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脊柱骨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21645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送科室脊柱骨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报送科室脊柱骨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报送科室脊柱骨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报送科室脊柱骨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报送科室脊柱骨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报送科室脊柱骨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送科室脊柱骨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报送科室:脊柱骨科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2017 年 8 月 7 日 44 篇1、前路颈椎全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李来好 夏磊 王文刚 陈艳超 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前路颈椎全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6 月收治 13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 5 例,女 8 例。年龄 2147 岁,中位数 41 岁。单侧手指麻木、疼痛 3 例,肱三头肌肌腱反射明显减弱 7 例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6 例。患者 X 线片示均无明显椎间隙狭窄及明显颈椎不稳;MRI 示均为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

2、出,神经根受压,C45 椎间盘突出 6 例、 C56 椎间盘突出 7 例;CT 示突出椎间盘无钙化,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程 816 个月,中位数12 个月。所有患者均经 6 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 ,效果欠佳。均采用前路颈椎全内镜(Joimax )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 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总体疗效。结果:13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3090 min,中位数55 min;术后住院时

3、间 112 d,中位数 5 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312 个月,中位数 6 个月。术后 11 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1 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1 例术后疼痛严重,后期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 1 d 及术后 1 个月时的疼痛 VAS 评分分别为(8.380.50)分、(3.531.39)分、(1.460.51 )分,JOA 评分分别为(6.842.23)分、(12.461.66)分、(13.610.86)分。结论:采用前路颈椎全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颈椎病; 外科手术,

4、微创性; 内窥镜; 2、CT 引导下多靶点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刘玉珂 李培岭 王娜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多靶点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术前临床诊断为骨肿瘤的患者,依据其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病变组织结构,制定多点穿刺路径及目标靶点后行 CT 引导下骨肿瘤多靶点穿刺活检,并将获得的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多靶点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与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诊断骨肿瘤的准确率,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8 例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证实为骨肿瘤,其中良性骨肿瘤

5、186 例、恶性骨肿瘤 272 例。458 例患者经 CT 引导下多靶点穿刺活检均获成功;均未出现气胸、血肿、神经损伤、感染、肿瘤种植等并发症;穿刺病理检查 432 例诊断为骨肿瘤,其中良性骨肿瘤 180 例、恶性骨肿瘤 252 例;26 例诊断为非肿瘤病变。402 例多靶点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与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56 例不相符,诊断符合率为 87.8%;良性骨肿瘤 167 例相符,19 例不相符,诊断符合率为 89.8%;恶性骨肿瘤 235 例相符,37 例不相符,诊断符合率为 86.4%。结论:CT 引导下多靶点穿刺活检可以提高术前诊断骨肿瘤的准确率,且并发症较少,能为临床诊断和治

6、疗骨肿瘤提供依据。 基金: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3ZY02068); 关键词: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 活组织检查,针吸; 诊断; 3、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黄芳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对 38 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男 27 例,女 11 例。年龄 2859 岁,中位数 47.5 岁。颈椎骨折 12 例,胸椎骨折 6 例,腰椎骨折 20 例。稳定性骨折 25 例,不稳定性骨折 13 例。脊髓损伤 Frankel 分级,

7、A 级 4 例、B 级 7 例、C 级 11 例、D 级 12 例、E级 4 例。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护理及一般护理、术后基础护理及并发症防护。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住院时间(15.73.5)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612 个月,中位数 8.5 个月。1 例出现切口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出院时感染已控制,切口愈合良好。1 例出现切口周围血肿,采用注射器多次抽吸,出院前行 MRI 检查,确定血肿基本消失。 2 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去枕平卧、床尾抬高、切口局部盐袋加压及正压引流,并适当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未再见脑脊液漏出。所有

8、患者均未出现尿路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 Frankel 分级,A 级 2 例、B 级 4 例、C 级 13 例、D 级 11 例、E 级 8 例。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温馨提示:请科室内传阅24、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郭润栋 张爱丽 梅伟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 年 4 月至 2016 年 10 月收治 20 例重度

9、胸椎管狭窄患者和 18 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胸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选用Nicolet Endeavor CR 10 导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与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 SEP、经头颅电刺激 MEP 及自发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

10、)监测。结果:术中 2 例 SEP 监测出现异常;其中 1 例为胸椎管减压术中放置明胶海绵过多,导致脊髓受压而出现监测异常,及时去除后恢复;1 例为胸椎管减压术缝合切口过程中局部渗血压迫脊髓出现监测异常,及时清除血块及止血后恢复正常。6 例经头颅电刺激 MEP 监测出现异常;其中 3 例发生在脊柱侧弯撑开矫形过程中,及时松开后恢复正常;1 例因电极脱落引起;2 例因肌松剂干扰引起。5 例自发 EMG 监测出现异常;其中 3 例截骨及减压时出现单侧下肢肌电反应;2 例因椎体旋转严重,放置椎弓根螺钉后出现肌电反应; 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危脊柱外科手术中进行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

11、测,可实时了解神经功能状态,降低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神经电生理监测;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运动; 肌电图;5、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 年 3 月至 2016 年 6 月 ,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 16 例,男 9 例、女 7 例;年龄 4972 岁,中位数 63 岁。13例累及单节椎体,2 例累及 2 节椎体

12、,1 例累及 3 节椎体。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损害,Frankel 分级 E级 11 例、D 级 2 例、C 级 3 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病椎及其上下各两椎的全部椎板和黄韧带彻底减压,通过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于病椎上下各两椎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以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 X 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 Frankel 分级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

13、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 120180 min,中位数 140 min。术中出血 8001500 mL,中位数 1200 mL。骨水泥注射量,胸椎 2536 mL,中位数 29 mL;腰椎 3138 mL,中位数 35 mL。1 例 1 椎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术后 1 d,8 例患者疼痛即消失 ,8 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 VAS 评分由术前(8.10.7)分下降至(1.20.4)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12 个月,中位数 9 个月。1 例患者术后 3 个月复查时发现另外 1 个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 例患者术后 9

14、 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 14 例患者术后复查 X 线片示椎体病变区骨水泥填充良好,未发生新的骨折及肿瘤转移,动力位 X 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 ;术后 6 个月 Frankel 分级 E 级 13 例、D 级 1 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胸椎; 腰椎; 椎板切除术;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6、后路颈椎全内镜下

15、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杨贤玉 李洪珂 潘登 高振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内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13 年 3 月至 2015年 12 月收治 16 例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 9 例,女 7 例;年龄 3558 岁,中位数 43 岁;C56 椎间盘突出 7 例、C67 椎间盘突出 9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9 例合并单侧上肢放射性疼痛 ,3 例合并前臂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4例合并单侧手指疼痛、麻木。所有患者均经 6 个月以上口服药物、按摩、牵引、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均

16、采用后路颈椎全内镜(Joimax)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 分法)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程度和总体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18 个月,中位数 14 个月。术后 14 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术前、术后 1 个月及术后 12 个月时的疼痛 VAS 评分分别为(8.360.32)分、(2.650.74)分、(1.260.24) 分,JOA 评3分分别为(6.290.40) 分、(12.180.81)分、(13.680.34)分;2 例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经局部理疗、封闭等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后路颈椎全内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