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1170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890 年是近代德国外交史的一个分水岭。是年 3 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令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这宣告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终结。对于欧洲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德国新的领导人威廉二世为德国外交战略设计了所谓的“新路线”政策。俾斯麦外交体系的构建以“大陆政策”和“均势外交”为基点,明确了统一后的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和孤立法国,并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避免东西作战;联合奥匈帝国,阻止俄向中欧和南欧发展;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相互制约。根据这张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网

2、,1873 年俾斯麦促成俄、奥、德缔结三皇同盟。1879 年德奥缔结军事同盟,1882 年意大利加入后,针对俄法组成三国同盟。此后同俄国关系紧张,80 年代后期几启战端。1887 年缔结德俄再保险条约,以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对于英国,俾斯麦设法避免冲突,1878 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实际支持英国,阻止俄国取得黑海制海权。80 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德俄矛盾、德英矛盾加深,大陆政策破产,俾斯麦被迫辞职。1890 年后,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1888 年威廉二世继承德国皇位,在俾斯麦被免职后,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便积极对外推行“世界政策” 。 “世界政策”的一 个 重 要 表 现

3、 , 是 获 取 “阳 光 下 的 地 盘 ”, 即 争 夺 殖 民 地 ,重 新 瓜 分 世 界 。 威 廉 二 世 宣 布 : 德 国 在 “古 老 欧 洲 的 狭 窄 边 界 以 外 有 很 多 任 务 要 完 成 ”。他 试 图把德国从一个欧陆国家变为世界帝国,妄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 ,并与世界列强争霸世界。正如极 力 鼓 吹 对 外 扩 张 的 外 交大 臣 伯 恩 哈 特 冯 皮 洛 夫 在 1897 年 12 月 的 一 次 演 说 中 声 称 : “德 国 过 去 曾 有 那 样 的 时 期 ,把 土 地 让 给 一 个 邻

4、国 , 把 海 上 让 给 另 一 个 邻 国 , 而 自 己 只 剩 下 纯 粹 在 理 论 上 主 宰 着 天 空 ,可 是 这 种 时 期 已 经 一 去 不 复 返 了 。 我 们 也 要 为 自 己 要 求 在 日 光 下 的 地 盘 ”; 海 军 大 臣阿 尔 弗 雷 德 冯 梯 尔 比 茨 坚 持 认 为 , 德 国 的 工 业 化 和 海 外 征 服 “就 象 自 然 法 则 那 样 不 可 抗拒 。 ”世 界 政 策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东 亚 、 非 洲 和 中 东 。 在 这 一 政 策 指 导 下 , 德 国 在 整 个 世 界 跟英 国 争 夺 , 使 得 英 德

5、 矛 盾 变 成 帝 国 主 义 矛 盾 中 的 主 要 矛 盾 , 最 终 导 致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的爆 发 。我们不难发现,俾斯麦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就外交战略而言,俾斯麦推行均势外交原则下的大陆政策;而威廉二世时期推行海陆并重的世界政策。就外交战略目标而言,俾斯麦致力于通过精心构建的联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利益和安全;客观的说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是有限制的,有约束的,清楚明显的,因此基本上具有和平的性质;而威廉二世的外交政策以争夺世界霸权,以使德国成为陆上强国和海上强国为目标。这些差异的形成归因于德国和世界形势的不同,本文试通过 19 世纪末

6、20 世纪初德国经济、社会思想领域和威廉二世个性和统治风格以及世界形势等方面的变化,探析这一时期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一、经济因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变化重要原因是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可以说经济发展成为德国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内在驱动力。19 世纪中叶以前,德国经济发展同英法等欧洲国家相比,仍然相对比较落后,而且国家的四分五裂更加制约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从 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以及国家的统一,德国经济有了快速跳跃性的发展。1850 至 1913 年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增长。而这这种迅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表现明显,并且相互

7、促进。19 世纪上半叶,德国完成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农业资本主义改造的完成不仅推动了德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也为工业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尽管德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不及工业,但在农业和工业之间保持了一种比较平衡的发展。农业现代化促进土地高度集中、农业耕作技术、农业合作管理以及农业机械化得以广泛实施。尽管德国农产品仍无法完全自给,但与英国相比,德国农业取得了明显成就。1900 年,德国生产谷物 2350 万吨,自给率达到83%,而同时期英国谷物自给率仅不到 40%。农业经济的这种快速发展给德国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烈的兴奋剂,不仅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金和充足的劳动力,也减少了用于购买外国产

8、品的资金,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19 世纪末,德国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以铁路建设为例: 1870 年德国有铁路 18560 公里,1910 年增至 59031 公里,强居欧洲之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使原料和工业制成品得以快速运输,促进了产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冶炼业的发展,全面推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工业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如德国经济的标志行业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煤产量从 1875 年 4783 万吨到 1913 年猛增到 19150 万吨;生铁产量由 1875 年 20 万吨到 1914 年的 1400 万吨;钢的产量从 1875 年的 3

9、0 万吨到 1900 年增至740 万吨。同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如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和光学工业等都得到了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有着现代高效率的工业国家,而且对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工业经济“量”的高速增长,而且社会生产结构中还出现了一些“质”的变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垄断经营成为这一时期德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从某种程度说,这是大德意志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和帝国主义倾向在经济领域的表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的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已经在

10、德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取得统治地位。在德国,典型的垄断组织卡特尔在 1865 年有 4 个,而到 1905 年已有 385 个,它们控制了煤钢工业,化学工业和电气工业等绝大多数工业部门。这些垄断组织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组织在德国经济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电气工业掌握在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康采恩手中,1908 年两者合并,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瓜分世界市场。与生产领域的集中和垄断趋势相一致,在德国银行业也出现了迅速集中和兼并现象。1906年柏林九家大银行集中了全德银行资本的 83%,柏林六家银行的经理兼任 344 家工业企业的董事,大银行和工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形成了金融寡头。有人评价说“这种德国信贷

11、银行与工业本身积极力量相结合促成了德国工业化”。所以,伴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的垄断组织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也越来越倾向于这些垄断资产阶级,代表着垄断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因此说德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德国政府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的内在驱动力。二、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相关性不言而喻,对德国的外交战略的影响尤其显著。可以说,地缘政治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从德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德国地处欧洲正中部,北依波罗的海,与英国隔北海相望,西邻陆上强国法国,南面是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东面不远处就是陆上强国俄

12、国。东西两面都是广阔的平原,造成边界易攻难守。德国被英、法、俄所包围的地理位置,既是它的优点,更是倒霉的弱点。这使其成为俄国追求海权和法国称霸欧洲的障碍,而德国一旦追求海权,易引起英国警惕。这一地缘政治对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而德国的地理位置也客观上促进了其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并有力的服务于德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国根居其地缘政治和形势选择了不同的对外战略。俾斯麦执政时期,尽管德国比较强大,但充分认识到地缘政治的弱点,它随时面临着被敌对同盟所包围的梦魇。因此,俾斯麦极力压低德国实力。通过精心构筑的同盟体系维护德国的安全和利益,维持欧洲现状。俾斯麦相当成功的实现

13、了他的外交战略。在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实行了海陆并重的世界外交战略。一方面这是俾斯麦外交战略的成功为以后的战略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它代表一个国家力量发展的自然趋势,既试图巩固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又要夺取海上势力范围,设法为其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寻找出路,这必然导致德国新外交政策的形成。三、 社会思潮的作用19 世纪末德国新形式的民族沙文主义发展了起来,加之中世纪大一统理论和军国主义的兴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19 世纪早期民族思想主要追求民族内部政治独立,这对德国的统一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 19 世纪末演化为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为威廉时代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政

14、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根据和自我辩护的理由,成为统治者推行帝国对外政策的动力。有人说“在普鲁士精神渗透下的德国,为证明其所谓的优秀民族的生命力和完成对世界政治和文化所负的崇高使命,大步的走向了扩张主义的道路”,这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悲剧影响。为了实现所谓扩张和统治的“使命”,德国的扩张主义者公开鼓吹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战争。贝尔哈迪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没有一个民族象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斗获取,战胜敌对利益和列强的强大力量如同对国际问题的研究所显示的那样,由于斗争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以战斗方式解决,舍此无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思想

15、不是少数学者或宣传家不负责任的演说、文章或言论,它们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政府外交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时期,德国还出现了许多控制舆论的沙文主义团体,泛德意志协会就是德国沙文主义的典型表现。该组织成立于 1891 年,其宗旨是:1.联合世界上所有德意志人组成一个庞大的德意志国家;2.支持政府在欧洲和海外推行的强权利益政策;3.主张由“伟大的德国”统治世界,并同一切阻碍民族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可以说,泛德意志协会是宣传德国沙文主义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它在企业界和政府当中,以及侨居世界各地的德国人中都有广泛的影响。它也是各种组织,如海军协会、陆军协会、殖民协会和青年德国同盟的总参谋部。它的领导

16、人遍及军界、工业界的重要人物,有国家官员、帝国议会议员以及大学教授。而泛德意志协会分会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和澳洲,在世界上狂热的宣扬反动的人种优劣论,德意志民族优越论。此外它还是许多重要报纸如每日展望,德意志日报的路线指导家,它们连篇累牍的发表民族沙文主义文章,鼓吹泛德意志主义理论。正如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人库特.艾斯纳于1914 年在新时代上对泛德意志协会作了一个确切的评价:“在德国,谁对外交政策路线施加决定性的影响,不是别人,正是泛德意志主义者。在对外政策指导方面,它们的影响甚至比地主和强有力的团体的影响还要大”。四、威廉二世的个人性格和统治风格的影响就如 20 世纪初威廉二世向威尔士王子说:“我是德意志政策的唯一决定者,我的国家跟着我的意志走。”因而,威廉二世的个人性格、从政风格以及其领导下的王权机制对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1888 年,年仅 29 岁的威廉二世继承了世界上最沉重的皇冠。他早年接受过英国教育,因此受到过自由主义思想的洗礼。但后又在普鲁士近卫军中接受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