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51456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专题歧义与变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 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 我借他一本书。(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销。 人或物毁坏。看医生请医生看病。看望医生。这种具有多个意义的词语,通常只要进入特定的句法环境,就只具有单义性,所以,如

2、果不引起歧义,就不必放到歧义讨论中来。不过,如果引起了歧义,就必须作为歧义现象加以讨论: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灯泡毁坏了报账了) 昨天我去看医生去了。 (看望了医生找医生看了病)这种词汇上的多义是造成上述歧义的根本原因。(二)歧义研究的目的1.探究影响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的因素。2.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二歧义的种类(一)同音造成的歧义大概由于汉字的缘故,汉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的同音词比较多。同音现象往往造成听者理解上的歧义。如: 吃这种药可以 zh 癌。 (治致) 马上就要进行期 zhng 考试了。 (终中) 和人家说话不得无 l。 (礼理) 对面走过来一 du 青年。 (对队)其

3、他需要注意的还有“他、它、她的、地、得”等。由同音造成的歧义现象,只要写出来,就可以消除歧义,因为同音往往不同形。(二)同形造成的歧义这里的同形,指的是一些语言单位只是形体相同,而读音、意义都不同。在书面语当中,这种同形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可以造成歧义。如: 这树枝怎么会这样长?(zhngchng 声母差异) 我说不好。 (bub 轻声与否) 他想起来了。 (qilaiqili 轻声与否) 他吃了饭才走。 (cici 有无重音)(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之下都可以造成歧义。1.由实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 我叫他敲了三下。 (允许被) 小王走了三个小时了。

4、 (离开行走) 他不能说。 (应该能力环境限制:病)2.由虚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 我准备从上海去北京。 (经过上海从上海出发) 你给我写封信。 (对、向代替) 她梳着辫子呢。 (动作进行:正在梳状态持续:留着)(四)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一个词兼属于不同的词类情况下在语义个性上也往往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 大门没有锁。 (锁 1:名词锁 2:动词) 他听了这话,可不高兴了。(可 1:语气词可 2:转折连词)(五)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指的是一种句法结构之中包含有几种语义关系,这种隐含于同一种句法关系之中的不同的语义关系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由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现

5、象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具体情况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1.定中:一个定中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如: 看见的人有哪些? (动作施事动作受事) 我们参观了一家“妇女理发店”。 (施事处所受事处所)2.动宾:一个动宾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如: 他总共切了五块肉。(动作结果:把肉切成五块动作受事:把五块肉切小) 那人刚才问谁? (动作内容:问有关谁的事情 动作对象:向谁问) 我们准备选班长。 (动作目的:选出班长来 动作受事:选班长作) 村长罚他砍树木。 (动作原因:因砍树而罚他 动作内容:让他砍树作为对他的惩罚)3.主谓:一个主谓结构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

6、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有两种情况。(1)一些具有“服务”性质的动作行为动词语的主语有时既可以是施事,又可以是受事,从而造成歧义: 他今天手术,不能来了。(施事动作:他给人作手术 受事动作:给他作手术) 他上课去了。 (施事动作:他讲课 对象动作:他听课)(2)在特殊情况下,一些一般的人和事物也可以由于其主语语义角色的不确定而造成歧义: 这个人恨死我了。 (施事行为:这个人恨我 对象行为:我恨这个人) 这姑娘看得他脸都红了。(施事动作:姑娘看他,他脸红 对象动作:他看姑娘,他脸红)4.联合短语和:一个联合短语中包含有不同的语义结构,从而造成歧义的现象。联合结构的内部的几个项目之间在语义上关系是

7、有差异的:(1)有的是加和关系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属于并列关系的、不能分列。如:()的(的)(的)(2)有的是可分列关系在特定句法环境下,属于并列关系的、可以分列。如:()的(的)(的)下边是两个实例: 大家正在讨论老王和老张的事情。大家正在讨论有关老王和老张的事情。 (加和关系)大家正在讨论老王的事情和老张的事情。 (可分列关系) 妈妈正在讲星星和月亮的故事。妈妈正在讲关于星星和月亮的故事。 (加和关系)妈妈正在讲星星的故事和月亮的故事。 (可分列关系)很明显,两种语义结构之下的句子的含义是不同的,即有歧义的。(六)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有时,构成一个句法结构的词语及其顺序在表层上都是清晰的

8、,但在构成的句法结构内部却可能隐含着不同的结构层次,这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又影响了人们理解上的差异,造成歧义。因此,所谓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现象指的是:一种词语排列顺序构成的某个句法结构内部隐含着不同的句法结构层次造成的歧义现象。由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现象比较复杂,这里以句法搭配的格局为出发点做一些介绍。歧义条件:在语义上,定语和两个名词都能构成定中关系,且名 1 和名 2 也有定中关系。例如: 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定中:三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定中:属于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彩色铅笔盒子 彩色(铅笔盒子)(定中:彩色的铅笔盒子)(彩色铅笔)盒子(定

9、中:彩色铅笔的盒子)歧义条件:名 1 和名 2 可以有并列关系,名 1、名 2 都可以和名 3 构成定中关系。 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定中:江苏的部分地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定中:江苏全部以及浙江的部分地区) 老张和老李的上级老张和老李的上级 (定中:老张的上级和老李的上级)老张和老李的上级 (定中:老张以及老李的上级)歧义条件:动词和名 1、名 2 都可以构成动宾关系,同时,动词和名 1、名 2 都可以构成定中关系。如: 看比赛的孩子看(比赛的孩子) (动宾:看望比赛的孩子)(看比赛)的孩子 (定中:孩子看比赛) 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

10、) (动宾:猎人的狗死了)(咬死猎人)的狗 (定中:狗咬死了猎人)歧义条件:动词可以和后边的动词或形容词发生中补关系,又可以和后边的名词发生动宾关系,而中间的动词或形容词又可以和后边的名词发生定中关系。比 如: 拉长的绳子拉(长的绳子) (动宾:拉动长绳子)(拉长)的绳子 (定中:拉长了的绳子) 听不清楚的音乐听(不清楚的音乐) (动宾:听着音乐,音乐不清楚)(听不清楚)的音乐 (定中:不能听清楚的音乐)歧义条件:前边的动词可以带主谓短语作宾语,后边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和前面的“动名”整体构成主谓关系。如: 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动宾: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发现这种矿

11、石)非常重要 (主谓: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怀疑他的观点缺乏证据怀疑(他的观点缺乏证据) (动宾:他的观点缺乏证据,值得怀疑)(怀疑他的观点)缺乏证据 (主谓:怀疑他的观点这件事还缺乏证据)歧义条件:动 1 可以带名 1 作宾语,也可以带“名 1动 2名 2”共同充当的宾语,同时,名 1 既可以作动 1 的宾语,又可以作动 2 的主语。如: 批评老张表扬小李批评(老张表扬小李) (动宾:老张表扬小李该批评)(批评老张) (表扬小李)(联合:批评老张,表扬小李) 理解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理解(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 (动宾:理解了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件事)(理解教师) (教育自己的孩子)(联合:

12、理解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歧义条件:动词可以带双宾语,中间的名词或代词可以充当前边动词的宾语,又可以和后边的宾语发生定中关系。如: 喊他哥哥喊(他哥哥) (动宾:喊他的哥哥)喊(他) (哥哥)(动双宾:称呼他为“哥哥”) 问那个陌生人姓什么问(那个陌生人姓什么)(动宾:问:那个陌生人姓什么?)问(那个陌生人) (姓什么)(动双宾:问那个陌生人,问姓什么)歧义条件:介词和名 1 以及“名 1 的名 2”都可以发生介宾关系,同时,名 1 和名 2 有定中关系。如: 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介宾: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关)(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定中:与牛郎和织女有关的故事)

13、对售货员的意见对(售货员的意见) (介宾:对于售货员提出的意见)(对售货员)的意见 (定中:给售货员提出的意见)(七)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同一结构层次中包含不同的语法关系也可以造成歧义现象,即:由语法关系的差异造成的歧义现象的内部情况也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1.动宾偏正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偏正结构,造成多义。如: 学习文件 动宾关系:学习(过了)文件偏正关系:学习(的)文件 修订方案 动宾关系:修订(了)一个方案偏正关系:一种修订(的)方案其他还如“调查结果” 、 “模仿动作 ”等等。2.主谓中补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中补结构,造成多义。如:

14、 翻译准确 主谓关系:翻译很准确,表达也清晰中补关系:翻译得准确,表达得清楚 叙述清楚 主谓关系:叙述很清楚 中补关系:叙述得清楚其他还如“认识透彻” 、 “钻研深入 ”等等。3.联合定中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中补结构,造成多义。如: 学生家长座谈会 联合关系:学生和家长的座谈会定中关系:学生的家长的座谈会 虾仁炒鸡蛋 定联合关系:(中午吃)虾仁和炒鸡蛋定中关系:(中午吃)虾仁炒的鸡蛋4.定中同位重合:同一个表层结构中包含一个定中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造成多义。如: 他最讨厌陈龙这个徒弟 定中关系:在陈龙的徒弟中,他最讨厌陈龙的这个徒弟同位关系:在自己的徒弟中,他最讨厌这个

15、徒弟陈龙 就他们老师没来 定中关系:其他人的老师都来了,就他们的老师没来同位关系:学生都来了,就老师没来(八)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这是由代词的指示对象不明确造成的歧义。这种歧义现象比较简单: 刚才老张把信交给老赵的时候,他的脸涨得通红。(“他” 指老张还是老赵? ) 昨天晚上,小李看见小王和他爱人在河边散步。(“他” 指小王还是小李? )(九)省略不明造成的歧义汉语的主语经常可以承前省略,这是一种使语言经济的表达方法,但如果省略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如: 我认识他的时候, 也不过十多岁。(“我” 还是“ 他” 不过十多岁?) 我猜想他已经知道了一些情况, 所以,就派人来查看查看。(“我” 还是“ 他” 就派人来查看查看?)(十)范围不明造成的歧义语言中一些表示某种范围的词语,如“以上、以下、以内、以远”等,如果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范围不明确,也会造成歧义。如: 六十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一律退休。(“六十岁以上” 含不含六十岁? ) 春运期间,郑州以远有硬座票号。(“郑州以远” 包括不包括郑州? ) 十八岁以上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岁以上” 含不含十八岁?)(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