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19194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至六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议武邑县幼儿园 周艳梅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您的到来,您的到来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你的到来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相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有这么多的家长朋友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把我所学的知识与大家共同分享,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而最终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受益。有很多家长提出了一些三岁至六岁孩子常见的问题,向我们询问教育对策,应广大家长的要求,我们今天来讲一讲三岁至六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常见问题的教育建议 。今天讲解四个方面内容:1、儿童发展的六个方面。2、3-4 岁儿童发展常见问题及教育建议。3、4-

2、5 岁儿童发展常见问题及教育建议。4、5-6 岁儿童发展常见问题及教育建议。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即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和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一、下面讲述各自的特点及常见问题身体的发育、动作的发展: 为了使你的宝宝身体更健康,我们可因采取多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每个年龄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在室内:两膝两手着地爬、投球、踢毽子、投沙包、钻过障碍物等。在室外:走和跑接替,走平衡木等来锻炼身体的平衡。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锻炼孩子自己解开纽扣或系上扣子,拉下拉链、穿鞋等;要学会自己用筷子吃饭。这些都能锻炼幼儿手的小肌肉的发育。家长不能怕孩子

3、自己解开纽扣或穿鞋而浪费家长时间;更不能怕孩子自己吃饭会弄脏了衣服;凡事都替孩子包办,而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逐渐会使养成孩子一些坏习惯。 (家长不帮我做,我就不去做;家长不喂我吃,我就不吃等等) 。认知发展:首先了解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首先是感知,这是认知的起点;其次是表象,它既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再次是概念,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具有抽象性。比如学数学来说,画出三个气球,小班孩子一开始只会点数,到了中班根据自身积累经验能张口说出“3” ,还能写出3,道了大班发展到会写出算式 1+2=3.中班孩子一般会计算 5 以内的加法,关于减法学起来就很费力,大班孩子能熟练掌

4、握 10 以内加减法,关于 20 以内加减法就很费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家长要了解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强迫孩子每天必须写写写、算算算,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手指游戏可以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好坏就是用聪明不聪明来衡量的。其实,智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所以,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不等于智力好,例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想象力、实践能力差,这只能说明某2人在某方面发展得较好,但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是

5、智力好。这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在幼儿园时期,孩子们在智力系统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只有抓住时机,注意引导、培养,才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如何开发幼儿智力?(1)、布置“幼儿环境 ”,充分提供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现在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宝,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追着喂饭,帮着系鞋带,扣钮扣,孩子的智力发展因“过分保护”而受阻。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安排各种安全而具启发性的环境,提供各种小厨具,积木、镜子、小碟子等,让他们在尽情地游戏中促进智力的发展。(2)、利用对话,促进其智力发展平时,在路上,让孩子认识各种交通标志,商店标牌,一问一答,通过一遍一遍重

6、复记忆,你会发现,孩子的记忆力与对事物的联想力是远远超过大人预期的(3) 、发展孩子创造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常接触纸、沙土等,阅读各种启发想象力的图书,或鼓励孩子从事绘画、音乐、舞蹈等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经验:如,你今天做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家长尽量多抽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5 岁的孩子,家长在讲故事时,适当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孩子回答。5、6 岁的孩子,家长在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还可以一起看报纸,看动画片,这些都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社会性-情感发展:家长要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也可

7、以邀请班上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有机会练习与人相处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怕晒、怕冻、怕风吹着,一年四季很少出门,导致外出玩时,见了生人就哭,哭着闹着回家。例子:1、去年我们幼儿园小班有一个孩子,父母是教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照顾孩子,只有周六日有时间才带孩子外出,平时都是祖父照顾孩子,祖父年龄80 多岁,身体很硬朗。孩子只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们说话,从来不和大人说话。性格内向。入园以后表现:刚入园时,只和邻居的小女孩说话,不和老师说话。家长告诉老师说:“我的孩子内向,不和别人说话,上厕所你要提醒她否则会尿裤子的。 ”结果班级的老师幼儿们每次上厕所,老师必须提醒她,否则宁可憋着,也不说话

8、。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家园共育,孩子变得很开朗,敢于大声回答问题,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敢主动和老师们打招呼。我们想一想,孩子开始入园不和老师交流,难道是孩子的错吗?其实,都是做家长的不注重和孩子沟通,不带孩子外出和同伴交往而造成的。2、中班一个孩子,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在家照顾他,很少外出,入园后,教师喊他的名字他都不知道在叫他,不会和小朋友玩,不给小朋友交流。老师就说孩子智力有问题。3经过一段时间,教师的刻意关注,孩子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通过这几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们需要与同伴交往。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相信大家跟我有一样的感触。我们小时候经常是脱离家长的监视,完

9、完全全、很纯粹地跟同伴玩耍,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都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的情感体验。而现在的孩子,游戏的范围很小,很多的孩子都被圈在家里,只有自己的玩具、家里的电视陪伴着,其实,这样的生活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都知道“吃一堑长一智”这个道理,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想办法去改善,才会得到直接的经验,这要比我们大人多次说理、教育更为有效,而且,在同伴交往中,他们会体验到合作与竞争,会感受到在家不一样的环境氛围。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经常性地创设条件,鼓励孩子跟同伴交往,同事家的、邻居家的、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行! 二、三至四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案例一:“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

10、么他偏不干。还特别好动,好象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一动、试一试,你告诉他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他。 ”案例二: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孩子去买衣服时,碰到一位妈妈领着宝宝买衣服,妈妈被一套漂亮的套装所吸引,并让宝宝试一试,可宝宝偏偏不试,而是拿着旁边的一双旅游鞋不放手,妈妈夺都夺不下,最后孩子号啕大哭,衣服没买成。妈妈只得拉着孩子离开了,并且一边走一边气呼呼地说:“没见过像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这么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双鞋子,还耍赖,真让你气死了。作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样面对呢?是大声呵斥,还是静下心来讲道理。那么,你的做法见效了吗?刚才的

11、案例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乖巧,不听话呢?不听话包括任性、叛逆、自负、自私、依赖等,这里主要指孩子任性的表现。(一) 、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 3、4 岁孩子的年龄特点。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4 岁孩子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欢跑、跳。 (例:哪儿不好走走哪儿,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 )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因为这些事情

12、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比如说:孩子在用积木搭房子,他把两个圆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孩子可不买你的帐,因此就会产生反抗。我们做家长的这时就会说:这孩子真不听话。2、源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三岁以前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三岁以后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们就顽强地想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孩子在许多方面发展得还不够成熟。4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

13、,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常常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还有他们的时间观念也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二) 、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孩子不听话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家长造成的。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

14、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惯。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但是如果你不答应,孩子就会哭闹,这时千万不能采取粗暴的打骂,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最好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

15、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例如:家长有事要出门,不方便带孩子去,而孩子却闹着要跟着,这是家长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对孩子说:你在家等我回来后我给你怎么样或是买什么东西,回来后孩子不闹了也就把许给孩子的事情给忘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 (比如:大灰狼来咬你了,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等)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

16、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例如:今天的天气很冷,妈妈要求孩子穿件比较暖和的衣服,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整个早上,母女俩为了穿衣服来幼儿园来得很晚,妈妈没有说服孩子,最后,还是穿着纱裙外面裹着毛衣来了幼儿园。的确,大人的一行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你的话是否孩子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非听不行,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一味要求孩子听话,父母也应该听孩子说话。实际上,现在的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这样做的坏处有:51、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时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一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