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210304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游戏输了就哭闹甚至打滚;做事情惯于半途而废;缺乏自信,自我否定有不少孩子遇到不顺心或者经受一点挫折,就常常发脾气或是满脸委屈。作为家长,应当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提升承受挫折的能力,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呢? 是什么导致孩子“输不起” 要强,在家长们眼中是值得炫耀的好品质,说明孩子有很强的上进心,将来肯定有出息;但是如果因为要强而变得“患得患失” ,只想赢而无法接受输,甚至对别人的成功抱有嫉妒和敌意,就成了“输不起” 。那么,孩子们的“输不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原因一:不想输是人的天性 通常来说,胜者才能享受更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赢得游戏就能在小伙伴中

2、间立威,考试第一就能收获家长的赞扬和同学的崇拜。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是既有强项又有弱项,但年龄尚小的孩子暂时还没办法分清自己,只想着事事都比别人好,所以一旦在游戏里或者是学习上不如同伴时,心里就会很难接受。 原因二:家长们不当的心理暗示 几乎每个孩子最初的“输赢”观念,都来自于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做对比,这给孩子造成了“只有自己比别人强,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等较为偏激的心理暗示。还有些家长滥用“赏识”教育,一味地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意识里,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反差。 “输不起”的不良影响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当孩子已经

3、呈现出“输不起” ,其实往往已经被“输不起”造成了情绪甚至是性格上的不良影响。 影响一:脾气往往比较差 孩子一旦自己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就会抵赖、哭闹。如果耍赖得逞,下次则会故技重演;如果耍赖没有成功,则很有可能会心怀嫉妒,甚至故意破坏其他孩子的成果。一来二去,这位“输不起”的孩子人缘也会变差,小朋友都不会喜欢和一个爱耍赖的孩子玩耍。 影响二:易产生心理问题 迫于父母过多的期望和压力,所以不想输、输不起,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而且他们每次失败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影响二:成年后人格、品行不佳 如果太过看重输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小的时候,往往表现为语言

4、粗暴以及行为过激,长大后则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人格、品行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 “输不起”的孩子,往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无法承受竞技或比赛中的落败,第二类是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半途而废,第三类则是缺乏自信并且自我否定,不肯尝试和挑战。针对这二类孩子的表现,父母需要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正视输赢。 场景一:小威刚学会下围棋,可是每次和爸爸下棋到最后,总以大吵收场。爸爸几乎每次都要配合儿子改变规则,明明是儿子耍赖,还要假装输给他。有一次小威输了棋,还大发脾气,把整个盘棋掀掉。 “孩子这样根本无法承认失败,该怎么办呢?”爸爸很是心烦。 面对无法承受竞技或是比赛中落败的孩

5、子,家长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需要改变自己思考的角度。 心理专家有言,家长学习同理孩子的挫折情绪,是培养挫折免疫力的重要起点。家长必须首先调整心态,因为这些在大人几十年生命经验里“微不足道”的落败和挫折,对孩子的内心来说“是能力问题,不是输赢一盘棋而已” 。很多年纪尚小的孩子仍在唯我独尊的阶段,他们会简单地把“失败”和“我不好”联结在一起。 第二,要努力陪伴孩子渡过情绪骚动期。 因为落败而情绪失控的孩子,都正处在情绪骚动阶段。尤其是其中年纪较小的那些孩子,因为他们所能使用的语言还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更容易出现情绪骚动。 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父母若用吼骂同应,只会造成更糟糕的反效果

6、。精神科医生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看得到的范围内,微笑陪伴和等待。等到孩子静下来后,该坚持的原则,家长不能弃守,需要让他们知道父母一直在自己身边,但哭闹也不能改变父母的心意。 第三,陪小孩从输赢中学习。 以家长和孩子下棋为例,专家们致认为,没必要每次放水,让孩子误判自己,对自己过度自负。赢的经历让孩子有成就,有输有赢是难得的亲子沟通。对家长来说,重点是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适时地积极鼓励,更要帮助叫门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 场景二:小学一年级的桃子是老师眼中的模范生,常常被称赞。妈妈为她报了校外英语班,因为和同学相比起步较晚,成绩属于落后分子。年纪尚小的桃子完全无法接受这种挫败,对英文很反感

7、,不愿再继续上课。妈妈害怕强迫学习会让挑子对英文失去兴趣,很伤脑筋。 那么,面对因为无法承受挫败或者种种原因而半途而废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观察孩子半途而废的几率。 若是孩子几乎每次学习或做事情都半途而废,家长应该陪孩子做一些改变。和孩子说清楚讲明白,当遇到困难时,陪伴他们渡过关卡,克服闲难,体会成功的愉悦。如果是因为孩子本身对某件事情毫无兴趣,也不是经常放弃,则不应该勉强孩子继续。 第二,强调孩子创造成功时的努力。 父母应该提供最多的经验和观察,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自己生命中一切事物的积极参与者。当孩子想要放弃时,父母将心比心,先说服他们再试一次,鼓励他们想出不同的方法面对困难,然

8、后称赞他们再试一次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第三,需耍耐心等待。 有时候,父母会突然发现,过去要求孩子做但是做不到的事情,某天突然会变得轻而易举。其实很有可能只因为孩子的能力彼时还没有达到,因此父母要有耐心等待的勇气。 第四,父母自己也不能半途而废。 对于一些常因困难而放弃的孩子,往往也很难因为家长一次新的教导和尝试而有根本改变。身为父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因此沮丧。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现自己能从错误中学习的态度,如果新的教育方式一开始不成功,请再试一次。 场景三:小飞从小不擅长画画。幼儿园中班时还曾经因为不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一个复杂的折纸,偷偷躲到角落哭着要找妈妈。

9、这方面累积的挫折,让他至今对所有美劳功课都没有自信。今年暑假作业要交图画,他把自己画的拿出来给妈妈看之前还要妈妈保证不能笑话他。妈妈虽然觉得小飞美劳不在行,不必强迫他学习,但是很担心他这样否定自己,对他影响不好。 否定自己的小孩,会认为挫折就是能力不足,面对真正的挑战会更焦虑,不计一切代价避免尝试和犯错。孩子常常自我否定,不肯挑战自己,父母可以怎么帮忙呢? 第一,先要自检是不是家长和老师的标准太高。 家长有可能在不自觉中设定了高标准。若是家长期望过高,无形中会影响孩子感受成功和错误的方式。作为家长,即便没有明说小孩必须有什么表现,但在不经意中和兄弟姊妹、同学邻届相比等等,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造成

10、很大的压力而不自知。 第二,避免孩子陷入无助。 当孩子用负面的情绪和行为发泄,暗示他们承受沉重的压力。若没有扭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无能,不敢面对挑战。家长应扪心自问,是否真的欣赏他们,协助他们学习因应之策。 第三,对高标准的孩子多支持。 对于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家长应表现出正面支持,因为这些孩子原本相对聪明强势。同时家长应该时刻留意孩子的动向,也和幼儿园、学校老师多沟通,随时斧正他们的偏离。 第四,帮助孩子接纳犯错是人生的一部分。 父母们处理自己错误的态度,以及面对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影响孩子最深。当家长常常在出错时彼此大吼,很可能会招致效仿。还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所犯的低级错误极易情绪失控,孩子很可能因此以为自己错误不断是因为能力不足,进而否定自己。 第五,不要总是自己定义“成功” 。 对于“成功”褊狭的定义,往往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家长应试着打开心胸,更细心地观察和鼓励孩子,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