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5633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色彩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学生在写生中的色彩感觉能力刘 敏(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摘要:色彩在绘画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而色彩写生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色彩感觉的最主要途径,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提高写生的色彩感觉能力至关重要。关键词:认识色彩 空间色彩 观察方法色彩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色彩感觉能力是可以进行后天重新塑造的。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提高写生的色彩感觉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作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色彩写生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这也是是职院色彩课教学

2、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现就我在色彩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感觉能力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一、针对学生实际,讲清色彩原理, 强化色彩意识。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其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对色彩有全面的了解。职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以上都是初学者,色彩知识欠缺,固有色观念牢固,这是教学的最大障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基本的色彩理论指导,并对其进行研究,追究色彩的由来。要看到色彩首先要研究光,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明确“唤起我们色彩感觉关键在于光”的道理。举一

3、个典型的例子:在晚会上,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裙,当强烈的红光照射到她身上时,她身上的衣裙已不再是白色,而变成了光线的红色.当绿色光照射她时,白裙又变成了绿色,这种色变现象不仅出现在白裙上,人的其他部位、相关环境也都随之色变。然而当所有灯光熄灭时,色彩便随之化为一片乌有,人和物也看不到了。由此可见色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不会有色。环境色是决定物体色彩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一切物体色均受到周围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色是一个物体受到周围物体反射的颜色影响所引起的物体固有色的变化。环境色是光源色作用在物体表面上而反射的混合色光,所以环境色

4、的产生是与光源的照射分不开的。在色彩写生实践中,认识理解物体色彩的相互影响,弄清物体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及物体色彩形成的因素至关重要。 我们了解了色彩形成的基本规律,也就应该懂得一点“色彩”的基本含义。“色”与“彩”之间,“色”只是存在于物象固有的颜色相貌中。“彩”则是物体的三因素,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位一体紧密关联。在观察和表现时就会由浮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深刻的理性认识,当二者相结合,我们就会发现物象的色彩原本并不单一,还有很多更重要的色彩形成因素。那么“我们看不出那么多色彩”这句话也就随之破解了,原来并不是没有那么多的色彩,而重要的是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去发现和表现物

5、象的丰富色彩。二、把握空间色彩,正确认识和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把握色彩靠感觉,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空间的透视变化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小。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

6、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从而便归纳出色彩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近鲜明、远模糊,近对比强、远对比弱。利用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可以在二度空间上表达出具有长、宽、深的三度空间。运用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因素。素描画是运用线条、明暗、块面塑造形体;色彩画,却是运用色彩塑造形象、表现空间。为使学生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成分,可将物体画成剖面图圆形在圆周上分段标出明暗调子的部位,在圆的左上或右上确定一个光源,物体受光情况可由光线到物体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来表示。要让学生明确物体不同部位与光线所成的角度不同,它的色彩成分也不同。如高光与光线成直角,它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亮面,与光线成

7、小于九十度大于四十五度的角度,以光源色为主,固有色较少;灰面,与光线成小于四十五度以至平角,光源色少,固有色占主导地位;明暗交界线,光线照不到,环境色影响几乎是零。所以,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暗面,已经有少量环境色的影响,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和环境色;反光面,是环境色的反射;投影,是投影着落面固有色加深和少量的环境色。这样进行图示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体空间色彩关系的理性认识。一般来说,物体受光后,亮面主要受光源色的影响,暗面主要受环境色的影响,中间色则以固有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求学生随时随地都要研究色彩的变化。要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有机组合,物体的色彩随

8、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具体地说,要使学生明确三个方面:(一)色相、明度、纯度相同的物象,距离我们眼睛越近色感越强,越远则弱;(二)明度相同、距离相同、暖色强、冷色弱;(三)物体色彩对比大的强,反之则弱。三、树立正确的观察色彩的方法,是色彩写生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对色彩判断不准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观察,针对这一问题,就要使学生树立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可以这样讲,色彩观察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作画的成败。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应该是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整体观察。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的色彩关系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当一组错综复杂的静物摆在你面前时,在光线与环境的

9、作用下,便呈现出了物体的大小主次,色彩的冷暖明暗,前后空间虚实等等,实际已经形成一种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连接,互相对立的整体制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切局部的、琐碎的、偶然的物体色彩现象,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物体中出现的众多的高光点,所有暗部的重颜色,在这个总的整体中必须依次排列出不同的亮与暗。具体的方法是:眯起眼睛,眼睛的视点自然会落到主体物上,一切物体中的高光跳跃点会依次分出来,而最亮的只有一点,其它亮点依次减弱;在观察暗部时,我们可睁大眼睛看物体中暗部的重颜色,通过不断比较,从整体中发现最暗的部位,其它暗部依次减弱。 比较观察。比较是观察色彩的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比较是整体观察

10、的深化,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有比较才有鉴别。严格地讲,色彩变化就是相对于比较而言的,不比较就难以准确地鉴别色彩的微妙变化。物体色彩的比较主要是从色彩的三种因素中加以区别的:一是从色相上,有冷与暖的对比、暖与暖的对比和冷与冷的对比;二是从明度上,有明与暗的对比、暗与暗的对比和明与明的对比;三是从纯度上,有纯与不纯的对比,纯与纯的对比和不纯与不纯的对比。通常我们把这种比较方法,称之为“九比较”的方法。例如:一组水果静物,有杏、梨、苹果、李子、红枣等许多品种,如果孤立地去看,不把它放在整体环境中去观察分析,画面中色彩的冷暖对比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某种颜色,如果总体来看,它们的颜

11、色都是偏红、偏黄的暖色。要想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就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去观察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青杏和黄梨之间,梨的颜色要比杏暖一些;苹果红中带黄,则比带一点绿味的黄梨暖一些;李子虽然也是红色,但李子的红色中带有一些紫色所以也比苹果冷一些;红枣虽然也是红色,但它是一种深暗的暖红,所以比李子、苹果都要暖一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就能比较正确地确定它们之间的冷暖关系。 任何复杂多变的色彩,只有严格地按照这种方法比较才能区别出来。色彩的感觉与理解相结合。所谓感觉,就是指对客观物象色彩的直观感受;理解是指对物象色彩经过分析、研究后的理性认识。单凭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只有将两者结合

12、起来,才能准确判断出物象的色彩关系。除此之外,临摹优秀作品,树立条件色观念。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艺术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浓缩,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对色彩表现成功的名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优秀艺术作品和现实物象之间的距离,从欣赏中体会艺术的感染力,悟出艺术的真谛,可大大开阔学生的艺术欣赏眼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到不少用笔用色技巧,从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从而树立起条件色观念。强化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个技术熟练的纺织工,可以辨认出几十样黑色的布种;同样,一个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可以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画和表现。在美术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搞清色彩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1、 杨云龙编著:水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10-P7-112、 刘曙光编著:色彩静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6-P13、 宫六朝编著:水粉静物教学问答,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10-P104、 原黎明、王岩、董喜春编著水粉水彩,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8-P1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