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200133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专业面试可能问到的专业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控原理:1、自控原理的精髓概括:负反馈。2、自控原理的任务:在没有人直接参与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期望值。3、传递函数的概念:对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试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变量拉氏变换与输入变量拉氏变换的比。4、一、二阶系统的参数与含义:一阶系统参数 T,时间常数,表征系统惯性;二阶系统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阻尼比影响超调量,固有频率影响振荡频率,最佳阻尼比为 0.707。5、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终值定理。6、根轨迹的含义: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根在 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可用于求解系统稳定的参数范围。7、系统稳定要求:所有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系统快

2、速性好要求:特征根远离虚轴。系统平稳性好要求:特征根与负实轴成正负 45 度夹角附近。8、什么是系统的频率特性:在正弦输入下,线性定常模型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9、评价一个系统常用的时域和频域指标:时域指标主要针对的是阶跃响应,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上升时间、稳态误差(开环增益影响稳态误差) 。频域指标主要针对开环频率特性,包括截止频率、相稳定裕度、模稳定裕度。10、列举几种校正方式:串联校正(包括超前校正、滞后校正) 、反馈校正、前置校正等。11、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12、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分析方法是什么,它与经典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有什么优势:状态空间分析

3、方法。传递函数只能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且为零初始条件,状态空间发同样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而且初始状态可以不为0。13、同一个系统,如果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方程也会不同。通过可逆线性变换可以将系统的状态方程改变形式,但系统没变,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根也没变,传递函数阵也没变,只是表达形式上变了。14、可控与可观的概念:可控性就是回答“系统的状态能否控制” ,可观性就是回答“状态的变化能否由输出反映出来” 。具体定义为:一线性定常系统,若存在某输入 u 能在一个有限的时间 t,使系统的状态由任一初态 x0 转移到另一任意状态 x1,则称此系统可控;若在有限时间内,根据输出值 y 和输入值

4、u,能够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 x0 的每一个分量,则称此系统可观。15、传递函数只能反映系统既可控又可观的部分。系统可控且可观的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无零极点对消。计算机控制系统1、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被控对象、传感器、A/D、计算机、D/A 组成闭环系统。A/D 变换包括采样、量化、编码;D/A 变换包括解码、信号恢复;计算机上是控制率的设计。2、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大于 2 倍的最高频率。3、s 平面的稳定区域是左半平面,z 平面的稳定区域是单位圆内。4、稳定性的概念:扰动消失后,系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与输入无关。5、列举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经典设计方法:连

5、续域-离散化设计(离散方法有:一阶向前或向后差分法、双线性法、零级匹配法) 、PID 控制、z 平面根轨迹设计等。6、解释 PID 的含义及作用:P 比例,比例系数加大,使系统的动作灵敏,速度加快;I 积分,积分作用能消除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积分过强会使系统不稳定;D 微分,微分作用可以改善动态特性,主要反映在超调量上。电路:1、戴维宁定理: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单口网络,或一个电流源和电阻并联单口网络。飞行控制系统:1、导航、制导的概念:导航解决“飞行器自身飞行状态的确定” ,制导解决“飞行器与目标间相对运动轨迹问题” 。具体来说:导航:依靠

6、各种机载设备和外部设施,给飞行器提供实时飞行数据和定位信息。制导:按照一定规律将飞行器从空间某一点引导到另一点。2、基本控制器有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与作用:阻尼器、增稳系统、控制增稳系统。阻尼器反馈姿态角变化率,使阻尼增大,固有频率略有增加,操纵性下降;增稳系统反馈气流角或过载或加速度,改善了固有频率,降低了阻尼比,操纵性下降;控制增稳系统在阻尼器和增稳系统得基础上增加了电气通道和机械通道,改善了静操纵性,解决了阻尼比和固有频率一般不能兼顾的问题。3、舵回路的反馈形式:硬反馈、软反馈、均衡反馈。4、飞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分为经典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经典设计方法有根轨迹法、极点配置法、波

7、特分析法,现代设计方法主要是状态空间法。经典设计法主要针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状态方程法也可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经典设计法主要用试凑,依靠经验,现代设计法采用最优解方法。微机原理:1、8086CPU 结构问题:由总线接口单元 BIU 和指令执行单元 EU 组成,有 16 根数据线,20 根地址线,可寻址 1MB 存储空间。2、8086 寻址方式: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其中寄存器寻址速度最快。3、D/A 转换和 A/D 转换哪个速度更快?D/A。因为 A/D 转换常用逐次逼近方式,内含多次 D/A 转换和信号比较过程,故 A/D 转换要慢得多。4、中断的分类:内部中断、外部中断(包括非

8、屏蔽中断、可屏蔽中断) 。内部中断的优先级最高。5、微机原理常用芯片:可编程计数器 8253、可编程接口 8255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8259A、D/A 转换 DAC0832、A/D 转换 ADC0809。自动化专业在电厂 对口 热工检修,我们这里叫 热工分厂,分三个班组:自动班仪表班温度班负责自动控制系统的 设备维护 ,如电动执行器( 按在阀门上的装置,可以控制阀门开 关). 还有一些程序控制系统, 所有温度 压力流量 液位 等的测量监视 等;汽轮机的保护 (汽轮机工况 超过允许范围时候 自动动作一些设备,保护汽轮机的设备安全)这门课是选修,但是很有用 强烈建议学 ;我当初就是没人告诉我

9、汽轮机保护是干什么 所以没选 温: 检测仪表 里的热电阻 热电偶 要学会 (线制)仪表:检测仪表 压力流量的测量 液位的 测量 对分析整个控制流程 很有用 ,做课程设计时候 背会里面图形符号,以后看图有用PLC 用的也比较多 建议学会梯形图编程 ,产品很多,学会一个就 触类旁通DCS 会基本原理(专心听王老师的课就行),每个电厂用的不一定哪家产品,具体的有所区别的,所以到时候再学了学会用万用表 别到时候丢人 ,不要连直流电压怎么测 都不知道 AC DC 代表什么知道吧 ,这个要都不知道 到时候会丢人 建议学会 AutoCAD 画图 有用热电偶与热电阻,属温度测量中的接触式测温,尽管其作用相同都

10、是测量物体的温度,但是他们的原理与特点却各有不同.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器件, 他的主要特点就是测量温度范围较宽,测温性能比较稳定, 同时它的结构简单, 动态响应好, 更能够远传 4-20ma 电信号,便于自动控制和集中控制.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 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又称为塞贝克效应.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有两种电势组成,“ 温差电势”和“接温差电势 是指 同一导体的两端因温度不同而产生的电势,不同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子密度,所以他们产生的电势也不相同. 接

11、触电势 是指 两种不同的导体相接触时,因为他们的电子密度不同所以产生一定的电子扩散,当他们达到一定的平衡后所形成的电势 ,接触电势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性质以及他们接触点的温度.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热电偶具有一个标准规范, 国际上规定热电偶分为八个不同的分度,分别为 B,R,S,K,N,E,J 和 T,其测量温度的最低可测零下 270 摄氏度, 最高可达 1800 摄氏度, 其中 B,R,S 属于铂系列的热电偶, 由于铂属于贵重金属, 所以他们又被称为贵金属热电偶而剩下的几个则称为廉价金属热电偶. 热电偶的结构有两种,普通型热电偶和铠装型热电偶. 普通型热电偶一般由热电极,绝缘管,保护套

12、管和接线盒等部分组成. 铠装型热电偶则是将热电偶丝,绝缘材料和金属保护套管三者组合装配后 ,经过拉伸加工而成的一种坚实的组合体. 热电偶的电信号却需要一种特殊的导线来进行传递, 这种导线我们称为补偿导线.不同的热电偶需要不同的补偿导线, 补偿导线主要作用就是与热电偶连接,使热电偶的参比端远离电源,从而使参比端温度稳定. 补偿导线又分为补偿型和延长型两种, 延长导线的化学成分与被补偿的热电偶相同,但是实际中, 延长型的导线也并不是用和热电偶相同材质的金属,一般采用和热电偶具有相同电子密度的导线代替.补偿导线的与热电偶的连线一般都是很明了,热电偶的正极连接补偿导线的红色线,而负极则连接剩下的颜色.

13、一般的补偿导线的材质大部分都采用铜镍合金.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电阻虽然在工业中应用也比较广泛, 但是由于热电阻的测温范围使他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热电阻的测温原理: 热电阻的测温原理是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其优点也很多,也可以远传电信号 ,灵敏度高,稳定性强, 互换性以及准确性都比较好,但是需要电源激励, 不能够瞬时测量温度的变化. 工业上使用的热电阻一般采用 Pt100,Pt10,Cu50,Cu100. 铂热电阻的测温的范围一般为零下 200-800 摄氏度 ,铜热电阻为零下 40 到 140摄氏度. 热电阻和不需要补偿导线,而且比热点偶价格便宜,受到大

14、家的喜爱. 热电偶的应用原理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热电偶的优点很多 ,分别是: 测量温度精度高. 因为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 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感温快速,准确. 测量温度范围广.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 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 A 和 B 焊接起来 ,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 A和 B 的两个执着点 1 和 2 之间存在温差

15、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 我国从 1988 年 1 月 1 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 IEC 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 S、B、E 、K 、R 、J、T 七种标准化热

16、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热电偶的结构形式 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 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 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 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 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 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 ,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 .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 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 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 100.从 热 电 阻 引 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