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3132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评价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编号:3关于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杨蕙馨课题研究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牵头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局课题组成员名单1杨蕙馨,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2张 鹏,管理学博士,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3徐凤增,管理学博士,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4陈庆江,研究生学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5鲁婧颉,研究生学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6艾庆庆,研究生学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7胡成伟,研究生学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摘 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倡导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最大的产业,但服务业

2、并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与世界有着显著的差距,必须寻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现实来看,中国制造业目前所遭遇的问题并非是选择制造业的错,而是制造业需要更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结合服务化趋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解决国家实力和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综合考虑,中国当前仍应坚持以制造业作为提高国家实力的根本立足点,同时结合服务化趋势,进行一种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为主要形态的变革,也就是服务型制造。作为排名非常靠前的国家级开发区,青岛开发区应该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时注意解决三方面的关键问题:(1)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依存与平衡发展;(2)如何提升和加快开发区服务外包业发

3、展;(3) “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的港区联动发展。对于“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青岛开发区具备桥隧开通的交通优势、港口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青岛开发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存在制约因素:(1)认识上和政策上的偏差;(2)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服务业结构层次偏低;(3)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服务对外输出和辐射能力较弱;(4)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集聚程度仍需提高;(5)服务市场开放度不高,一体化步伐滞后。青岛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与其它产业部门的联动发展仍存在问题:(1)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发展,且有下降趋势;(2)对一些现代服务业统一的规划、引导、培育和支

4、持力度尚显不足;(3)产业招商的科学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4)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还不够;(5)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剥离政策还不到位。通过考察国内先进开发区,可以为青岛开发区提供三方面启示:(1)开发区应该建立服务业集聚区;(2)开发区应该在财税政策方面提出更加具体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3)第二、三产业实施剥离。借鉴其他开发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以开发区发展基础为考虑前提,确立青岛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功能定位:(1)胶州湾西海岸的金融中心;(2)面向港航和区域的物流中心;(3)青岛市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区;(4)滨海旅游的特色区。青岛开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

5、导方向是以生产服务业为重、以海洋经济为重。为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青岛开发区必须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加强服务业技术化进程,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建设服务型人才高地,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完善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提高投资商的积极性。为了保证开发区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加快体制机制创新;(3)加大政策资金扶持;(4)增强与周边区域合作。此外,为了实现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的良性发展,开发区应采取更加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保障措施;

6、政策解读;经验借鉴第一章 新时期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制造业中国近 30 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劳动效率的增长方式实现的。中国制造目前多是“中国代工”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及对整个产业增值链的控制和主导能力,制造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管理方式粗放,制造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整体购买力削弱,市场需求不足,我国经济出现下滑,GDP 增长速度放慢,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进出口贸易方面,货物进出口总额虽然延续了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放缓。就制造企业而言,很多企业主营业务

7、收入和销售利润明显减少,融资与还贷能力明显不足;钢铁与化工企业近来亏损严重,整体业绩全线下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倒闭或濒临倒闭,失业人数明显上升,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较以往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提升企业效益。二、我国制造业如何走出困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120 世纪中后期,制造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比重迅速上升。国际间服务贸易迅速增长,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 2/3,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完成了从“工业经济” 向 “后工业经济”的转变,实现了从“产品经济”到“ 服务

8、经济” 的转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处在一个稳定的持续上升阶段。人类正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过渡, “服务经济” 已经成为 21 世纪经济的主导。 “服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在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服务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逐渐摆脱过去的小规模生产方式而1 汪应洛.推进服务型制造: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11-15。融入更多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服务已逐渐向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服务逐渐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制造业日益变得“服务密集” ,越来越多的服务被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要素,制造业逐

9、渐向服务化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并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倡导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大的产业,但服务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例也仅仅从 2001 年的 39.3%增长到 2005 年的 40.2%。近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则持续下降。高速增长的制造业也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劳动效率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是以要素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增长。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与世界有着显著的差距,必须寻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围绕着优先发展制造业还是服

10、务业的问题,我国实际经济部门与学术界有很多的争论。面对由于过高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引起的深层次可持续发展问题,服务业由于投入少、效益高、促进就业明显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大力倡导优先发展服务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应取代制造业成为中国未来主要的新的经济增长部门,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加快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从现实来看,中国制造业目前所遭遇的问题并非是选择制造业的错,而是制造业需要更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结合服务化趋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解决国家实力和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在人均 GDP 达到 5000-60

11、00 美元时,制造业将会基本饱和并面临发展的拐点。如果按照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规律,我国目前的人均 GDP 刚刚超过 3000 美元,无论是从产业增加值的结构还是从就业结构看,距离制造业发展的拐点都尚需时日。因此,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发展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三、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从中国经济的现实看,以制造业为主产生的对资源、能源依赖性强,而附加值低、劳动力回报低等问题,确实制约了中国制造业自身的发展,但其主要原因还是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和制造业的低技术水平导致的问题。中国制造业真正需要的是通过技术升级和

12、产业升级实现质的飞跃。制造业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形成对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1)咨询、研发、金融、物流、营销等众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就会微乎其微。制造企业的内部“规模”劣势促使企业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必须通过外部购买来实现,从而促进生产服务业的发展。(2)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使专业化和分工程度的提高,降低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成本,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并促进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13、(3) 制造业与服务业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相互融合的趋势。从美国国内经济看,美国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超过了 70%,制造业占 GDP 的 20%,制造业拉动其他产业 30%,拉动经济增长率 40%。美国服务业的发展,并非以制造业的衰退为代价,而是通过不断为制造业提供各种新服务,大大提升了制造业的生产率。2006 年美国以金融、研发、信息技术物流和贸易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生产服务业总量接近 6 万

14、亿美元,超过美国服务业总量的 70%,约占美国 GDP 的 48%,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从国际范围来看,美国服务业通过生产服务业的全球输出,直接或者间接的服务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及服务业,给美国带来了资本项目上的巨额回报,弥补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自 2007 年以来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脱离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过分依赖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发展,将使经济发展缺少坚实的基础,也使其应对虚拟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下降。所谓“服务经济社会” 不是纯粹的服务社会,而是新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下的新型工业社会。不同于那些已经迈入“服务经济社会”

15、的发达工业化国家,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的转变时期,通过发展制造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无论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的安全角度,中国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因此,寻求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新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一方面需要建立强大的制造业,为其他产业提供高效、节能、绿色的物质产品,也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研发、咨询、金融、会计、营销等具有丰富知识内涵的专业化服务促进制造业在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等方面

16、的创新,提升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的效率,增强制造业的综合增值能力,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与服务融合是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和服务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为此,中国需要抓住机遇进行相应的准备和赶超。一方面单纯发展制造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利润率下降、国民收入提高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服务业又不能单独解决国家实力和保障国际地位的问题,因此综合考虑,中国当前仍应坚持以制造业作为提高国家实力的根本立足点,同时结合服务化趋势,进行一种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为主要形态的变革,也就是服务型制造。第二章 开发区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问题一、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问题生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活动或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产业,一般包括科学技术、物流、金融、培训、信息、商务等服务行业。制造企业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生产服务。在制造企业投人的生产服务中,可以是制造企业自我提供的,也可以是向生产服务企业购买。制造企业购买生产服务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