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反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浪潮及其宁息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19页
文档ID:30208068
反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浪潮及其宁息_第1页
1/19

反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浪潮及其宁息十目聊毪院刊第 1 期婿斗学与社会反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浪潮及其宁息侯逸民(科技政莲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摘要 ]本文就 1986 年夏天在香港地区发生的大规模反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事件,强调了在建设校电发展中应正视部分民众的恐核心理,应该用科学的理性改变人们的疑虑,在方法上要因势利导,将科学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反对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浪潮虽已过去五年了,但其过程及教训仍然值得人们回味.一,大亚湾建核电站的缘起及 1986 年的香港之夏1986 年春天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的那场事故,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掀起了反核浪潮.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核能的发展趋势,绝大部分国家的核电事业仍以它固有的步伐向前迈进,充分显示了这门现代技术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在世界性的反核浪潮中,于 1986 年夏天在香港地区引发了亚洲罕见的轩然大波,使这场运动出现了新的势头.为了了解这件事件的起因,需要介绍一下香港与广东联营建设核电站的经过:广东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发展工农业生产有不少得天独厚之处.但长期以来能源不足,而电力是其中突出的薄弱环节.全省全年平均缺电达 I/3.在枯水季节,不少企业每周只能开工三四天.由于缺电,一些值得发展的项目不得不搁置,某些已在建设的项目也蒙受影响.这对整个经济以至居民生活的影响是不难想象的.造成广东电力工业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广东缺乏一次能源.全省煤炭储量不多,年产只有 700—8O0 万吨,平均每人每年只有 120 公斤左右.广东如建大型煤电厂,一座百万千瓦电厂每年需煤约 200—30O 万吨.因此需从华北,西北远距离调运煤炭,这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水电资源方面,广东已经建设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如新丰江,枫树坝等,但不能满足用电的需要.如果建设较大的水电站,由于广东地处珠江下游,落差小,淹没面积大, 且地少人多,这是不适宜的.即使在广东以外有适台的条件建设大型水电站,由于水电有季节性,为了保证稳定供电,也必须有适当比例的火电或核电相配台.南海石油资源丰富,正在勘探,根据国家能源政策,石油是宝贵的 4t~S:原料,也不能大量用来发电.因此,广东要加快电力建设,应当考虑能源的多样化,适当发展核电.当然,从我国的电力供应上讲,在近期核电只是个补充.但从长远的需要来看,核电必将有个大的发展.当前核电必须迅速起步,并在一定对期内为将来的核电大发展打好基础.广东核电站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国家批准的.中国科学院院刊从香港方面来说,70 年代电力发展受到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电费一度连年上涨,上升幅度最高的一年曾达 50%以上.为摆脱这种危机,香港的两家电力公司都转向建设煤电厂.香港有关方面,还委托国际原子能机构研究在香港建设核电站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核电有竞争力,但香港不具备建设核电站的条件.因此他们希望和广东合作,在靠近香港负荷中心的地 方,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条件兴建核电站:广东毗邻香港,历史上一向经济交往密切,在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后,两地经济关系更为密切.基于粤港双方都有建设核电站的需要和愿望,广东电力公司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早在 1979 年冬便成立了联合工作委员会,研究左广东省境内兴建核电站的可能性.经过双方长述五年之久的谈判,终于在 1985 年元月签订了合营合同,成立了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广东核电站的兴建,将为香港解决能源问题提供有力的保证,核电站的发电量约为 1oo 亿度,其中 70%输往香港,从 1992 年开始送电.前五年电价将不高于香港用煤发电的电价.如此优惠的电价,不但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利,而且惠及每一个市民.司样,广东棱电站的建设和投产,无疑是推动广东各地,特别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广东核电站的筹建是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安全问题理所当然是被格外重视的.棱电站的反应准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堆等多种堆型.在堆型选择方面,经过与美,英,法,联邦德国,加拿大,瑞典,瑞士,日本等国的制造厂商和国际上有经验的工程顾问公司几十次的探讨和技术座谈,以及派专家到国外考察核电站建设和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经过慎重研究,选择了占世界核电站一半以上,有十几个国家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在设备选择方面,反应堆系统是采用法国法玛通公司提供的设备,包括吸取了美国三里岛事故教训,经过改进了的设备.这是因为法玛通公司制造的压水堆设备技术先进,它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技术,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实行了标准化,系列化,安全上有保证.汽轮发电机设备则采用了制造经验丰富,有配合制造大型核电站常规岛设备经验的英国通用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的机组.在工程管理方面,我们虽然在核工业和电力工业建设上有相当多的经验,但缺乏建设大型核电站的经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决定聘请具有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核电站经验丰富的法国电力公司负总技术责任,与合营公司的专家共同管理工程.关于土建安装工程,则采取国际招标,吸收国内外有核工程建设经验的工程公司承担.至于厂址选择,更是把安全放在首位.这项工作从 1979 年开始.按照核电站选址要求,首先组织有关专家在西江,北江,东江,以及从珠江口以东到海丰鳊门沿海地区进行调查暗勘,第一次从十几个点中筛选,推荐了三个点:又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踏勘,认为这三个点中,比较好的是大鹏湾的屯洋:它与香港的直线距离是 4 公里,距深圳是35 公里.这个距离,按照法国,美国的安全标准,以及嗣有些国家桉电站与大中城市的距离作比较,对城市安全是有充分保证的:但是考虑到对公众的心理影响,放弃了这个点.以后又组织专家沿大鹏湾半岛和大亚湾进行选址.在 1982 一年推荐了五个点,经过地质勘探和水文,气象,人口和生态环境调查,诸各方面专家反复审查鉴定,于 l983 年 2 月由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审定.认为大坑,凌角石两个地点,从区域稳定,地震地质,环境保护,取排水,地形,交通运输,施工场地,和l 期侯逸民:反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浪潮及其宁旦 输电线路出线走廊等条件衡量,都符合建核电站的要求.经过进一步工作和从技术经济方面比较,1983 年 9 月最后选定了大坑麻岭角厂址,也就是大亚湾核电站现址.它直线距离香港52.5 公里,距深圳 45 公里,并有大鹏半岛山岭的屏障,属人口稀少地区,自然和生态环境条件也比较好,是个比较理想的厂址.这些选择和决定,就是在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许多中外专家在以更慎重的态度去重新审视时,也认为这个核电站从一开始就把安全标准定得很高.1986 年 4 月 26 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中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随后国务院总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核电建设和安全问题.会后由副总理率领有关专家于 5 月中旬到大亚湾现场视察,再次明确指出核电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并提出保证安全的四项具体措施.接着,6 月中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讨论了我国核电建设的问题.会议肯定了我国适当发展核电的方针,责成主要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要求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国务院指定核安全局专门管理和监督这一工作. 香港生活着数百万我们的同胞,香港的稳定繁荣对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按照中英联合声明,我国将在 1997 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是唇齿相嗽,休戚与共的.在确保核电站安全问题上,彼此的列益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合营公司已多次开会,专 f5 研究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兴建一个核电站的投资很大,建设周期很长,评估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广东棱电合营公司是中外合营企业,电站建设资金以国外贷款为主,在经济上自负盈亏,不可能不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对各种经济变化的动态,一直密切注意,广泛收集信鼠,跟踪研究,不断作出财务预溅及风险预测.如果从编制可行性报告算起,已作的经济预测方案达数百个.经过多次研究,棱电站建设的总预算都没有超出可行性研究时的总概算.可以肯定,这个项目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定有效益.同意香港与广东省签署棱电合营合同,行政局也曾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经审议后表示同意.当然,那时也就安全问题,三废处理及事故应变问题有过议论.但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确实使人受到震惊,香港人仍以疑虑的眼光看待大亚湾核电站的兴建,甚至认为远离香港 52.5 公里的这个核电站犹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一旦出事,香港人难于作紧急疏散.他们要求对在大亚湾兴建核电站的问题作重新研究.5 月 7日,立法局非宫方议员,行政立法两局公共事业小组同经济司,天文台,机电工程署以及几位广东核电站人员,就大亚湾兴建核电站对香港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港督也对这个问题表示关注.5 月 15 日,香港一家报纸以全版篇幅刊载了有 160 多人署名的联名呼吁.其内容是:1.要求改府代表香港市民积极争取公开大亚湾棱电厂的资料及安全评估;在香港市民表示支持以前,该核电站不予投产.2 要求中国主管方面重新考虑其发展棱电的政策;将安全及环保列为首要义务.尽管建设大亚湾核电厂符合我国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的有关实施法规所怍的规定选择的压水堆堆型也迥异于切尔诺贝利的石墨堆,而对经济效益的估计也很乐观.但 1986 年 的夏天,大亚湾核电站供电对象的 52.5 公里外的香港,仍然被卷进了世界性的反核浪潮中.应该指出,香港部分市民对核电站是否安全表示忧虑是可以理解的.由于香港三面临海,担心北面的核电站万一出事,难以疏散;再则中国尚无管理现代化核电站的经验.中国科学院院虽然香港的反核声浪中,夹杂了某些政治音调,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因为对核电认识不够,或者对核电站的安全设施不了解,或者把核电站事故的危害同原子弹爆炸相提并论:这场运动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我们姑且不论其中包含的政治问题.就它表现的现象来看,由”争取停建大亚湾核电厂联席会议所发起的签名运动,是颇为引入注目的,8 月 l3 日,他们的 l0 名代表前往港督府递交请愿信和所谓 104万市民支持停建核电站的签名副本,达到了这次反核浪潮的高峰.香港除老人和儿童以外,似乎绝大部分成年人都卷了进去.但正如很多公正人士指出的:”有市民签名亦未必有代表性;况且,在市民不明了 核电厂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收集签名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以广告的形式发表了声明,其中有一项是呼吁港人不应盲从附和单方面缺乏证据的反对核电站的论点.他们指出,如果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高于标准,香港人就不应当阻碍核电发展趋势.另外,据熟悉内情的香港人士分析,在反核团体里,其中有些骨干是职业性的”反斗星”, 有些是人,士有些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当然,在这次风潮的浪潮中也不乏建设性的意见,这有助于香港人对核电技术作深入全面的了解,也促使核电站的主管方面更周到细致地去考虑和处理安全问题.继立法行政两局议员赴欧美搜集核电厂资料之后,香港社会人士也决定自费自愿组团,分别到日本,荷兰及北京等地考察.s 月上旬,两局议员棱电考察圃带着 2OO 多个问题,分赴欧美搜集有关核电厂安全的资料,这些问题是综台了香港各界人士所提出的意见后加以整理而成的.考察中他们认识到,能源多样化可确保发电成本相对稳定,使之更符合经济陡.从核发电来看,其特点在于均衡性, 除每年一次更换燃料时需停产外,全年部处于运行状态.如果在多样化的能源组合中以棱电为基本,在用电高峰期再投人煤,石油发电等与之配合,而在低峰期内关停部分煤,石油发电厂,这是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效益的最佳选择.其次,核燃料储量丰富,清洁,安全.园此,从长远来看必然要发展核电.其实,科学的力量在当代是深人人心的.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科学所创造的文明成果,那/厶科学事实要比被人们重复千百次的流言更使人信服,对核能的一切造谣中伤在证据面前也就不攻自破了.二,应正视部分民众的慢核心理“争取停建大亚湾核电厂联席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