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全生产法》逐条释义

上传人:妮*** 文档编号:302203 上传时间:2017-01-21 格式:DOC 页数:464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安全生产法》逐条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64页
亲,该文档总共4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安全生产法》逐条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安全生产法》逐条释义(4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安全生产法逐条释义新安全生产法第一节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 ) 总则一章共计 16 条, 主要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安全生 产工作的理念、方针和机制;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的 原则性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 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概 括性规定;工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工 作中的职责;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体制;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对安全生 产技术、管理服务机构的基本要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安全

2、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等 内容。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释义】 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立法目的表明的是为什么要立法,或者说制定这部法律所要实现的基本社会目标。立法目的贯穿整部法律制度设计的始终,所有法律 条文都是围绕立法目的来设计,并为立法目的服务的。 安全生产法 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 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制定本法。 ”据此,本条明确了个层次的立法目的,互相联系,层层递

3、进, 集中展现了安全生产法的价值和目标。(一)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这是制定安全生产法最直接的目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 政府的形象,是一项只能持续加强而不能有任何削弱的极为重要的工 作。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 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 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 不到位、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较为突出,生产安全 事故处于易发多发的高峰期, 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 产的各方面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其中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 意义的措施,就是不断加

4、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通过完善相关制度, 确立基本的行为规范, 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使安全生产工作有 章可循、有规可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 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和加强相关行业、 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需要制定一部 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确立具有共性的制度和规范, 更加全面、系统地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本条中“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这次修改安全生产法时 的新表述,原来的表述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虑到安 全生产法应当着眼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 方面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不能仅仅局限

5、于加强监督管理。而且从这 部法律本身的内容看,除规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外,还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重要内容,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作为立法目的难以涵盖和统率大多数条文。因此, 这样修改符合实际需要,与安全生产法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的定位相称,也符合其自身内容的内在逻辑。(二)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基本目的。安全 生产形势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是通过生产安全事故来衡量的,不发 生或者少发生事故表明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趋好,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 显, 反之则表明安全生产

6、形势严峻 ,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取得实效。制 定安全生产法 ,就是要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设计出防止和减 少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措施和办法,使事故发生率和造 成的伤亡人数不断下降。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事故多发的态势尚未根本扭转,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作为安全 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固有的风险以及人类认知和控制风险能力的 局限等因素, 完全杜绝生产安全事故是不现实的,只能最大限度地防 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条规定既表明了制度建设努力追求的目标, 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制定安

7、全生产法的核心目的或者说根本目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要求。从实际情况看,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必须深刻汲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这部法律的制度设计始终以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核心,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法制利器。(四)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次安全生产法修改,将原

8、来立法目的中的“促进经济发展” 修改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 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个 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单位重特大事故频发,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 发展进程,也会严重干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严重损害党和政府治国 理政的形象。因此,制定安全生产法不仅仅是要促进经济发展, 更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新表述,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进一步表明了安全生产工作在社会经 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我们把安全生产与经济 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9、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实现安全与速度、 质量、效益相统一,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释义】 本条是关于本法适用范围的规定。本条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本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安全是个大概念,除生产安全外,还包括政治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等。这些方面的安全与生产安全性质不同,管理的制度、方法、手段也有很大不同。本法将适用范围限定在生产经

10、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要是为了将生产安全与政治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等区别开来,也就是说, 本法只调整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其他方面的安全不在本法的调整范围内。所谓“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商品生产、销售以及提供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不论其所有制性质、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大小,只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都应遵守本法的规定。(二)对特定领域安全管理的法律适用做出灵活处理在明确本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同时,本条还进一步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这些领域的安全既有一般生

11、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共性,又有明显的特点和差异性。比如,消防安全涉及社会各类单位和个人,不限于生产经营单位,火灾预防和扑救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救援也有明显不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 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都属于流动过程中的安全,其中既涉及 生产经营单位,又涉及其他单位和个人。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相关 制度和措施,不能完全适应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同时, 这些领域的安全管理都有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以下简称民用航空法 )、 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以下简

12、称道路交通安全法 )、 中华人 民共和国铁路法 (以下简称铁路法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对相关领域的安全管理做出了比较全面具体的规 定。明确上述法律、行政法规对相关领域的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本条规定不是适用除外的 规定,并没有排除安全生产法在这些领域的适用,只是明确相关 法律优先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做出特别规定的,仍然适用 安全生产法 ,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隐 患排查治理等具有共性的制度措施。需要说明的是, “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是这次修改时 增加的。增加“特种设备安全”, 是考虑到特种设备安

13、全与生产经营 单位的生产安全不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2013 年 6 月 29 日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法 )对特 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 检验、检测等安全监督管理已经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增加“核与辐射安全”,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核与辐射安全有其明显的特殊性, 包括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装料、运行和退役以及放射性废物 管理、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等在内的安全,都不同于常规的生产安 全。二是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也与一般安全生产监管存在较大差异, 其安全监管实行独立监管、直接监管、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监管和全 天候监管

14、。三是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 治法 (以下简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 条例 、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安全和防护条例 、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核与辐射安全 的法律、行政法规,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 责任,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 会监督的机制。【释义】 本条是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理念、方针和机制等内容 的规定。本条是这次安全生产法修改时有重大变化的一个条文。本条 原

15、来的内容是“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次修改增加了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工作方针,重申了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 责任,补充了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内容。这些修改具有鲜明的时 代气息,体现了全新的理念,是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与时俱进的生动写照。(一)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也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是针对发展过程中

16、存在的“见物不见人” 等错误倾向提出 来的。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又要关注社会公 平正义,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 和幸福指数。只有自觉地坚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 各方面, 体现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中,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具有最 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一最根本利益, 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安全生 产工作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首先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要把人的因 素放在首位,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 一切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工作安排和实施等必 须紧紧围绕并服从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