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19350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牡丹亭中杜丽娘“情”之形象的独特性03124731 柳青 文学院摘要:我国 16 世纪明代戏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传奇中着力塑造了一个迫求个人幸福、婚姻自由和顽强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杜丽娘的形象。她与书生柳梦梅在爱情上生生死死,悲欢离合,经历曲折感人,经舍生忘死不懈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形象,是中国古代的妇女反封建礼教的光辉典范。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执着于热烈的感情,甚至牵动着生死。正是这一人物角色的独特性价值所在。关键词:牡丹亭 杜丽娘 爱情追求 意识觉醒 婚姻自由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画廊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作为一个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爱情的主动出击

2、者,她有如牡丹亭中的爱情鸟,亭亭玉立,使得一座“牡丹亭”神采飞扬,气韵生动。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感情牵系着生死,热烈而震撼。这正是杜丽娘形象的独特性及价值之所在。一、为情“生可以死” ,是个性与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和红楼梦中的黛玉有些相似,丽娘亦出身“书香之族” 、 “清贵之家” 。杜宝夫妇没有子嗣,于是杜丽娘便成了他们的唯一寄托和安慰。在“知书达礼,光辉父母”的观念中,严父、慈母、塾师和深寂的闺阁形成封建礼教的铁笼,无形地但却严酷地禁锢着她的身心。但是人性不可磨灭,真情也不可遏制,她的内心滚动着青春的热浪,陈最良为她讲解属于“后妃之德”的诗经关唯 ,她却凭自觉感知那是首热

3、烈的恋歌,以至“讲动情肠” ,内心涌起无限情思:“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古老的恋歌,反而萌动了潜伏在她内心深处的爱情欲望,使她更加感到深闺寂寞和青春虚度。刚被关雌触动情肠的杜丽娘抵挡不住杜府后花园的诱惑,也经不住觉醒了的自我意识的怂恿,来到后花园玩赏。那芬芳吐艳的百花、双双比翼的莺燕,打开了少女的心扉,使她感到生命和青春的美妙无比,自然而然联想到春花秋月中幽期密会的才子佳人:“前以密约偷期,后得皆成秦晋。 ”丽娘的情感意识己经完全觉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己觉醒的青春热情却无处宣泄,于是只好在迷蒙梦境中寻找爱情。在“惊梦”一场中,她大胆接受了梦中“执柳书生”的爱情。心理学家说:“梦就是乔装改

4、扮了的受压抑的欲望在幻觉上的满足” ,如此浪漫美好的爱情迷梦,足以说明丽娘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及在现实生活中情感几乎被窒息的压抑。但梦毕竟是梦,梦醒后面对的还是冰冷的现实,回到现实的杜丽娘怎么也忘不了梦中她已萌发的、已觉醒的情感,而无法忍受“理”的压制。为了寻找心中的“情” ,她再次到后花园中去寻找梦中情人的踪迹。在寻求无望的情形下,对着情人的象征梅树,她倾诉了对生命理想的强烈追求:“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寻的个梅根相见。 ”(寻梦) 这一理想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所具有的明确的自我选择意识,情感的觉醒与炽烈使杜丽娘的形象鲜明地有别于以往文学

5、作品中以反封建礼教和父母包办为主的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杜丽娘的爱情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为了这一理想,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临终之际,杜丽娘对生活没有丝毫的留恋,留恋的只是对青春的珍爱,对美貌的惋惜和对“情”的无处寄托的迷茫。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的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中,在此剧中,汤显祖特别突出了人对情感的本能要求。这正是牡月亭高于其它作品的地方,也是杜丽娘形象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的地方。二、为情“死可以生” ,是对爱情的主动热情的出击者杜丽娘是封建理学牢狱的幽囚,她的死也是强烈的爱情欲望与残酷的禁欲之理发生冲突的结果,但她的死,并不是软弱,而是不妥协意志的

6、坚强表现,因为她一直期待着能与梦中情人再相见,念念不忘,把希望放在“有回生之日”魂灵未灭,又没有了封建理学的束缚,杜丽娘的热情全部进发,变得更为热情奔放,无拘大胆、主动坚强和执着。她化成游魂,从人寻到鬼寻,仍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等到柳梦梅被寻到,她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敲弹翠竹窗栊下,待展香魂去近他”(幽精) 显示了杜丽娘的可爱和非凡勇气。对着情人,她真诚率直地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看上你年少多情” 。在杜丽娘热烈爱情的感召下,柳、杜对天盟誓“生同室,死同穴” ,共订了白头之盟。在另一个没有封建礼教束缚的世界里,她终于自媒自婚,实现了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完成的理想追求。但人鬼的恋情毕竟是虚

7、的,是不能长久的,对于杜丽娘来说,她要的是在现实世界中与情人共享幸福的爱情生活,她的“真情”与“至情” ,感动了胡判官, “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 ,也正是在杜丽娘爱情的感召下,柳梦梅冒着砍头之罪为其开棺还魂,使其得以起死回生。这里封建的“酷理”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为情,生者,又何惧死! 三、对“至情”理想的执着,是情的化身、理的反叛者杜丽娘对爱情热烈执着的追求.是情的化身,理的反叛者。作者曾不无自负地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漠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

8、是对丽娘形象特点的极其中肯简洁的概括。从作者话中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所追求的爱情不是一般的“有情” ,而是情中的“至情”。它可以超越生死、形骸和时空,具有冲破“理”的一切束缚的威力。他之所以要写牡丹亭 ,就是要把杜丽娘塑造为“至情者”的化身,热烈地给以讴歌。我国文学艺术的爱情主题也在此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总结:杜丽娘关闭在封建礼教的樊笼里,礼教只会教她“思无邪” , “收放心”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杜丽娘如果安于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封建社会的贤淑女子,那么她只能压抑感情,放弃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顶膜封建教条闲度晨昏。然而杜丽娘在这样极力压抑扼杀感情的严酷环境中,以自己生命热情的音符谱写一曲爱情胜利的凯歌她从对关雌的直感认识中,知道遥远的古代人们吟唱的就是“情” ,这就撕下了封建卫道者披在诗书上的伪纱;随后她又私游后园,并做了那样一个不可告人的梦,这更是对礼教的大逆不道,她为爱由生入死,由死转生,生生死死,在曲折的爱情历程中最终与心爱的人大团圆结局。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亲相爱,正是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年男女真情实性的反映。作者在戏剧的理想世界里将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欲望从“性命义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杜丽娘也成为冲破封建礼教、渴望个性自由、勇于追求幸福的艺术形象的代表。直到今日,她对“情”的理想的执看追求,也仍以其巨大的艺术力量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