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053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2010 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1和“加快追领步伐2、建设幸福 xx”宏伟目标,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预计 2012 年全县生产总值 23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3.36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158 亿元,财政总收入18.64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04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13 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 10 强。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继

2、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培育龙头企业 70 家,联结基地 56 万亩,参与农户14.2 万户,带动农户户平创收 1.6 万元,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40%,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县荣获全国烟叶标准生产示范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油大县,近三年在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获一等奖(第一名) 。一、以加强领导和推进手段为抓手,农业产业化发展氛围日趋浓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发展意识。调整和充实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一名县委常委和一名副县长专抓农业产业化工作。在机构改革中保留了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增设农业产业化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加大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

3、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使全县上下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上升到“xx 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产业化来持衡,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业化的又快又好发展”上来。二是完善产业政策,提供发展保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 扶持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 、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 扶持乡村旅游区(点)发展暂行办法 、 全县产业园区生产性项目报建收费合

4、并征收工作的实施意见 、 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 专利奖奖励办法 、 实施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十亿产业工程的意见 、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和扶持,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三是开展优质服务,排解发展障碍。县四大家领导经常深入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认真履职,按照“一线工作法”要求抓好服务工作,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对农业产业化在资金、物质支持方面取上限,在税收及各项规费收取方面取下限,不断优化法制、政务、市场、人才和舆论环境。建立农业产业化考核机制,落实农业产业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

5、制,每年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按照重大、重要、重点项目快速审批实施办法 ,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程代理服务和挂牌保护,对“四乱”行为坚决严肃查处,有效地维护了龙头企业合法权益。二、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一是建设规模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现代烟草农业连续五年产值超 5 亿元、税收过亿元,成功承办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xx 烟叶品牌叫响全国。粮食、生猪、油茶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推广超级稻 20 万亩、建成优质稻基地 8.5 万亩、发展玉米 15.7 万亩,年出栏生猪过 500 头猪场 330 家,开发油茶 20万亩,发展茶园、果园

6、、菜园、花木园 20 万亩。重点建设了和平、仁义、樟市、方元片区的万亩油茶基地,光明与桥市的千亩茶叶基地,县城郊区与太和、桥市片区的千亩蔬菜基地,浩塘、雷坪、方元的优质水果基地,以新湘农、欢乐农牧、瑞晟养猪为主的生猪养殖基地,舂陵江流域的水产养殖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地一特”发展格局。樟市镇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油茶示范镇。二是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培育标志企业。发展龙头企业 70 家(近三年新增 50 家) ,其中省市级 19 家、县级 51 家,打造了济草堂、太和辣业、宏润油茶等骨干企业。2012 年,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 27.5亿元,实现利润 1.9 亿元,上交税金 0.2 亿

7、元,联结基地 43.5 万亩,带动农户实现基地产值 13.6 亿元。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1035 户(规模以上 18 家) ,完成总产值 35.1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68.2%。开展农企、农超对接及宣传推介活动,实施农产品“南扩、北上、东进、西延”战略,建立广东连南县农产品营销公司。抓好员工素质提升,近年来培训员工 3500 余人次,发放职业技能与蓝色证书 1600 个。以先进技术、装备和标准发展加工业,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2 家,建立科技研发机构 3 个,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 30 多个,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45 项。获“三品”认证 17 个、注

8、册商标 28 个、国家专利 61 项,其中国家驰名商标 1 个、省着名商标 5 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7 家,成员 1.33 万人,带动农户 8.94 万户。三是扩张休闲农业空间,推进城乡共荣。抓好休闲农庄建设规范 、 休闲企业评定标准的贯彻实施,指导休闲农庄按照标准搞好新项目的建设与老农庄的提质改造,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参加全国休闲农业(中南赛区)精品创意大赛,xx 花灯等参展产品获银奖。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更新休闲农业发展理念。成立乡村休闲旅游协会,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2012 年,休闲农庄发展到 34 家(其中五星级 3 家、四星级 1 家、三星级

9、 4 家) ,接待游客 67.1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2.1 亿元。奇秀休闲农庄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三、以打造农产品样榜园区为突破口,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一是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规划园区。按照省级工业园区创建项目区方式和“建一流平台、创一流品牌”要求,于 2009 年启动芙蓉食品加工园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3 亿元,储备土地 5000 亩,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抱团发展。编制了芙蓉食品加工项目区控制性详规 ,远期规划 6 平方公里,落户企业 90 家,投资 50 亿元,近期规划 3.2 平方公里,落户企业 40 家,投资 23 亿元,以规划的超前覆盖,引导园区有序开发。对入园企业

10、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项目用地依法实行招拍挂,企业按每亩 5 万元包干,超额部分由县财政承担。对建设环节的 22 项收费项目按建筑面积实行“一站式”合并征收,统一标准为每平方米 7 元。项目投产后 5 年内实现税收按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二是高效率投入,大规模建设园区。将全县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通乡通村公路、移民后扶等资金适度向芙蓉食品加工园倾斜。县财政投入 1 亿余元,征地 2000 多亩,实施以“四通一平”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建设了茶红路、蓉湖路等干道。全面构建“政策性银行主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参与”的信贷投资体系,融资 2 亿元投入到园区建设。抢抓“承

11、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机遇,引进农产品和药品加工项目 22 个,标准厂房建设投资商 5 个,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7 亿元。三是高水平服务,大力度发展园区。实行项目联系制度,对入园项目明确县级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承办人,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和“五个一”工作机制3,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推行手续代办制度,由县乡镇企业局代管代办,安排一名专职人员,从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到开工建设、招工、投产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一条龙”服务。实行联席服务制度,建立以县工业园、乡镇企业局为主,规划、国土、建设、环保、供水、供电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优化和减少审批程序 36

12、 个,降低收费标准 22 项,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目前入园企业 20 家,投产项目 10 个,安排就业2000 余人,完成销售收入 21.9 亿元,跻身全省 20 个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行列。四、以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立足宏观政策与交通区位、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发、包装和推介力度,建立农业产业化项目库,近三年累计入库农业产业化项目 67 个。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跟踪服务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督查机制和年度考评机制等五种机制,编制了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优惠政策汇编 、 2012-2015 年招商引

13、资产业指导目录 、 重点招商项目集 ,筑牢承接产业转移基础。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引企入园工程,县四大家班子带头抓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2012 年 xx(东莞)承接转移招商推介会上发布农业产业化项目 8 个,投资总额 10.77 亿元,成功签约项目 5 个,投资总额 6.45 亿元。二是拓宽融资争资渠道。加快构建业主、外商、银行、民间、财政的多位一体投入体系。引导矿山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涌现了何小才、高绍利、廖六文等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每年由县政府集中组织召开一至两次银企对接洽谈会,鼓励企业推介优势项目,要求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三年共与金融部门签约农业产业化

14、项目 32 个,为龙头企业投放资金 3.62 亿元。按照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支持农民工运用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的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油茶、生猪、烤烟、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由县财政扶持3000 多万元。近三年从各单位各部门向上级争取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 100 多个,落实上级财政扶持资金 2300 余万元。三是建立项目服务平台。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 、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等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研究推进重大项目部署、重大问题的解决。项目联系领导亲临一线指挥,项目责任单位、服务单位简化办事程序,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全程代办、并联审批制,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按照“程序最少、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要求,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手续办理,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速度。成立重点项目建设特别督查组,定时通报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典型,对扰乱项目建设环境的不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打击,有效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三年来,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启动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项目 600 余个,累计完成投资 15 余亿元,其中引进资金 8.6 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