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15144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国企混改新模式欲破城市养老难题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正在通过改革创新,直面城市养老难题。通过一项国资国企的“混改” ,探索未来城市养老的新路径。 养老保障关系千家万户。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正在通过改革创新,直面城市养老难题。通过一项国资国企的“混改” ,探索未来城市养老的新路径。 城市养老困局有望“破题” 上海普陀区镇坪路上,原本的一幢商务办公楼已被改造成拥有近 300 张床位的全新养老机构“望年荟” ,即将迎来首批入住老人。 这里一到四层是三甲医院岳阳医院的特诊部,不但服务养老院,还同时对社会开放。除了设施齐全的照护床位,这里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楼层

2、做“城市客厅” ,有书巴、书画教室、手工教室等多功能,还对周边社区老人免费开放。在上海闵行区的古美社区,社区嵌入式长者照护中心“智汇坊”也全新开业,这种社区养老的新型机构在闵行区已有两家,除了提供类似住家养老的衣食住行,还特别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鼓励长者走出房间,积极交流,参加棋牌、书画、手工、合唱等课程。居住邻近的子女、孙辈可以随时探望,社区养老的新模式非常受欢迎。 类似于“望年荟” “智汇坊”这样的创新养老机构,目前在上海开始布局建设的已接近 40 家,分布在全市各地区,因地制宜,近一两年内就有望推出 5000 张养老床位,而且明确定价不会走“高端” ,立足做让群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服务。

3、据悉,这类养老服务收费最高为每月 6000 元左右,最低不到 3000 元。 让人倍感温暖的“养老困局破题”背后,蕴藏着上海国资国企“混改”的大胆探索。实际上,筹建并运营这些养老机构的申养公司,是 2015 年由上海大型国企地产集团与著名开发商万科,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的混合制企业。上海地产和万科分别出资并占股,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医疗技术、医疗资源入股,剩余股份用以激励经营团队,整个运作完全市场化。 据上海地产副总裁、申养公司董事长管韬萍介绍,申养公司定位医养服务的运营商,有四大产品:一是针对自理型的长者公寓“澜悦” ,二是大型照护机构“望年荟” ,三是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智汇坊” ,四是康

4、复护理院。已经涵盖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照护和专业护理等目前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并且全面与医疗服务结合。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万科上海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海表示,养老领域是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新定位的重要板块,积累了多年经验,随着申养公司项目全面开花,城市养老困局有望在上海率先实质性突破。 怎样提升养老获得感? 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60 周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超总人口的三成,养老资源匮乏,成本居高不下,越来越大的城市养老负担成了突出困境。 怎样突破现有养老体制的困局?怎样切实提高城市“养老获得感”?怎样既控成本又保服务?怎样改变养老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尴尬? 申养就是在一连串看似无解

5、的难题中诞生,又旨在为这些难题谋求一些答案。 “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创造新的市场模式, ”管韬萍说,打造全产业链养老的平台体系,既要围绕养老来充分盘活土地和存量资源,让一些国有资源“活起来” ,又要围绕主业建立起养老配套服务、城市适老化改造、老年用品集成等全产业链。 管韬萍分析,申养拥有目前国内养老领域不可复制的优势:第一,形成了全封闭产业链、社区养老、照护机构、长者公寓、护理医院等四大体系涵盖了养老的所有形态。 第二,上海地产和万科都是国内著名的开发企业,在开发设计上能力极强,引入了“去养老化”的全新理念,将未来养老机构打造成老人公共社区,不追求床位数,而是追求老人的新生活方式。 第三,

6、在养老机构中植入面向志愿者的青年公寓,为养老产业涵养人才、引导社会参与,目前的“望年荟”原本可以建设 400 张养老床位,现在只有 290 床,将一层楼打造成了志愿者公寓,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吸引志愿参与养老事业的年轻人,还倡导用养老服务抵扣部分租金。 第四,创建一个养老机构,可以成为周边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如“望年荟”就有超过 700 平米、设施齐全的空间,完全向社区免费开放,经常为社区举办节庆活动、定期养老健康讲座等。 第五,将专业公立医院嵌入养老机构,对内成为养老机构的医护保障,对外辐射整个地区,完全向社会开放。这种做法补了国内“医养结合”尝试的最大短板。 与此同时,申养还在打造养老服

7、务的延伸产业链,比如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的专业营养师团队合作,根据时令变化、老年病针对性治疗,研制了 572 种标准化的养老菜品,对自有养老机构进行统一配餐,并逐步进行技术输出。 “许多养老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是万科长期探索的成果,核心是提升群众的养老获得感, ”张海说,目前国内养老领域,最大的“痛点”是服务水平不稳定,背后核心是员工流失率高,针对这点,申养不但要提升形象、做出品牌,更将全面探索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已经与长三角的护理学院建立了联盟,进行长期的人才引入和培训,建立新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升服务能级。 “中国的养老行业不能成为五六十岁老人照顾七八十岁老人的恶性循环,

8、”张海指出,申养将通过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就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逐步将养老服务业打造成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新兴行业。 管韬萍还透露,除了实施人才计划外,申养还在进行国际计划,就以养老行业公认的第一难题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护理为入手,与英国先进研究机构合作,在“望年荟”专门辟出两层建立合作“失智照护专区” ,建立国内阿尔兹海默养老护理标准,为全国提供经验。国企混改的“上海标本” 一直以来,在养老领域,国资国企介入成功的案例很少;民资介入的又往往由于资源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原因,也难成气候。面对“深度老龄化危机”逼近的中国大城市,制定养老服务的标准,探索新的市场模式,意义极大。 根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9、方案,上海地产集团定位为功能性国企,是重要的城市更新平台,承担着许多“补短板”的任务,比如城中村改造、中心城旧改、保障房建设、城市滩涂造地等,都是为上海长远发展破障碍、打基础、创资源的“苦事难事” 。 上海地产集团董事长冯经明说:“地产这样的国企,就是要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尤其是干政府想干却难干的事,养老也是典型城市难题,啃这个硬骨头 ,成为地产集团未来三年重点发展的功能性板块之一。 ” 在这点上,上海地产与上海万科高度契合,万科也已?姆坎?商转型为城市综合服务商,城市更新也成为万科长远战略,养老、教育更是万科先行进入的城市服务的优势领域。 张海说,用市场化的手段、激活各类存量资产是万科的

10、强项,养老又是万科很早开始介入的战略优势领域, “混改”探索是让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长处得以协同叠加。 管韬萍说,万科是中国最大房企,还有身后深铁这样强大的国资背景,加上深受认可的管理能力, “万科的信誉和能力,加上上海地产的公益性质和兜底保障,同时用好国企的资源,民企的效率、能力和灵活性。这是双方敢于在养老服务领域,闯出国企混改一条新路的根本底气。 ” 冯经明指出,国企混改,引入民资,要得不是资金,而是民资的人才、能力、机制、活力和市场意识。 管韬萍坦言,养老的核心是服务行业,但纯国有企业体制做好服务业不容易,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服务水平,必须要引入市场机制。 养老又是非常特殊的行业,必须有医疗的介

11、入,所以医养结合会成为未来大趋势,本次混改引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就是从源头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中医药大学非常丰富的养老医疗资源,为此上海地产还捐赠给中医大1000 万元专门用于养老科研。 申养作为国内养老产业国企混改的首个试点,目前采取轻资产运作,引入了一些“公建民营” ,用来破解养老困局。管韬萍说,养老作为服务性行业,民营机制有优势,但纯民资的运营机构,背不动资产压力,很多只能靠降低服务质量来减少成本,用以平衡支出,造成了现在养老服务的困局。 据统计,目前公办的福利院,每年每床政府补贴高达10 万元,这样的成本显然不可能广覆盖,只能照顾到小部分最需要的特殊群体;而养老“公建民营”的混合制探

12、索,解决了覆盖面少的问题,未来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作为混改试点,申养公司的规范程度极高,注册资本达到 3 亿元,规模可谓国内养老市场的领军企业。而且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做成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将来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据透露,申养公司目前已经同时在规划建设的各类养老项目中,既有上海地产集团提供的物业;也有一些社区资源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中心,进行重新盘活,这样有利于未来养老市场多元竞争的新局面。 张海说, “混改”的优势在效率上充分体现,比如在养老机构建设施工中,就引入几家专业设计团队,拿到物业信息后,5 天就可以拿出初步方案设计,5 个月内就可以竣工验收,而且成本控制能力突出,高效率低成本充分体现的民资的优势。 管韬萍也说,民营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势突出,机制灵活度高,董事会制度可以科学设定工作流程和规则,规避了繁杂的程序。 据透露,申养公司的首个 PPP 养老新模式已经开始筹划,这也是全新的一种养老模式的前沿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