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5139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歌曲伟人孙中山 、粤曲荔枝颂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 ,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 ,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3、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 ,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4、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用体态动作去尝试粤曲表演。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歌曲伟人孙中山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

2、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20 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2006 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以孙中山先生的 3 大历史时段,概括总

3、结孙中山历史轨迹。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 ,创设意境启发学

4、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结合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学习孙中山精神、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二)欣赏荔枝颂一、师生在荔枝颂前奏音乐中进场。1、视频欣赏:用广州

5、方言朗诵歌词,然后哼唱旋律。体验音乐与方言的密切关系。2、介绍粤曲:广东粤,曲清新柔丽,是中国曲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广州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粤曲源自粤剧清唱。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他们用粤剧的剧本,用粤剧的曲调,用粤剧的“戏棚官话”分脚色演唱。以后又出现了穿街过巷卖唱的女盲艺人,被人们称作“瞽姬” 、“师娘” 。她们每人都要掌握不同脚色的唱腔,一人演唱多个脚色,较之“八音班”在歌唱技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演唱盛行了 60 多年,在粤曲史上称为“师娘时期” 。她们主要演唱的曲目有百里奚会妻

6、 、 黛玉葬花 、 弃楚归汉等“八大名曲” 。 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她们为“女伶” 。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 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 。(出示红线女的艺术影像)二、活动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教师:粤剧旦角。原名邝健廉。广东省开平县人。十三岁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 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地演出,逐渐成名。后演出范围扩大到香港,澳门以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一带。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红线女在艺术上,继承粤剧

7、传统唱腔,又吸收其他剧种乃至曲艺,西洋声乐的演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 。其唱腔声圆腔满,贯注始终,故有“龙头凤尾” 之称,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1957 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1、放影碟让学生欣赏第一遍(听听是用什么方言演唱)2、欣赏第二遍(分辨粤曲与歌曲的不同点)教学提示:老师可让学生自由表达,也可通过范唱,使学生知道粤曲的演唱特点,如:音高、音长;说的跟唱的有些相同。3、感受粤曲的艺术形象和动作(如:兰花指、走台步)教师:你们在电视上看戏时,看到演员唱戏的时候有些什么动作是你最喜欢的呢!(学生自由表达)让我们也来当个戏

8、曲演员吧!教学提示:提供学生尝试的机会,从活动中感受和掌握粤曲的基本动作:兰花指和台步。体验台步的走法。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戏曲演员的台步是怎样走的?看看台步与我们平时走路有什么不同?先让学生随音乐尝试走台步,教师仔细观察。老师表演台步动作要领(脚跟轻轻着地、步伐小、速度可快可慢,可由慢到快,也可由快到慢。 )师生一起走台步。体验兰花指的动作。学生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演。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遍。教师:大家一定吃过荔枝吧!荔枝是咱们广东著名的特产,是水果之王,很多北方来的客人回家的时候,都要带上几筐广东的荔枝,回去给他的亲朋好友们尝一尝。请同学们说说知道的荔枝的品种?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

9、不同方位尝试“卖荔枝”一句的唱腔,用叫卖的动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绪,体验粤曲的韵味和卖荔枝的喜悦心情。活动结束:师生共同在荔枝园里随粤曲的韵律自由创编卖荔枝的动作。小结:近百年来,粤曲紧跟时代而发展,它善于吸收,能够兼融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拓宽了唱腔音乐,如将粤剧的“梆、簧” ,广东的曲艺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乃至广东音乐(包括杂曲小调或器乐曲)均拿来填词演唱。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还加入了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等。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粤曲和粤剧至今仍基本唱着相同的腔调。广东民歌客

10、家之歌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传统的客家文化有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走进音乐世界中了解客家文化、认识客家文化。通过学习客家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结合美学的观点认识客家土楼的意图、特点和实用价值。通过客家山歌的学习、客家语言的学习了解客家人的由来,与客家文化的由来特点。【教学重点】:1民歌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2客家文化特色的了解,乐曲力度变化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客家方言的掌握,力度的表现【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

11、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教学过程】:一、介绍广东民歌分类山歌、水歌:a) 渔歌 b) 咸水歌舞歌/小调号子歌谣/儿歌牧歌、什么是民歌呢?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介绍调式特点五声音阶:由 1 ,2 ,3,5,6 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声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叫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

12、非主音),就叫做什么调式.由于方言特点,歌曲中常以“4”和“7”音作为过渡音,形成独特风格。 (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 。、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我省的山歌,有的地方叫“烂席片” ,也有的叫“爬山调” 、“信天游” ,主要流行于张家口地区张北至承德地区围场一线和靠近太行山的阜平、涞源、平山、井陉、元氏、武安、涉县及高原地带,与晋西北的“小曲” 、内蒙的“爬山调” 、陕北的“信天游”等姊妹山歌在词曲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唱山歌大都是在山岭野外,环境空旷,大多为独唱,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者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因此,山歌的音乐

13、节奏一般比较自由,曲调中长音、高音、自由延长音用的较多,听来气息悠长,高亢辽阔,粗犷奔放,起伏跌宕,其歌都有便于远传的特点,这些都明显地区别于小调歌曲。从调式上来看,我省山歌多为征、商五声调式,宫、羽调式较少。此外,商、征调式交替的山歌也为常见。 二、学唱歌曲唔车水来禾唔长 海娃变油娃发声练习:呼吸练习正确的运用到歌唱状态当中。 组织教学:听着歌曲唔车水来禾唔长跟唱,以听唱的形式感受歌曲高亢、嘹亮、自由的风格。3 导入教学:客家话是一种很典型的方言,让会讲客家话的学生领着大家用方言朗读歌词或生活用语,然后客家话唱一首海娃变油娃导入。4新课学习:(1)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

14、客家话念歌词。(2)练习唱歌曲海娃变油娃歌谱,配上刚学会的客家方言演唱这首歌曲。(3)听一首由客家王张振坤演唱的情哥下南洋 ,学习客家山歌的特点。(4)观看课本的土楼照片,播放客家围楼的录像资料,谈谈土楼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及在世界建筑上的地位。(5)学习演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导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学习欣赏。(6)首听时思考问题:A. 音乐力度有什么变化?B. 音乐用了什么表演形式?C. 听完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D. 你从这段音乐中想到什么?(7)欣赏参与:跟随乐曲力度的变化演唱不同力度的歌曲。(8)由学生进行课后议论、探索和归纳总结。广东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渔歌(哩哩美

15、调) 、欣赏渔歌(阿里啰调) ,了解两首歌曲的特点以及渔歌的特点。2、通过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找出它与原来的哪一首歌曲的旋律相似,懂得歌曲创作的源泉来自民族民间音乐。3、欣赏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 ,了解和感受歌曲的旋律,并思考来自于我们学习的哪一首民歌?欣赏由这首歌曲改编的管弦乐曲织网 ,从而进步感受音乐家创作的思路和来源。教学过程:一、介绍哩哩美调在临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之中,渔歌哩哩美和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剧最为著名。如得名于衬词的渔歌哩哩美就是起源于新盈后水湾一带渔姑的叫卖声(临高方言):“卖鱼(雷) ,大家来卖鱼(雷)” 。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等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 。渔歌哩哩美从产生到历经上千年的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愈加焕发出了灿烂的夺目光彩,并已走向了我国的艺术殿堂。临高县的许多音乐爱好者以哩哩美的主旋律进行再创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原县总工会主席、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黄育平以哩哩美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鱼满舱来歌满港 ,曾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并畅销全国。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们去过南国海岛吗?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打鱼的情景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走进大海,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