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200099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广东省湛江市雷州英利中学 高再庆一、序论:提出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了科技和人才因素的强大作用,并且也因而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构想,而归根结底,科技和人才还是需要以教育事业的发展来保证其强大作用的真正发挥。在中国,诸多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我们更应该从根本的基础做起,从义务教育做起,以此保证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温家宝总理在 2005 年教师节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就明确地指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当前面临的三大任务之首。可见义务教育

2、在整个教育事业和社会事业中所占据的根本性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有些是结构性的根本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形成和演进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一)农村经济落后,城乡间教育环境存在巨大差距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

3、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二)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学

4、校内部管理模式落后包括三方面:1.无力“为主”的问题。在中、西部和一些贫困县,县级财力薄弱,难以在财政上“为主” 。表现在:其一,县级财政无力承担义务教育投入的任务,教育事业费的增长难以实现。其二,地域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县,县级行政管理力量和教育教学指导力量都明显不足。2.不当“为主”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上,原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撤销,县级教育管理部门直接指导农村各中小学教育教学,由于涉及面大,难以完全真正了解各乡的实际情况,容易造成县政府对教育教学管理效能低下以及针对性较差等问题;在办学自主权方面,由于县级管理部门在校长的任免、教师的调动、经费的分配等事务上权力过大,使学校完全受控于上

5、级教育行政机关,造成学校在办学上“无权”的状况;在教师人事管理上, “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的情况仍然存在;此外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被地方挪用的问题。3.“为主”2异化问题。这主要是指, “以县为主”体制在落实过程中,被严重“地方化” ,阻碍了改革的顺利推行。其形式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师工资不由乡里发放,但仍由乡镇按教职工人数将工资随财政包干基数上缴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再划拨到县教育局,由教育局拨到教师的账户上,仍是县里垫付,与乡算账;其二,乡镇教育机构虽然撤销,但其相应的职能仍在,县里掌管教师工资发放,事权却仍由乡政府掌握,这造成在一些地方的校长任命上,不经乡镇同意的校长人选

6、,县教育局就无法任命;其三,乡镇无责,投入“以县为主” ,管理“以县为主” ,乡镇既无权又无钱,乡镇如释重负, “等、靠、要”思想突出,乡镇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中缺位。 (三)师资力量弱薄,教师整体文化水平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稍有资历和名声的农村教师,为了追求好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都“迁徙”到邻近县市任教,或者是“高升” ,村到乡,乡到县,县到市或省。农村地区不但缺少教师资源,现阶段拥有的教师队伍状况也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下。表现在:农村中小学环境闭塞,教师普遍缺乏学习,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只是为了应付走过场,收效甚微,以致教育观念陈旧、思

7、想保守;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手段不能应用,绝大部分教师不会操作微机,不会制作课件;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要求;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下降,缺乏敬业精神,热衷于家教;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一些不合格的人员靠关系、走后门混进教师队伍。2.教师年龄老化现象突出。一方面优秀青年教师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正规师范毕业生不愿进入农村教师队伍,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新鲜血液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教师队伍的老化,不但带来了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以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而且由于他们年龄大、身体差,一个人常常还要教几门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3.教师短缺使农村教师队伍中一个特别群体临时代课教师队伍更庞大

8、起来。他们游离于教育体制之外的非正式教学人员,在教学第一线发挥着替补作用的临时教育工作者。 而这部分占很大比重的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大部分是初中、中专学历。此外,农村教师“半教半农” 的双重身份,而且他们也没那么多资金,这也影响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四)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使用效率低农村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很多县财政状况通常也只能做到维持县本级的人员供养及机构运行。依靠县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可以说其本身已非常吃力,而这些县,往往也就是过去以乡、村为责任主体时,义

9、务教育面临困境的县。也就是说,如果改革前县级财政没有富余的财力,乡、村两级普遍存在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那么,在将义务教育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后,也只是将乡、村的资金缺口集中到了县级财政,总量不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另外,农村税费的改革,也使这一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农村税费的改革确实让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它却直接冲击了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取消了过去可征收的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上面不许收,下面又不够,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变得更大。还有,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随意性大, “长官意志拨款”现象严重。由于没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担比例,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模糊,对农

10、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与政府主管部门官员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密切相关,部分认识不到位的政府官员以种种借口降低对农村义务教3育的投入。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不仅仅是缺钱,还存在着教育经费管理的随意性,缺乏公平性和无效率性。(五)教研教改难以开展和落实,课程设置落后农村中小学教研教改难以展开和落实,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没有这回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研教改的风气不浓。2.县、乡及学校领导对农村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虽有教研教改活动,但一方面或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或是目标单一,仅仅围绕如何提高考试分数做文章;另一方面研究缺乏现代科学理论指导,方法陈旧,水平不高,个体色

11、彩较浓,整体性、系统性不够,成果难以普遍推广。另一方面,与城镇相比,农村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存在滞后性。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但是同时,乡镇

12、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六)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是整个中国教育的问题,而农村义务教育尤为严重,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大部分农村学校只开设文化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课表上虽安排这些课,但只是一种摆设,并没真正开设过,因为这些科目需要比较专业化教师,而且他们也没精力来开设这么多的课程。而大部分学生读书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升学,小学为了考个好初中,初中为了考个好高中,为应试而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完全没有得到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不利于日后的发展。(七)辍学现象有所反弹, “读书无用论”回潮农村地

13、区辍学现象有所反弹,这主要是在中西部比较贫困的地区,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辍学率较高, “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有:1.交不起学费。一方面部分农民收入有限,加上疾病天灾等原因,确实交不起学费;另一方面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乱收费,诸如资料费、包餐费等。 2.教育内容不能适应农村需要。一是农村教育城市化倾向严重,许多农村初中的课程设置完全是按城市教育模式设置的,仅是为升学服务,没有照顾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二是一些“为农服务”课程设置本身缺乏适切性,这些课程的设置没有基于农村学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 “读书无用论”回潮,人们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

14、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之事,而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学是一大损失;另一方面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形成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多大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4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八)不同

15、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很不均衡,教育不公、教育不和谐在这种不均衡中一一表现出来。这种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同地域之间发展的非均衡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一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反映在多方面,既有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的差距,也有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上的差距,更有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上的巨大差距。2.同一地域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性。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人为因素等原因,即使在同一个县、同一个乡,不同中小学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较大。三、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义务教育之所以发展缓慢,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中国这几十

16、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另一方面,政府实行的“以县为主”的财政分担等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造成真正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这个问题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表现是很多地区在沉重的教育财政压力下,难以集中精力发展义务教育事业,甚至还导致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因之受到制约。经费的不足直接表现出的后果是教学设施的落后,而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由于其生活条件的极度艰苦和工资水平的极其低下也造成了师资困境。特别是在我国广大西部落后农村地区,依然有很多“一间房子便是一所学校” “一个人支撑一所学校”的极度艰苦现象。农村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的严重不足,毫无疑问地在直接地影响着其正常的发展。农村教育体制不合理。始于 2001 年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造成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根本体制原因。这实际上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