ 无神” ,提示正气大伤,肺脏功能虚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4,假神,是指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 的假象,提示病情恶化,肺脏精气将绝,预后不良。5、神乱: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猝然昏倒。6常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病色,包括五色善恶与变化:1、青色:主寒、痛、淤血、惊风。青色属木,为气血

11、运行不畅所致。2、赤色:主热赤色属火,多为火热内盛,鼓动气血,充盈脉络所致。3、黄色:主湿、虚、黄疸黄色属土,多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肌肤失养而致。4、白色:主虚、寒、失血白色属金,乃阳气虚衰,血行无力,脉络空虚,气血不荣所致。5、黑色:主肾虚、水饮、淤血黑色属水,为阳虚阴盛,水饮内泛,气血凝滞,经脉肌肤失养而致。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应注意 1,光线充足 2,干湿适中望舌色: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舌淡白而胖嫩多为阳气虚弱;淡白而瘦薄多为气血两虚。2,红舌:主热证3,绛舌:主热盛,主淤4,青紫舌:青舌主阴寒,淤血;紫舌主气血壅滞,淤血。望舌苔:可以辨别病邪的性质、消长

12、与卫气的存亡。苔质1,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苔薄者多邪气在表,病轻邪浅;苔厚者多邪入脏腑,病较深重。2,润燥:反映津液的存亡。润苔,津液未伤;滑苔,脾虚湿盛;燥苔,津液耗伤。3,腐腻:反应中焦湿浊。苔色1,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2,黄苔:主里证,热证。3,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形舌苔布满全舌者为全苔(痰湿阻滞) ,分布于局部者为偏苔(肝胆病症) ,部分剥落者为剥苔(胃阴不足,小儿虫积) 。脉诊的临床意义大致为: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候肾。诊脉时用指力轻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用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用重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如

13、此脉分三部,每部有轻、中、重取三法,共称三部九候。正常脉象又称“ 平脉” 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7分钟 6090 次) ,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即从容、和缓、流利为主要特点,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强盛和营养状况的良好;有神以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为主要特点,反映病情轻浅或病虽重而预后良好;有根以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为特点,反映肾气犹存,生机不息。常见脉象: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主病:主表证,虚证。2,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主里证。3,迟脉脉象: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少于 60

14、 次) 。主病:主寒证。4,数脉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每分钟 90 次以上) 。主病:主热证。5,虚脉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主病: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两虚。6,实脉脉象: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主病:主实证。7,弦脉脉象:形直体长,如按琴弦。主病: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春令平脉亦见弦象。8,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可见于青壮年和妊娠妇女。9,洪脉脉象:脉形宽大,状如波涛,来盛去衰。主病:主气分热盛。属实证。14,结脉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病:主阴盛气结、寒痰淤血、气血虚衰。15,代脉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

15、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病: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16,促脉脉象:往来急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主病: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脏气衰败。第六章 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和综合,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8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症候。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表里辨证: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以发热恶寒(或恶风) 、舌苔薄白、脉浮为

16、主,常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面色四肢寒热口渴大便小便舌象 脉象寒证苍白清凉怕冷不渴或热饮不多稀溏清长舌淡苔白润迟热证红赤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干结短赤舌红苔黄干数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 又称阳盛格阴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如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其身寒而不喜加衣被,脉沉而有力,并且又可见口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热象。这些说明内热炽盛是真,外呈之寒象是假。2,真寒假热 又称阴盛格阳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顺接而致。临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似为热证;但见其身热而欲加衣被,面红而四肢寒冷,口渴而又喜热饮,印而不多,脉大但无力,并且又见小便清长、大便稀、舌淡、苔白等寒象。此是阴寒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