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1246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制募捐”脱贫攻坚中的盲动云南省永胜县正式发文按行政级别和技术职称,动员各级职工捐款帮扶。虽名为筹措扶贫资金,但此种行为已接近“强制募捐” 。是什么让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走错方向? 【城?事】 又是“强制募捐” 2016 年 10 月中旬,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并发出永胜县“挂包帮”单位和全县干部职工筹资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方案显示,为加快全县脱贫攻坚进程,积极动员“挂包帮”单位和干部职工筹资助力脱贫攻坚。设立筹资标准一是向146 个“挂包帮”单位筹资 1451 万元;二是向全县干部职工筹资约 1180 万元。依据行政级别和技术职称明

2、码标价:从最高的正处级领导干部每人 5000 元,到最低的每人 1000元。 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吸引眼球,牵扯注意力的一则新闻报道。该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上参与评论者众多,批评之声四起。11 月 1 日下午,永胜县委宣传部回应称,网曝内容属实,目前县里已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县长已致歉并承诺将退回捐款。 对该县出台这样的“强制募捐”方案,笔者推测,该县从正处级到普通职工,对这一规定的认同感和评价,会呈现逐级衰减的趋势。有募捐任务的大多数人,对政府“强制募捐”方案出台感受不佳。方案不只否定了那些主动捐款者的一片爱心,还帮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倒忙” 。非本地的“局外人” ,则对政府

3、的这一举措,批评之声高于正面评价。不少义正词严的大篇幅批评其为“苛政” ,是“陋习” 。在类似事件多次曝光、挨批和强调“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的背景下,该县还这样做的原因何在? 【剖析】 决策背后的原因 首先是观念滞后,认识不足,对扶贫工作深入研究不够。 扶?需要资金,对于扶贫工作,资金永远都不够用。不要说贫困地区,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也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扶贫不是给钱了事那么容易,扶贫任务完成也不是上级检查考核时,老乡们存款账户“应景”式达到预期数目那么简单。要清醒认识到扶贫工作中, “输血”远不及唤醒、启动“造血”功能的作用和意义深远。 有些地方的领导在扶贫工作上,确实存

4、在着观念滞后,认识不足。他们将金钱视为扶贫攻坚的“起搏器”和不二之选,类似“人民内部问题只需要人民币来解决”这样的认识在一些地方领导心中还占有一定的份量。扶贫资金不足,扶贫工作不得要领,不去深究致贫原因,打不开脱贫思路,不领会精准扶贫精髓。 所谓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要拓展视野、深入实际,最大效率使用扶贫资金,摒弃过于强调资金扶贫的“依赖症” 。审视和研究自身资源,尤其是具有独特性、吸引力、可合作开发的资源,只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因村、因户施策,办法总比困难多,就能够探索出更多的扶贫办法。 其次

5、是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对脱贫工作依赖手段单一。 到 2020 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以国家级贫困县为代表的贫困乡村脱贫奔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央政府协调多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对国家级贫困县以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 ,以期“好钢用在刀刃上” ,使扶贫工作效果更好,脱贫奔小康进程更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鼓舞人心,实现这一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相当紧迫,国家级贫困县尽快“摘帽” ,脱贫奔小康成了自上而下各级政府合力攻坚的硬任务。国家级贫困县地方政府的领导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们更是心急

6、火燎,绞尽脑汁,在尽快脱贫奔小康上尽心竭力。或许当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钱的情况时,而当地财政又捉襟见肘之际,地方政府领导就想到了“就地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让县域内经济状况较好、 “吃财政”的干部职工拿出点钱,为全县脱贫出点力,或许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为了公平起见,他们还特别注意按照行政级别和技术职称高低来确定捐助资金的数量,在设计捐款这一事项上,永胜县县领导肯定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可以肯定,这一募捐方案的出台,不是贸然之举。在全国脱贫的要求与压力下,财力不济、无法保障脱贫工作开展的永胜县委政府采取这一举措可能实属无奈。看似合乎情理的方案,却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偏离了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

7、最后是懒政思维,法治缺位,扶贫工作“人治”色彩浓厚。 从永胜县强制捐款这一举措来看,是政府公职人员执政过程中存在懒政思维的反映。做好精准扶贫,实现脱贫目标,需要深入了解一村一户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扶贫重点,需要“进百家门、暖百家心、听百家言、问百家计” 。 强制捐款行为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当下,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尽管方案中并未出现“捐款”字样,而将其行为定义为“筹资” ,但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联合下发通知所进行的“筹资” ,实际上就是“强制募捐” ,是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慈善法都明令禁止的“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行为。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按期实现而进行的脱贫攻坚,在这里与“全面依

8、法治国”要求出现了“不一致” 。这决不是两者只能择一的困难抉择,而是决策者的偏颇与任性。这一县委、县政府自我感觉合情合理的方案设计,于法无依并已经违背了有关法律规定,也偏离了精准扶贫的初衷,并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样举措的出台是县委、县政府“人治”思维占上风、法治理念缺失、依法行政思想树得不牢的表现。 【路径】 县级层面脱贫攻坚的探索和借鉴 第一要深入理解“顶层设计” 。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

9、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 谁来扶 怎么扶的问题。 ”这些为各地政府开展工作树立了目标、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也给出具体的思路和办法。要深入理解掌握会议精神,将“顶层设计”要求与地方执行有机结合,做到落地落实。 第二要系统把控关键环节。 县级层面的脱贫攻坚,涉及内容庞杂,工作任务繁重。要打赢这场攻坚战,一定要把握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将扶贫主体、扶贫对象、社会力量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是扶贫工作的重点。着力解决关键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真正围绕群众脱贫出实招,不搞

10、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 作为县域内扶贫主体的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将脱贫致富提高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来认识、去践行。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对干部的监管、督查和教育要跟上,使扶贫干部真正做到懂政策,并要送政策、送资金、送项目,带着满腔热情和干劲参与到扶贫攻坚中去。要在村民自治组织协助下进行深入村户走访调查、摸排分析,摸清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尤其贫困村、贫困户的特点等,这些是开展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 在分析扶贫对象基础上强化分类指导,强化资源、资金整合,强化精准扶贫,强化机制,强化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打好

11、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强化分类指导,明确任务与责任清单,厘清做好贫困村、户的目标任务以及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责任的分类;明确具体的脱贫、减贫、增收的工作方案,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人和项目以及时间节点上。强化资源资金整合,围绕扶贫攻坚重点难点任务,集中使用各部门相关资金,借助整合来解决全县扶贫攻坚问题、经济持续发展问题。强化精准扶贫,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做细做好精准扶贫。建立扶贫工作台账,项目、资金及帮扶措施要细化、实化,力求将资源资金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实现脱贫效果最佳。 注重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等、靠、要”和援助依

12、赖思想。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脱贫致富,靠帮扶,更靠自主。如何激发扶贫对象的活力和积极性?要将文化扶贫同经济扶贫结合起来,把物质上的帮扶与精神上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训和就业引导,切实使好逸恶劳者摈弃恶习陋习,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成为扶贫攻坚的主力军,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树立基层脱贫致富的先?M 典型,加强宣传力度,用身边典型人、典型事激励当地民众,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推动扶贫攻坚深入开展。 注重“谁来扶”与“扶持谁”两个关键主体和“怎么扶”这一方法路径外,还要拓宽视野,动员

13、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多渠道争取外力支持,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积极“上跑下联” ,对上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对下多关心、多联系、多帮扶、多指导。要建立县域内扶贫综合信息平台。吸纳多方协作,部门联动, “握指成拳,合力攻坚” 。 第三要善于借鉴“他山之石” 。 放眼全国,深入研究扶贫工作好的做法,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该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将本地在外地人才吸引回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不断激活群众发展潜能, “依托互联网+,念好山字经 、唱好林中戏 、打好果苗牌 ,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选择,做到产、加、销一体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其实,还有更多经验可以学习、借鉴。脱贫攻坚的路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结合自身的持续探索。明任务、知法治、善学习、多总结,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坚持久久为功,定能善作善成。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