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22935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Word 中每篇文章的结构及要求一、页面设置1. Word 默认设置:页边距上、下各为 2.54,左右各为 3.17,页眉 1.5,页脚 1.75。2. 插入页码,页码居中设置。3. 稿件文档中不使用 Word 自动编号功能。4. 文中各级标题、段落等,另起一段时开头空两个字。解题过程另起一行时开头也空两个字。5. 文中设置“黑体” 时,用字体选择“ 黑体”,不用“Ctrl+B”的加粗功能。二、作者的基本情况在稿件文档首页的左上角给出: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身份证号码,作者简介,以及其他附加说明。小五号字,宋体。三、文章题目文章正标题,黑体,三号字,居中。1 2 个 字

2、 左 右 为 宜 , 一 般 不 超 过 20 个 字 。副标题(可无) ,小四号字,楷体。副标题前加破折号,破折号与正标题的第三个字对齐。文章题目应简明、确切,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主题。取消副标题,用一句话把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完整四 、 作 者 姓 名 及 单 位作 者 姓 名 , 黑 体 , 小 四 号 字 , 居 中 。 2个 字 的 , 中 间 空 1个 字 。 多 个 作 者 的 , 各 占 一行 , 上 下 对 齐 排 列 。作 者 单 位 楷 体 , 小 四 号 字 , 用 括 号 括 起 来 , 紧 跟 在 作 者 姓 名 的 后 面 与 作 者 姓 名 一 起 占一 行

3、。 单 位 要 写 详 细 、 规 范 , 一 般 从 省 级 行 政 单 位 开 始 写 。如 : 张 三(单位)对于有些课例稿件,其有执教和点评老师的,其格式如下:如:张 三 执教 (单位)王小五 评析 (单位)五 、 摘 要摘 要 , 五 号 字 。 “摘 要 : ”黑 体 , 摘 要 的 内 容 楷 体 。 内 容 跟 在 “摘 要 : ”的 后 面 , 150字 左 右 为 宜 , 不 能 出 现 “本 文 ”等 字 样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应突出体现论文的新意所在,应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来写。研究性文章摘要应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效果分

4、析四个方面来写,教学设计类文章的摘要主要写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创新点和价值等。 六 、 关 键 词关 键 词 , 五 号 字 , “关 键 词 : ”黑 体 , 内 容 楷 体 。 关键词数量应为 36 个。词 间 用 分号 隔 开 , 词 尾 无 标 点 。关键词要能反映和揭示文章的主题,并具有检索意义;所选用的词应是单词(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 、术语(学科的专业用语)或一些名词性词组等。七 、 正 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新颖,说理通畅,论据充分,资料详实准确,数据可靠,表达清楚,语言规范,层次分明,逻辑清楚。具体结构根据研究内容自行设计。- 2 -每篇文章正 文

5、五 号 字 , 1.5 倍 行 距 , 不 用 多 栏 。 每段开头空两个字。标题开头也空两个字。字 无 特 殊 颜 色 , 一 般 为 宋 体 , 括 号 中 为 楷 体 。具体格式可参照近期出版的中国数学教育 。特殊约稿或专题研究可不受此字数限制。八 、 细 节 要 求1文中各级标题一般不宜超过 15 字。精炼、具体,能概括内容要旨,能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和主要观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文中标题序号“从大到小” 可采用如下形式:一、(注:标题用黑体,句末无 标点)1. (注:标题用楷体,句末无 标点)(1)(注:标题用宋体,句末点号 )(注:标题 用宋体,句末点号)只有三级标题时用前三级,只

6、有两级标题时用前两级,如果必须超过四级则可插入“(一) ”作为二级标题的标号。2 图 ( 表 ) 内 容 中 的 字 为 小 五 号 。 图 、 表 分 别 排 序 , 并 在 内 文 中 提 及 , 先 文 后 图( 表 ) 。 表 居 中 , 图 可 居 中 、 居 右 ( 居 中 时 鼠 标 右 击 图 ,“设 置 图 片 格 式 版 式 嵌 入型 ”;居 右 时 鼠 标 右 击 图 ,“设 置 图 片 格 式 版 式 四 周 型 ”) 。 图 中 字 母 与 内 文 对 照 无 误 ,图 中 线 段 长 度 、 角 度 、 坐 标 准 确 。3文章中不出现“” 、“ ”,统一改为“因为

7、”、“ 所以”,并建议以后写文章也不要用“”、“”。4选择题,题干的“( )”后加句号,选项用(A )(B)(C)(D)表示。5师生对话中,用“师:”“生:”“生 1:” “生 2:”等来代替。其中“师:”“生:”“生 1” “生 2”用宋体即可,不用加黑。具体可以参考杂志上已经发表的文章。6文章中不建议出现“我”的形式,请处理一下,或者根据情况选用“教师”、“本人”、“笔者”等代替。7 “教 学 片 段 ”中 的 “片 段 ”改 为 “片 断 ”; “函 数 的 图像”改为“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都用后者,只有 图画之类的图像才用前者); “其它”一律改为“其他” 。几何中“连结 A、B”

8、统一用“连接 A、B ”。知识间的“交汇”改为“交会” 。8 在标注试题出处时,年份、省、市要写齐全。如:2010 年辽宁沈阳卷。9正文中涉及章节名称时,不用书名号 ,使用双引号“” 。涉及教材名称时,规范的说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 ,其他类似。10课程标准的引用要规范, “新课标” 、 “课标”都是不规范的说法,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再出现用简称。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 ”来表达。简称为“课标”是不规范的说法,一般简称为数学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 、 标准都可以。11 “分析:”用黑体,其后内容为楷体。

9、12 “评注” 、 “点评” 、 “评析” 、 “设计意图”加黑体括号“【 】 ”,用仿宋体,其后内容也用仿宋体。13 “例” 、 “案例” 、 “解析:” 、 “解:” 、 “解法 1:” 、 “变式 1:”用黑体,其后内容宋体。依此类推,用于排序时用阿拉伯数字,不用汉字。如:用“变式 1”,而不用“变式一” 。14文中不出现“今年” 、 “去年”字样,改为相应的年份。如:“今年”改为“2011 年” 、 “去年”改为“2010 年” 。- 3 -15. 例题的问不用“() 、 () ”表示,请相应地改为“(1) 、 (2) ”。16. 文章中若有插入的图片,请将原图片以附件的形式一同发回。

10、17. 括号中的内容为楷体。九 、 参 考 文 献五号字。 “参考文献:” 黑体,其他楷体。专 著 、 论 文 集 、 学 位 论 文 、 报 告 格 式 : 序 号 作 者 文 献 题 名 M 出 版 地 : 出 版 者 , 出 版 年 。期 刊 文 章 格 式 : 序 号 作 者 文 献 题 名 J 刊 名 , 年 , 卷 (期 ): 页 。请参考原来杂志上发的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或见下例:参考文献:1连春兴,等.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 动的对比研究J. 数学通报,2009(4):22-23 。2雷晓莉.“同课异构”的比较与反思 从“ 二分法”三节课说起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4):

11、21-25。注 参 考 文 献 如 未 按 如 上 要 求 填 写 , 我 刊 将 会 把 该 条 参 考 文 献 删 除 。十 、 收 尾1. 校 对文 稿 完 成 之 后 ,请将本文再校对一遍,确保无误。主要是:(1)推敲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符合标准;(2)推敲字词是否规范,确保无别字、错字、漏字;(3)推敲语句是否通顺,确保无病句、语意不明的句子;(4)核对文章中涉及到的字母、数字、图,确保规范、准确。确保图 中 字 母 与 内 文 对照 无 误 , 图 中 线 段 长 度 、 角 度 、 坐 标 准 确 。(5)核对所引用的中考题(竞赛题),确保与原题分毫不差(如果有差别就是改编题了)。

12、2. 录入能通过键盘录入的字母、数字等要尽量通过键盘录入,分数、根号、向量等不方便通过键盘录入的可以用公式编辑器录入。题外话 1:上标的快捷键是一手按住 Ctrl+Shift,另一手按“+”键;下标的快捷键是一手按住 Ctrl,另一手按“+” 键。按一次是上标(下标),按两次是还原。题外话 2:建议您去看看 Word 文档上面“插入”的下拉菜单中的“特殊符号”、“符号”里面的东西,也许对您会有一些启 发。 这样的字符都可以通过这里进行录入。另外,如果选中全文,将字体改为其他颜色,公式编辑器编辑的东西是不会变色的,这样容易看出来哪些是公式编辑器编辑的,哪些不是。请您认真修改好后,尽快发回本邮箱中。为了便于稿件分类,请一定要按照要求标记,以免影响审稿的进度。有什么需要帮助或者不明白的地方,请参 考 杂 志 上 已 经 刊 登 的 形 式 , 或 者 与我联系。另外,请您按照另外一个附件中的内容认真添加。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欢迎您继续投稿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编辑部编辑:纪宪禹办公电话:02486232729- 4 -投稿信箱: jcme_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 15 号中国数学教育编辑部邮政编码:110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