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199027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学作业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及历史意义班级:09 资环(3)班姓名:卞晶晶第 一 次 下 西 洋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第 二 次 下 西 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 年 10 月 13 日)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渤尼(今文莱) 、暹罗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 年 2 月 15 日) ,郑和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1409 年)夏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

2、据载有 27000 多人。 第 三 次 下 西 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 年 10 月) ,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 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 12 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郑和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郑和船队从满刺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到锡兰。郑和亲率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1411 年 7 月 6 日)回到了祖国。 第 四 次 下 西 洋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412 年 12 月 18 日)朝廷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永乐十一年(1413 年)冬开航。首先到达占城,后率大船队驶往爪哇、旧港

3、、满刺加、阿鲁、苏门答腊。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而大船队从苏门答腊驶向锡兰。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1415 年 8 月 12 日)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第 五 次 下 西 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 年 12 月 28 日)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 年)冬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 、柯枝、古里。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419 年 8月 8 日)郑和

4、船队回国。 第 六 次 下 西 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 ,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第 七 次 下 西 洋 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苏门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死时仅62岁 。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

5、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历史意义1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 87 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 92 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 114年。2 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郑和下西洋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与当地开展双边贸易,平等互利,互通有无,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这种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和

6、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3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科学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将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医学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同时,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也传入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4 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 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

7、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5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600 年前,面对人类还知之不多的广阔无垠的海洋,面对险象环生的长途远航和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郑和与他的船队没有退缩,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继汉、唐、宋、元各代与世界各国人民陆上交往的不断扩大,又开辟了中华民族从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将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6 郑和下西洋,发扬了中华民族重视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为振兴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是一个既有陆域又有海域的国家,中华民族为探索海洋奥妙、发展海洋事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勇于探索海洋、经略海洋的生动写照,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加倍努力,振兴中国的海洋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