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175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大禹治水,历代传颂,妇孺皆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大禹治水功业突出,既是伟大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因为他不但治理了洪水,而且通过治水奠定了立国的根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使当时松散的氏族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综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与大禹治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与洪涝灾害作斗争而不断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可以说,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开端,大禹治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内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2、化密切相关大禹治水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不论是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和显著业绩,还是大禹治水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价值,都已经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我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中断其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及其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大禹治水,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团结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优秀品质。大禹治水文化底蕴深厚、

3、流传广泛,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与时俱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禹治水所形成的优秀文化大致可以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物质与行为文化。大禹治水的足迹、遗迹,遗留物等。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关于禹的遗址。例如,河南开封有“禹王台”,禹县有“禹王锁蛟井”,浙江绍兴有“禹庙”、“大禹陵”,山西河津县有“禹门口”、夏县有“禹王城”,山东禹城有禹息故城、禹堤等。禹王庙更是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河南登封,山山水水都有大禹的足迹,现存的大禹文化胜迹有 50 余处,几乎每一处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例如匾挂石崖、挪宫、三过家门而不入、火烧蛟河、禹铸

4、九鼎、崇伯鲧盗土治水等都脍炙人口,广为人知。 二是历史记载、故事、传说、文学作品以及民俗风情等。尚书、史记,对大禹治水都有所记载。虽然,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但是,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故事却很多。比如,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他身先士卒、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传说,禹凿龙门、劈三门峡、“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生为圣贤,死为神仙,其功德逐渐潜移默化为一种信仰。比如,道教的三官信仰中,以尧为天官,舜为地官,禹为水官。大禹虽名列第三,但在有些地方(如登封唐庄三官庙),人们竟违背“规矩”,别出心裁地将他供奉在中间。大禹治水,已经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人民深深热爱和

5、崇敬大禹。春秋时代,鲁国昭公元年(公元前 541 年)时,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就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在大禹文化之乡登封,大禹治水的系列故事,还被作为一些庙宇和祠堂壁画和木雕的创作题材,大冶镇弋湾村弋姓家祠中就绘有二十多幅大禹治水的壁画。诗仙李白为我们留下了“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洲始桑麻”(公无渡河)的著名诗篇。 三是水与河流文化。大禹传说中最具价值的是直接“治水”的部分,大禹治水集中体现了水文化、河流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从大禹治水起,人类就开始了与自然之水的博弈。史记夏本记记载,禹“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水,定高山大川”,即他带着测量工具,到各处

6、勘察地形,测量水势。带领百姓“疏川导滞”,排除洪水和积涝,使水回归河槽,流入大海。在治水方法上,禹接受了鲧的经验教训,变堵截为主为疏导为主,更尊重客观规律,更尊重科学技术。在禹在治水过程中逐共工、诛相柳、擒无支祁,对付的都是趁洪水之际兴风作浪的社会恶势力,这也折射出当时人类在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中艰难奋进的历史面貌。大禹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在治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勤苦耐劳,牺牲奉献精神,也长期影响、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水利工作者,永远激励着我国人民与洪涝灾害进行斗争。 四是国家制度文化。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与治水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定历史时期大规模的治水活动,需要有统一的意识和行动,需要建立强有

7、力的指挥机构,从而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人力、物力用于治水斗争。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团结各氏族首领作为自己的“股肱心膂”,按氏族分布的地域来确定版图、调剂劳力,按权力高下来分配治水斗争取得的胜利果实,把原来维护治水共同利益的机构,演变成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大禹注重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去治理水患,注意把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共同降伏凶猛的洪水。他请来四岳、后稷、皋陶、伯益等有名望的部落首领共同主持治水活动;并“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即会同天下诸侯共同治水。在组织各部落共同的治水活动中,大禹逐渐提高了声望,大规模的治水活动促进了王权的产生。大禹治水影响了一些国家制度的

8、形成,催生了我国国家制度文化的建立。五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大禹治水,名垂千古,大禹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大禹精神逐步与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发展到今天,大禹精神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治水精神的层面,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尤其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治水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结婚四日即复往治水”等故事,代代流传,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已成为大家对“大禹精神”最质朴的理解和认同。正是这种普遍流传的治水精神,激励、鼓舞着由古至今的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逐步升华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观,成为整个中

9、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犹如一面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旗,感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汇聚在这面旗帜下,传承光大着大禹的治水之魂,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二、大禹治水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条件复杂,自古以来就是水旱地震灾害频繁的国家。也正是在对抗灾难、征服灾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获得了一种平素难以得到的勇气、意志和精神。这种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和岁月幻化中书写到中华民族的抗灾精神史中。大禹是领导人民与水患灾害抗争并战胜洪水的英雄,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战胜水患灾害英雄壮举的生动写照。几千年来,大禹等敢于同自然灾害抗争的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中代代相传、连续不辍

10、,说明我们民族认同他们的精神、尊崇他们的精神、传扬他们的精神,把他们的精神内化到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思想体系之中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特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且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发扬光大,激励和支撑着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以大禹治水文化为核心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11、面:一是不畏艰险、负重致远的精神。在早期人类的神话与传说中,洪水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话题。距今四五千年前,发生世界性的大洪水,圣经创世纪所载希伯莱神话中的挪亚方舟故事,古印度传说中摩奴与洪水的故事,都曲折反映了这段历史事实。在洪水降临之际,他们侥幸得到方舟式小船逃离家园,走上避难之路。而中华鲧、禹部族则不畏艰险,奋起与洪水正面交锋。按照尚书尧典的记载,中国当时遭受的洪水是非常大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但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没有被洪水所吓倒。治水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重大曲折,甚至作出了重大牺牲。尤其是大禹,是在父亲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乃殛鲧于羽山以死”的危难之际,

12、继续治水大业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包容万物的胸怀,顽强拼搏的气概,脚踏实地的意识,负重致远的精神。二是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精神。大禹临危受命,子承父业,统率全国治水事务,始终以为民造福为己任,最终制服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 13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他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这充分体现了大禹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在治水的过程中,他最深切地了

13、解民情,为百姓除灾解难,减轻了洪涝灾害,解决了干旱缺水之苦,保护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并逐步形成了自己敬民、养民、教民、护民的“民本”思想。三是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大禹的父亲采用单一“堵”的方法,辛辛苦苦治水九年,最终没能成功。大禹吸取父辈的教训,提出了“顺水之性,不可与水争势”的观点,制定了“改堵为疏、疏堵结合”的治水方略,创造了先进的治水理念。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左准绳、右规矩”,精勘山水地理,这种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科学严谨的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后世治水作出了榜样。大禹勤学习、善思考,因势利导、科学创新,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这既体现了大禹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

14、难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他“因水以为师”,面向现实、脚踏实地、负责求实的精神。 四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据古书记载,大禹治理洪水时,亲自拿着畚箕铲子,顶风冒雨,走在前面,在外一共待了整整 13 年。他吃苦耐劳、尽职尽责,为了治水伟业,终日跋涉在祖国的山川大地,年龄不过三十,就面貌憔悴苍老,腰弯了、腿曲了,但仍迈着蹒跚之步,坚持工作在治水第一线。他披蓑戴笠、艰苦奋斗,足迹遍布九州,勘察山川形势,终使百川入海,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的局面。(史记河渠书)据吴越春秋记载,大禹倾心于同人民生死存亡相关的事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失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委屈误

15、解,都坚持以治水事业为重,都坚持一心一意降服水患。他的治水信念是坚定的,他的治水精神是执着的。五是以身作则、团结治水的精神。史记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在治理洪水的斗争中,大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水事道德观的基本内容。他“身执耒臿、以为民先”,严于律己、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忘我奉献。治水成功后,又不居功自傲。即使在即帝位以后,他仍然生活节俭,把省下来的财物用于祭祀祖先和发展农业。墨子所染就颂扬大禹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育人有方,治国有道。在治水中,大禹注意发挥各部落集体的力量,积极组织大家同心协力、团结治水。在大禹的领导下,人民齐心协力,不但共同

16、战胜了洪涝灾害,而且促进了各部落的团结,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六是举贤任能、赏罚分明的精神。尚书记载了大禹举贤任能的品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善于听取不同方面意见和建议,积极了解身边人的智慧,让有才能的人为官。例如,大禹重用东夷人伯益,与其共谋治水之策,伯益人尽其才,辅佐大禹做出了许多好决策。立国之后,大禹提出一要“造井示民”,二要举贤任能。他制订法规,告示民众,依法实行“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正因为有这样举贤任能的举措,公示于众的法度、赏罚分明的精神,才出现了“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和发扬光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总是紧密联系、休戚相关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总是与时俱进的。在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犹如中华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乐章。仅以现当代史为例,就有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