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5139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摘要:基于宁波市六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对宁波市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并从完善德育教育、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和谐人格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在经济转型、法律建设尚未健全的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利益的强烈追求,使一些人忘记或抛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导致社会上出现信用危机。社会上这股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大学校园,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绝。因此,了解和

2、把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对构建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有重要意义。 一、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基本现状 为深入了解宁波市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现状,笔者专门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选择了宁波市 13 所高校中最具异质性和代表性的 6 所高校(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专)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 562 份,回收问卷 538 份,其中有效问卷531 份。其中,男生 219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1.24%,女生 312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58.76%。专业构成情况为:文史哲外语类

3、 198 人,占 37.29%;法政经济教育类 188 人,占 35.40%;理工类 145 人,占 27.31%。调查的基本结构与当前宁波高校大学生的现有特点大致吻合,符合实际状况,因此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1.从诚信认知情况来看,宁波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还是比较明确的,尤其是对传统的诚信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在被调查的 531 名大学生中,在问及“是否清楚了解诚信概念”时,肯定回答的同学有 350 名,占 66%。在“觉得诚信对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有什么影响? ”的调查中,回答“比较重要”的学生为 239 人,占总人数的45.20%。 2.从诚信素养情况来看,宁波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4、并不理想,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宁波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旷课代课等现象比较严重,80%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此类问题,并且大部分学生不觉得这些是问题。 3.从诚信教育情况来看,宁波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极其不足和匮乏,缺乏重视和常态化。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诚信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也有 82.34%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接受诚信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这对他们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宁波市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从前述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宁波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当代大学

5、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社会环境是促成大学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基本依据,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在人们的经济利益意识和逐利动机强化的情况下,会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造成了人们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规范失控,也促成不诚信现象产生。 2.高校道德教育的弊端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宁波的各大高校也不例外。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仅仅认识到诚信是一个道德认知问题,而忽视在日常道德活动中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内化的诚信教

6、育。学校诚信教育中过于注重认知,对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外在行为表现缺乏足够的关注,把道德认知简单地等同于道德行为,导致诚信教育知与行的分离。 3.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缺乏对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和?J 识,对社会转型期内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感到困惑。不能辩证地看待党内腐败现象,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因而,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了自己的诚信原则,产生大量的失信行为。 三、宁波市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只是表现在“小事”上,可是如果对此现象继续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没有

7、相应的惩罚、教育措施,对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失信现象将会蔓延得更广。所以,我们对待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完善德育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宁波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和老师们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自己教育自己。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科学的诚信观,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2.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针对部分大学生

8、在诚信问题上是非不分、标准不明的现象,宁波高校应该合理的在大学生中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当然,对学生诚信的评价一定要公正客观,不能带有过多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宁波市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客观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从而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 3.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诚信氛围。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宁波市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诚信制度建设。要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要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并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制定公正合理并切实可行的校规校纪。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堵塞管理漏洞。对不诚信者,不仅要使之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在行为上要受到惩罚,使其退守诚信做人的道

9、德底线。宁波高校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开展相应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校园中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靴,舆论谴责。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宁波市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各方面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宁波市大学生,更要切实加强自身的诚信教育,为构建自己的和谐人格,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德性与德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12). 3陶晓瑛.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