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32915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境由心生刀作笔 玉亦载道写春秋摘要:一块美玉在手是激发创作欲望和灵感的动力所在。几千年来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得到这块美玉,第一个念头就是佛教题材。玉雕有“一相抵九工”的说法,是极言艺术构思的重要性。 佛法的 构思时间很漫长,翻阅无数资料,到寺院实地考察,与高僧大得请教相关知识,怀至诚之心去思考创作,有时一连几天盯着石头冥思苦想,反复揣摩,这其实是在与玉石对话、交流。佛法立意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有三个组成部分,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第二主题是观世音菩萨展开的,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关键词:美玉;佛法;设计;雕刻 缘起 千金易得,良玉难求!一件完美的作品,玉材

2、至关重要,一块美玉在手更是激发创作欲望和灵感的动力所在。佛法完成前是一块难得的和田玉籽料,难得但并不完美。这是一块和田玉,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中国有四大名玉,而和田玉最负盛名,被誉为国玉!遇到这块玉是我的缘份,她并不完美,有瑕疵、有裂痕、有黑石膏,但我认为去伪存真、赋予艺术创造,使之完美是我的责任,因为缘份! 构思 说到缘份, “缘份”这个词来自佛教,几千年来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得到这块美玉,第一个念头就是佛教题材,玉雕有“一相抵九工”的说法,是极言艺术构思的重要性。佛法的构思时间很漫长,有一年之久,翻阅了无数资料,到寺院实地考察感受,与高僧大德请教相关知识,怀至诚之心去思考创作

3、,有时一连几天盯着石头冥思苦想,反复揣摩,这其实是与玉石在对话、在交流,我认为美玉是有灵性的,需要用心去和她交流,了解她、理解她,发掘她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佛法立意有两个主题(即正反面主题不同) ,第一主题有三个组成部份: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珠菩萨、普贤菩萨)迦叶、阿难、飞仙与力士。 释迦牟尼佛是代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文殊菩萨象征着智德、正德,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两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 。 佛法创作的第二主题是围绕观世音菩萨展开的,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

4、大乘佛教还是在民?g 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制作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 ,立意构图明确之后,就要选择何种表现形式去实现。和田玉雕技法分为很多种,比如圆雕、薄意、浮雕、透雕、镂雕,以及虑实写意等等,在选择技法的同时,还得去掉玉石本身的瑕疵,展现其自然之美。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将多种技法融为一体,随形就势,划分局部,因材施法,确保作品完整统一,别具特色。 首先是“整料” ,即去除原料中主要的、缺点与瑕疵。为了作品完美,把握优劣的取

5、舍,不可以姑息造就! 其次,从重点人物开始,逐渐展开。各种技法综合运用。 再次,修细工。此阶段类似围棋的收官,棋始棋中布局好,收官不利也是败局,所以修细工至关重要,考验雕刻者的耐心、细心。比如迦叶和阿难两个人物,在传统形象上是一老一少,迦叶表情凝重,脸部、手枯瘦,反之阿难眉清目秀、皮肤鲜润,这样两尊人物一老一少的形象就活灵活现、跃然眼前。最后还是打磨,这是制作的最后阶段,才得以完成。 体会 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部分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俗话说“君子如玉” 、 “人养玉,玉养人” , “人玉和一”是我的创作理念和终极目标!我在二十多年的创作

6、中,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有辛苦,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佛法是我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用时两年半,倾注了大量心血,个中滋味难以言喻!但当佛法真正完美的展示给观众的时候,我觉得两年多夜以继日的努力,所有的汗水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中国的和田玉雕作品不仅广受中国人青睐,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各民族人们的尊重和珍爱,享有很高的声誉。我相信艺术无国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相信中国玉文化将走向世界,在人类文明史上继续散发她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国佛学 ,中华书局,2010. 作者简介:林国华,生于福建雕刻世家,发展于上海。雕刻用材涉及和田玉、寿山石等,题材内容涵盖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现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首席技师,上海技术能手,上海海派玉雕大师,上海玉雕大师,上海市黄浦区工匠,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