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29400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 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郑州欣奕中医院与欣奕除疤,挑选 200 例各类新伤口患者(创面愈合,已无渗液) ,分为两组,试验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使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对照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不使用任何产品,观察 3 个月,通过对瘢痕类型、瘢痕颜色、瘢痕隆起的高度、瘢痕硬度、瘢痕瘙痒、触痛这 6 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 1 年。结果 试验组平均总评分为 1.52,对照组平均总评分为 3.18,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显著,

2、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总评分降低了 52.20%,最终形成的瘢痕更接近皮肤,且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临床评价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QASC about Inhibit Scar Formation DING Jun1,MIN Chang-min2, DING Li-ying2,WANG Yan3,CHEN Kai-kai2,LI Hong-yan2 (1.Center for Medical Aluation,Tianjin 300

3、191,China;2.Tianjin JiaShiTang Technology Co.Ltd,Tianjin 300457,China;3.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shell SQASC inhibit scar form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In Zhengzhou Xin Yi hospital ch

4、oose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ll kinds of form new wound dermis (the wound has no drainage) ,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QASC with normal treatment and normal treatment. simple observation 3 months, based on the type of scar, scar color, the height of the scar uplift, scar hardness, scar itching,

5、tenderness score with these six aspects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ide effects of follow-up to one year. Results SQASC average 1.52overall,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verage 3.18 overall, SQASC inhib

6、ited the formation of scar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total score decreased by 52.20%,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scar closer to the skin. No toxic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bvious effects of SQASC inhibit scar formati

7、on, high safety, easy to use, and has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SQASC; Inhibit;Scar;Clinical evaluation 伤及真皮层的创伤愈合必然会产生瘢痕,如果伤口过度修复,则会形成病理性瘢痕,其会引起外形的毁损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主要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1。关于它们形成的机理比较复杂,综合因素基本包含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大量沉积、免疫细胞调节因子的作用(各种干扰素、白介素 6、肿瘤生成因子 TGF 等) 、蛋白酶的影响、控制细胞调亡的基因等。另外还有年龄

8、、遗传、激素、黑素细胞、过度炎症等影响因素。瘢痕患者需面对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美容及社?问题,如今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2。 针对于瘢痕治疗,本次研究从创面愈合过程中抑制或减少瘢痕形成着手,使用一款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产品,对其在抑制病理性瘢痕生成方面进行临床试验与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郑州欣奕中医院和欣奕除疤。入选标准:新伤口患者(创面愈合,伤口已无渗液,一般为伤口经基础处理 310 d 后) ;无免疫系统疾病者;无肿瘤及其他系统病变的患者;未使用其他创面、消炎等方面药品。排除标准:有严重过敏史者或过敏体质者;严重的心、肾、肝、内分泌、血液、神经、精神系统

9、疾病患者;不能按时、按规定完成相关治疗与疗程的患者。 临床试验病例数一共为 200 例,男性为 68 例,女性为 132 例,年龄 257 岁,平均为 26 岁;均为创伤深至真皮层及以下的各种新伤口,伤口已愈合,且无渗液;部位分布:面部 80 例,胸部 37 例,背部 10 例,手部 23 例,四肢 50 例;创面成因:烧伤 75 例,烫伤 34 例,手术 24 例,创伤 67 例,按照创面部位、成因、损伤程度与使用产品前的创面状态均匀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按创面部位、成因、损伤程度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100 个病例,试验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待伤口愈合后,将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涂抹

10、于创面的表面上,厚度约为0.51 mm,并轻轻地按摩,让其与伤口融合、接触,涂抹13 次/d,再次涂抹时,需重新清洁伤口并干燥后使用本产品,涂抹 3 个月;对照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伤口愈合后不适用任何产品。 1.3 评价指标 1.3.1 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评价,入组病例于治疗后第 3 个月进行观察,由同一观察者对形成的瘢痕进行评分和不良事件的观察。 1.3.2 治疗后瘢痕评分标准3-4 瘢痕类型评分:病理性瘢痕计 3 分,表浅性瘢痕计 1 分,瘢痕不明显计 0 分。瘢痕的颜色评分:赤红或鲜红伴毛细血管扩张计 3 分;淡红,按压后消失计 2 分;不红,有些灰暗

11、计 1 分;正常肤色计 0 分。瘢痕隆起的高度评分:高度在4 mm 计 4 分;高度24 mm 计 3 分;高度 12 mm 计 2 分;高度1 mm计 1 分;平坦或稍凹陷计 0 分。瘢痕硬度评分:正常计0 分;柔软的(在最少阻力下皮肤能变形的)计 1 分;柔顺的(在压力下能变形的)计 2 分;硬的(不能变形的,移动呈块状,对压力有阻力)计 3 分;弯曲的(组织如绳状,瘢痕伸展时会退缩)计 4 分;挛缩的(瘢痕永久性短缩导致残废与扭曲)计 5 分。瘙痒评分:剧烈或持续性瘙痒并伴有抓痕计 3 分;不太剧烈,可忍受计 2 分;有时痒计1 分;无痒计 0 分。触痛评分:有很强烈的痛感,轻触时拒按计

12、 3 分;有时有疼痛感,按压时疼痛不明显计 1 分;无痛感计 0 分。 依次测完各项,指标评分相加的总分即为治疗后瘢痕严重程度总评分,并计算每组的各项平均分与平均总评分,并比较。 1.4 安全性评估 观察临床试验中有无发生不良事件,并记录,使用过程中患者发生有不适反应时,临床试验需立即中止,并采取措施应对与治疗。如发生的不良事件具有临床价值,则进行随访,观察至症状消失,并作相关记录。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瘢痕类型、瘢痕颜色、瘢痕隆起的高度、瘢痕硬度、瘢痕瘙痒、触痛。计算每项评分的平均分与每组总评分的平均分,试验组平均总评分为 1.52,对照组平均总评分为 3.18,壳聚糖季铵盐硅凝

13、胶治疗后形成的瘢痕明显比对照组更接近正常皮肤,平均总评分降低了52.20%,从统计上观察,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组与正常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有统计学意义,且无病理性瘢痕产生,而正常治疗组有 4 例患者发生严重程度不一的病理性瘢痕,在后期换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使用后,瘢痕明显好转,见表 1。 2.2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临床试验结束3 个月后,对试验者随访一年并观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 3 讨论 ?F 在所有的手术、药物和雷射等都无法将瘢痕彻底治好。所以本次试验尝试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使用药物抑制瘢痕的形成,以达到减少瘢痕的

14、目的。 目前,在临床中用于多种创伤及外科手术后的瘢痕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主要应用单纯含有硅酮的单方制剂硅凝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而此次研究中在硅凝胶中增加了壳聚糖季铵盐后,体现出了良好的临床试验效果,与正常治疗相比,创面形成瘢痕的颜色、高度、硬度、瘙痒、触痛均显著降低,平均总评分降低了52.20%,且无病理性瘢痕产生,而对照组有 4 例患者发生严重程度不一的病理性瘢痕。 对于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体现出的抑制瘢痕形成的良好效果,从其成分上分析,主要含有壳聚糖季铵盐与硅酮,硅酮治疗与抑制瘢痕的效果与机制主要有以下 3 个方面3,5-6:物理学方面:压力与静电作用等因素有治疗作用;

15、生物学方面(硅油):硅凝胶中的低分子硅油可以协助、促使分离坏死组织,软化瘢痕、加速上皮组织形成、保持湿性环境加速创面的愈合;保湿、水合作用:具有较好保湿性是硅凝胶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在创面形成最佳的湿性愈合环境,以减少毛细血管的活动并抑制其增生、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胶原沉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与抑制瘢痕的增生。 而另一个成分壳聚糖季铵盐具有能改变各种因子(如生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的表达,调节型与型胶原蛋白的比例,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和分泌;降解胶原;加速建立伤口肉芽组织的血液循环系统,增强供氧能力;促进组织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能改变伤口及瘢痕中免疫细胞的作用;能减少胶原形

16、成,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减轻感染,其抗菌性能和溶解性均明显强于壳聚糖7,并起到保湿成膜作用,加速创面愈合,这些使其能达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8。壳聚糖季铵盐与硅酮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抑制瘢痕形成,以及进一步提升治疗瘢痕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添加壳聚糖季铵盐的硅凝胶在抑制或减少瘢痕形成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其具有机理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Singer AJ,Clark RA.Cutaneous wound healingJ.NEnglJmed, 1999,341:738-746. 2靖亚莎,刘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62-264. 3李红艳,丁利营.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1):1810-1812. 4刘文阁,李素娟,蔡玉琴.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