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6587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FINANClALACCOUNTING金融会银行卡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计口薛严清王潮端银行卡作为便利,快捷的电升 46.6%;涉案金额达 9906 万元,卡实施犯罪活动.子支付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公同比上升 6.3%.随着银行卡风险(1) 利用 ATM 机盗取银行卡众的青睐.截至 2007 年底,我国的不断显现,银行卡风险已经引起号和密码.银行卡发卡总量为】5 亿张,其中了相关部门高度注意.一种是利用 ATM 机实施银行借记卡发卡量为 14.1 亿张,信用一,银行卡风险的现状卡调包.当持卡人在 ATM 机上取卡发卡量为 9026 万张.2007 年,款时,后面的人偷窥持

2、卡人输入的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银行卡风险主要分为四大类:密码,并挤碰持卡人使东西掉落地零售总额的 22%.银联卡境外受欺诈风险 ,信用风险,中介风险和上或故意丢弃少量钱物谎称是持卡理网络也迅速扩张,截至 2008 年操作风险.人的,当持卡人蹲下捡东西时不法6 月,境外受理银联卡的国家和地(一) 欺诈风险分子乘机调包银行卡 ,随后盗取区达到 45 个,境外商户 15 万户,欺诈风险作为银行卡风险中卡内资金.二是利用 ATM 进行偷POS 终端 20 万台,境外受理银联最常见,最重要的风险类型,与普窥,克隆银行卡信息.不法分子在网卡的 ATM 机 36.8 万台, 银联卡通持卡人的日常生活

3、紧密相关,对 ATM 机附近安装摄像头,无线接境外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继续呈井社会和公众的影响较大.我国欺诈受器,数码摄像机等设备,偷窥并喷状增长.银行卡正以其携带方便,风险主要以借记卡的账户盗用类型刻录银行卡卡号等基本数据信息,结算快捷等优势,迅速成为广大群为主.这与我国银行卡产业仍处于之后不法分子将盗取的银行卡卡号众普遍使用的消费支付工具,然发展初期,银行卡存量以借记卡为等数据信息制作成假银行卡,到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验的不足,主的情况基本吻合.行 ATM 机具上取现或转账.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 1.盗取银行卡卡号和密码(2)利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期,影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据不法分

4、子通过 ATM,自助门盗取银行卡号和密码.统计,2007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禁系统,网络等方式盗取卡号和密不法分子通过对自助银行门禁银行卡诈骗案件 2946 起,同比上码,然后制作伪卡或直接盗取银行系统进行改装,主要是将读卡器及2008 年第 11 期国支付结算密码按键组装成假门禁或在真门禁系统中装载盗录装置,盗取刷卡人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然后伪造银行卡卡片,窃取银行卡账户内资金.(3)利用其他终端盗取银行卡号和密码.这类犯罪活动又被称做”信息侧录”.通常表现为不法分子与商户合谋,在机具上装载侧录仪器或利用掌上侧录仪器在正常刷卡完毕后再次刷卡盗录持卡人磁条信息,再制作伪卡牟利.这类做法目前国内

5、还比较少,但在国外经常发生,需引起注意.(4)通过网络盗取银行卡卡号和密码.该方式作为新兴的犯罪手段,呈隐蔽性,高科技化发展态势.一种是利用病毒入侵.此类方法是网上银行盗窃活动的主要方法.不法分子向被害者的电脑注入木马病毒,在电脑后台偷录下用户输入的信息盗取受害者银行卡资金.多起案件调查发现,网上已形成从事此类犯罪活动的产业链条,提供从制作木马,销售木马,盗窃账号,销售账号,转移资金,网络洗钱,提取资金等分工严密的一条龙服务.二是所谓的”网络钓鱼”.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让用户登陆虚假的银行网站或者其他类型的网站,然后引诱用户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密码.这些虚假的银行网站的网址,页面通常与正规银行的

6、网站网址,页面极其相似,稍不注意就会上当.目前,中国的”钓鱼网站” 占全球“钓鱼网站”的 13%,列全球第二.(5)通过其他方式盗取银行卡号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拾取存款凭条,商户签购单后利用软件窃取银行卡账户信息,而后制作伪卡盗取资金.2.通过短信,ATM 传递虚假信息进行直接诈骗不法分子谎称客户银行卡已在某处刷卡消费,提取现金或退还各种税费等,诱使持卡人将卡内资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的诈骗活动.目前,福建省银行卡犯罪中以虚假信息诈骗占主导地位,2005 年至2007 年,受理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案件达 1.7 万起,涉案金额高达 1.95亿元.(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银行的交易对象由于各种原因未

7、能按合同约定履约的风险.当前一些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或未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真实身份或资信情况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散的现象.一方面,不少银行盲目追求发卡数量,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少年和在校生等)发放信用卡或向持卡人授信过高进而引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不严格审核申请人资料或发卡手续不规范,导致骗领,冒领信用卡时有发生.骗领,冒领信用卡通常有以下做法:一是不法分子通过拾得,窃取或购得他人的身份证件,冒充受害者向银行申请办卡;二是不法分子窃取他人身份证件后,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改动后申请信用卡;三是不法分子通过盗取,截留他人信用

8、卡,通过修改密码或消除密码后进行使用.前两种手段称为虚假申请,其已经成为国内最为主要的信用卡欺诈犯罪类型.据中国银联不完全统 if,2006年虚假申请造成的损失占全年所有贷记卡欺诈损失金额的 70%以上,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三)中介风险由于银行机构对中介(主要指商户,包括 POS 特约商户,网站店主)控制措施不到位,持卡人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活动越来越多.套现主要指信用卡持卡人与不良商户串通一气,利用虚假交易,1.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联银行卡风险案例汇编 2oo7.团 2008 年第 11 期通过以刷卡消费或网上购物消费的名义将信用卡中的透支额度通过POS 终端或其他方式全部或部分地直接转换成现金

9、的行为.套现对银行卡市场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持卡人套现长期占用了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而发卡行又无法获悉这些资金用途,难以进行有效的鉴别与跟踪,一旦持卡人无法偿还套现金额,银行损失的不仅仅是贷款利息,还可能是一大笔资产.而且目前一些不良中介借套现名义,留存持卡人信息虚假申请信用卡或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制造伪卡盗取资金,使得信用卡信贷风险进一步放大.(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欺诈风险和中介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

10、段更加隐蔽或是由于银行工作人员过失造成客户资金损失,因此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如由于部分银行柜面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存款实名制,客户身份识别制度,造成不法分子利用假身份证或他人身份证开立银行卡账户进行诈骗或洗钱.公安部门发现大部分犯罪分子所用银行卡均非本人身份开户,且多数是一案换一卡,增加了公安部门的侦查难度.二,防范银行卡风险的对策(一)加强宣传,提高持卡人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对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各发卡行在销售银行卡产品时,不但要介绍银行卡产品的优势,也要注意介绍其风险点和安全使用知识.对于已发生的银行卡风险案例,应通过媒体等方式及时进行披

11、露,提高持卡人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掌握相应的防范手段,提高持卡人防范意识和能力.(二)加强管理,增强银行机构的主动防范能力认识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各银行机构应充分认识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正确识别风险等级,积极面对,做好风险的精细管理,从主观上降低各类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银行机构自身制度,操作上的漏洞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机会.银行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查找现行制度章制度营,防面,应片领取:卡的制一民币现的方式厂家完数字化:的生产视同重:按需向员按重.有向客付结算取,并经主管验证,一般柜员不能预留卡片,各领卡环节要严格核

12、对张数,并签字盖章.2.规范银行卡发行市场,严把风险源头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银行机构发卡指导,引导其树立”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并重”观念,充分认识滥发银行卡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一是要求银行机构严把质量关,针对由于执行账户实名制不力或未严格审核申请人资信情况造成银行卡风险的,实行倒查制度,追究经办人员失职失察责任;二是针对当前不少银行信用卡发卡业务外包的现状,要求银行机构慎重选择发卡营销服务商,并严格约束与外包商之间的外包关系,定期对外包业务和外包商进行风险评估.三是指导各银行机构建立健全办卡信息共享机制.对于不良办卡申领人信息,建立”黑名单”信息库,及时通报各发卡银行;建

13、立完整的外包商和营销人员档案,对于信誉不佳的外包商或营销人员,纳入”黑名单” 信息库管理.3.加强对涉嫌银行卡犯罪账户的管理,增加作案难度一是要认真落实账户实名制.所有银行存款应以实名存储,划转和归集,在银行强制留痕.加大对柜台人员鉴别真伪身份证的培训,充分发挥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作用,不断完善身份核查办法,有效识别客户真实身份,增强对可疑交易的识别和监测能力,对异常交易及时报告并予以核实.二是加大开立,使用诈骗账户的难度.对于不正当使用银行账户和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持卡人,银行可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标准,通过高收费,限制开立账户等手段,遏制不法分子开立多个账户实施银行卡犯罪或贩买贩卖银行账

14、户;另外,银行机构可依据银行卡账户活动情况,风险程度对持卡人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涉嫌诈骗犯罪的银行卡实行重点监控,并建议银联,银行机构通过技术手段设置障碍中止网上银行,ATM 自助服务.银行柜面对该账户实行本人实名服务,暂时停止该账户委托他人代理服务.三是建立涉嫌银行卡犯罪账户的临时冻结制度.建议出台相关依据,由银行机构凭公安部门的法律文书传真 4x,t涉嫌银行卡诈骗的账户临时冻结,临时冻结的时间可设为 24 小时,超过期限公安机关无法提供法律文书原件银行自动解冻,争取破案时间最大限度挽回受害人经济损失.4.加强监控,对风险作出快速反应各银行机构要加强对银行自助设备的日常检查,建立健全自助设备巡

15、查机制,必须在自助设备营业场所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24 小时监测系统等,增强夜间采光度,保证所录图像清晰.围 2008 年第 11 期支FlNANCIALACCOUNTING金融会在 ATM 原有内置监控的基础上 ,加强外置监控,加大夜间巡查密度,防止犯罪分子破坏行为.收单机构应加强对特约商户资质的审核,强化对特约商户的风险控制,防范特约商户套现等风险.应建立健全日常监控机制,对商户的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或整数交易等可疑异常现象,应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查.(三)加强支付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1.提高银行卡技术水平随着银行卡犯罪途径和手法呈多样化,高科技化趋势发展,各银行机

16、构应坚持”预防为主,技术先行”,积极利用技术手段来应对.建议通过强制手段提高银行卡制卡材料的复杂性,改变原有卡片的加密机制,实现银行卡的 EMV 迁移,提高卡片自身防伪技术标准并强制自助终端(含 ATM,POS 机)受理银行卡时进行认证.建议增加使用字母提高银行卡密码复杂 I 生,在ATM 屏幕上增加动态密码框 ,持卡人通过触摸输入密码,增加不法分子偷窥难度.此外,还应通过推广使用 USBKEY 确认客户身份,加大对伪造网站的打击力度,来保障网上银行使用安全.2.建立账户信息管理机制推动银行卡账户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应尽快确立账户信息泄漏责任及欺诈损失的承担及补偿原则,方式及标准,最大限度保护持卡人合法权益.开展对发卡机构的发卡,收单各环节的账户信息安全管理的自查,检查,促进银行卡账户信息安全管理相关规则的贯彻落实.3.加大对银行安全用卡的考核建议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开展银行机构银行卡业务,技术考核,将银行安全用卡作为重点内容,通过考核银行卡报案率,涉嫌犯罪的银行卡占比,开展安全用卡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