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468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对策建议╱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培育思考与建议新型职业农民及其成长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了创造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从概念上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内涵十分重要。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职业农民也必须符合这些条件,与非农民区分开来。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

2、,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稳定性是农业特点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以区别于对农业的短期行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社会环境,就目前而言,为促进职业农民的成长,迫切需要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社会环境条件:第一,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3、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立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营造职业农民存在和生成的法律环境。第二,充分的社会尊重。农民社会地位低是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的重要原因,因此给农民充分的社会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地位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第三,良好的学习氛围。职业农民应该接受全面的农业教育,而不是片面的农业教育。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针对职业农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为职业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有效的培训与教育服务。第四,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的环境。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新的城市市民的同时,也

4、要鼓励城镇人才到农村经营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实现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农业现代化先要“农民现代化”培训“职业农民”意义谈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2004 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 9 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足见中央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客观存在,在一些地区且有扩大的趋势,农民生存条件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甚大,故大量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到城市去打工挣钱!这样的结果是:我国的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劳动力

5、大量流失,务农人员老龄化。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数约为 2.3 亿人,大致相当于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人数(约 2.79 亿人)。而在务工者中,大量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之中不乏文化水平较高的“高素质”农民。这些人的外流,导致农民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和年纪较大难以进城打工的农民。一些地区农民的平均年龄在 55 岁以上。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的农业终有一天会“发生发展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个问题今年有了新的解决思路,农业部官员 2 月 6 日提出,将在今年重点培训 500 万职业农民,逐步解决“将来谁种地”这一问题。(见证券时报2 月 6 日报道)“职

6、业农民”这是一个崭新的“名词”,确实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职业农民”,不是 500 万,至少需要5000 万。我国农业的潜力巨大,主要是缺乏“职业农民”和现代科学技术。如我国大棚每亩生产黄瓜约 2.55 吨,似乎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而以色列亩产可以达到 1015吨,有的甚至亩产可达 25 吨。由此可见,我们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含量都还比较低,农业生产的潜力非常巨大,只是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缺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我们需要成千上万“袁隆平”式的农业科学家和高级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加需要几百万、几千万有知识、有技能的“职业农民”!我们还不知道农业部要培训的 500 万“职业农民”

7、来自何方?我们建议首先在仍然劳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青壮年农民中进行选拔;二是从进城务工的农民中进行征选;三是从大学生或有志于农业现代化的社会青年中招聘,并为他们进入农业领域成为“职业农民”制定相应的政策。我们深信经过一、二十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中国一定会造就一支热爱农业、有文化、有科技才能的、世界一流的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在他们手中将真正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以占全国百分之三五的人口生产出足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并且还有富裕的农副产品去支援世界的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思考国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就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等级评定,每年给予农民技

8、术人才一定的补助,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要把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农民留在农村,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民专职从事农业生产,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一、职业农民必须有执业证书,起点高发挥中央农广校的主渠道作用,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可以优先选择容易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如养殖业、蔬菜业)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二、职业农民必须有政策保障,效益好职业农民应该是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具有专业化分工、专业技能的农业从业人员,由于农业收入水平低、风险大,愿意以农业为职业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国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就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等

9、级评定,每年给予农民技术人才一定的补助,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使职业农民从事农业职业的收入水平赶上或达到各行业平均水平,留住人才。三、职业农民必须有安全保障,心底实我国农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要逐步形成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使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要,又满足了农民个人要求,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培训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单纯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业专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产品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延伸。给这些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优秀人才更

10、高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四、职业农民必须有法律保障,社会稳只有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与土地流转法、土地继承法、土地承包法、土地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才能让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长期从事农业职业,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米袋子的安全。五、职业农民必须有组织保障,群体强建立专业服务组织,摆脱弱势群体的尴尬境地,当高素质的人才愿意留在农业从事这一职业,就像工人中的工会,职业农民是否也可以考虑成立自己的农会,提出自己的代言人,将来可以在农产品定价、职业农民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取得发言权,保护好自

11、己的利益。六、职业农民培训必须有适用性,模式新一是培训模式要活。可以采取学校+园区、农技推广体系、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等培训模式。二是培训手段要活,传统的讲解、现场讲授、多媒体教学、土专家传授等。三是培训方法要活。可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讨论、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座谈讨论与岗位竞赛相结合等培训方法。关于加快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建议核心提示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职业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加快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务农人员素质差与现代农业发展冲突的有效途径。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采取科研院校开展定向委托培

12、养、政府免费开办农业职业学校等形式,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管理人才、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手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依靠职业化的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可从中学习一些经验应用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去。“十一五”期间,我省依托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创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等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推进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但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人力资源数量多素质不高的总体情况决定了四川职业农民培养尚

13、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限制农业人口自由流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阻碍农民职业化进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制约生产积极性,劳动力素质不高阻碍农民职业分化,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职业农民培训缺乏资金保障等制约农民职业化的因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等农业现代化基本特征,要求有一大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较强接受新科技能力和较新经营理念的农业劳动者。因此,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亿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的职业农民大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加大对职业农民培

14、养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在增加农业投资、农业补贴、农业生产优惠贷款的同时,加大对职业农民培育的财政投入。把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职业农民培养专项资金,建立职业农民教育补助机制;增加对教育培训机构基础硬件投入,改善教育培训条件;加大对师资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师资水平;建立职业农民创业基金,扶持职业农民创业;构建职业农民生产风险基金,降低农民创业风险。同时,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保障职业农民有更多学习机会。完善职业农民培养的相关配套机制。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分割的制度障碍,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15、把农村人口统一纳入到城镇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去,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得到制度的进一步保障。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制度,形成流畅的农地流转机制,改变农民“亦工亦农、亦商亦农” 的兼业化状态,让种田能手承包大量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高收益。科学确定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职业农民;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养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职业农民;围绕发展农村服务业,培养农机手、沼气工、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等从业人员;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

16、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培养创业农民。当前,可优先选择农村种养殖大户、优秀业主、村组干部、打工返乡户等具备职业农民潜质且急需从生产型向创业型转变的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同时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制定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政策,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现代职业农民培育步伐。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创新教育培训目标,促进农民由培训技术操作者向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由农业生产主体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健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把学历教育与实用教育结合、长期教育与短期教育结合、实时教育与急需教育结合、技术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完善教学培训形式,采取政府主导培训、示范户帮带培训、职业学校助推培训、龙头企业自主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并举方式,培训大批职业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